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口服抗栓药物患者门诊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潘剑, 薛洋, 赵吉宏, 周青, 邹多宏, 陈松龄, 韩冰, 崔念晖, 刘显, 王了, 胡开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55-263.   DOI: 10.7518/hxkq.2022.03.002
    摘要4014)   HTML660)    PDF(pc) (967KB)(4789)    收藏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栓药物对血栓形成进行防治,但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其出血风险随之增加。拔牙手术是口腔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口服抗栓药物的患者行拔牙手术时无需停药,但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依旧困惑着大部分口腔外科医师,一些潜在的出血危险因素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了提高口腔外科医师对口服抗栓药物拔牙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健康,相关专家起草本共识,从术前出血风险评估、术中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等方面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专家共识
    郭维华, 汪俊, 陈旭, 王小竞, 赵玮, 宋光泰, 吴礼安, 蒋备战, 张琼, 王军, 李宇, 赵宁, 谭家莉, 李煌, 舒睿, 周陈晨, 傅蕾, 陈学鹏,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64-270.   DOI: 10.7518/hxkq.2022.03.003
    摘要3111)   HTML472)    PDF(pc) (915KB)(3860)    收藏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𬌗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𬌗、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𬌗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李煌, 武秀萍,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29-637.   DOI: 10.7518/hxkq.2022.06.002
    摘要2551)   HTML388)    PDF(pc) (2035KB)(3064)    收藏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血管吻合的技巧及关键点
    李春洁, 韩波, 朱桂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71-278.   DOI: 10.7518/hxkq.2022.03.004
    摘要2538)   HTML346)    PDF(pc) (3724KB)(2328)    收藏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有较多的关键点。笔者的团队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颈部的血管吻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针对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动静脉吻合的技巧、血管选择、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等问题进行评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低龄儿童龋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张琼, 汪俊, 夏斌, 赵玮, 陈旭, 蒋备战, 黄洋, 吴礼安, 袁国华,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495-503.   DOI: 10.7518/hxkq.2022.05.001
    摘要1942)   HTML330)    PDF(pc) (951KB)(2046)    收藏

    低龄儿童龋(ECC)影响儿童牙齿、牙列、颅颌面和全身健康发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儿童公共卫生问题之一。ECC的临床管理应以维护儿童口腔健康为中心,从其致病因素入手,以龋病风险评估为基础,早期预防在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医护人员、儿童及其监护人相互配合,周期性地持续进行,从而阻止ECC的发生发展。本共识从ECC的风险评估、早期预防管理、临床治疗及术后管理来阐述ECC的临床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赵志河, 金作林,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4): 371-376.   DOI: 10.7518/hxkq.2022.04.001
    摘要1673)   HTML276)    PDF(pc) (829KB)(1992)    收藏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祝颂松, 王旭东, 杨学文, 王晓霞, 田磊, 刘曙光, 郑广森, 唐正龙, 吴国民, 李志勇, 白晓峰, 黄旋平, 黄立, 习伟宏, 朱耀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47-254.   DOI: 10.7518/hxkq.2022.03.001
    摘要1490)   HTML445)    PDF(pc) (879KB)(1500)    收藏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一种序列3D打印导板引导的瓷贴面分区粘接技术
    贺锦秀, 高静, 刘春煦, 解晨阳, 余嘉怡,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365-369.   DOI: 10.7518/hxkq.2022.03.019
    摘要1454)   HTML2030469343)    PDF(pc) (3331KB)(1403)    收藏

    获得足够的釉质粘接是保证瓷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及临床使用效果的共识性建议,牙体预备后,基牙的粘接面就确定下来。由于唇面釉质厚薄不均,常常存在或多或少的牙本质暴露,而分区识别粘接面上的釉质或牙本质(简称釉本)并采用“选择性酸蚀”使其获得最大粘接力的处理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瓷贴面的整体粘接强度。不同于以往“选择性酸蚀”裸眼识别釉本分区的不确定性和经验依赖,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目标修复体空间定深导板控制预备深度,获得准确的釉本分区;并将其映射到第二个分区粘接导板里,依靠第二个导板分别对粘接面上的釉本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精准的、可预期的瓷贴面的分区粘接,获得了更好的粘接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饥饿条件下活性氧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人牙周膜细胞的线粒体自噬
    范智博, 金珂, 李胜鸿, 徐洁, 徐晓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45-653.   DOI: 10.7518/hxkq.2022.06.004
    摘要537)   HTML26)    PDF(pc) (6516KB)(1270)    收藏

    目的 探究人牙周膜细胞(hPDLC)在饥饿条件下活性氧(ROS)与PINK1/Parkin通路介导hPDLC线粒体自噬的具体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牙周组织的hPDLSC,利用Earle’s平衡盐溶液(EBSS)模拟饥饿环境诱导hPDLC线粒体自噬,利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抑制ROS生成以探讨ROS在hPDLC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利用环孢素A(CsA)抑制PINK1/Parkin通路以研究ROS与PINK1/Parkin通路在饥饿条件下激活hPDLC中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及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体的生成及线粒体形态变化;采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定位线粒体,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定位溶酶体;采用DCFH-DA ROS荧光探针检测ROS生成强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基因(Tomm20、Timm23)及PINK1/Parkin通路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自噬蛋白(Tomm20、Timm23)及PINK1/Parkin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EBSS饥饿作用30 min后,诱导激活hPDLC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最强,ROS表达增加,且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Tomm20、Timm23)下调(P<0.001),PINK1/Parkin通路表达上调(P<0.001)。NAC抑制ROS的产生后,自噬被抑制,同时Tomm20、Timm23表达上调(P<0.001,P<0.05),PINK1/Parkin通路表达下调(P<0.001,P<0.05)。而当CsA抑制PINK1/Parkin通路表达时(P<0.05,P<0.05),自噬被逆转,同时Tomm20、Timm23表达上调(P<0.001,P<0.01)。 结论 ROS在饥饿条件下主要通过PINK1/Parkin通路增强hPDLC线粒体自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口腔黏膜黏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赵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1-10.   DOI: 10.7518/hxkq.2023.01.001
    摘要2304)   HTML1042)    PDF(pc) (1261KB)(1115)    收藏

    基于口腔黏膜结构的独特性和给药的方便性,局部药物递送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口腔是一个有开放、湿润及运动的特殊微环境,口腔黏膜给药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这一困境,近年来黏附材料得以深入研究,以期延长药物局部停留时间,从而达到药物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针对口腔黏膜黏附材料的特点和现状简要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
    刘磊, 向中正, 李一, 郭伟, 杨凯, 王军, 孙志军, 任国欣, 张建国, 孙沫逸, 冉伟, 黄桂林, 唐瞻贵,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19-628.   DOI: 10.7518/hxkq.2022.06.001
    摘要1162)   HTML114)    PDF(pc) (960KB)(1098)    收藏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被批准作为多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在头颈部鳞癌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虽然ICIs在头颈部鳞癌治疗中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当前仍然存在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如ICIs疗效预测因子的选择,肿瘤病灶对ICIs治疗反应的评价,免疫超进展的应对以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因此,本共识基于当前临床已有的循证医学依据,结合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整合头颈部肿瘤各专业领域专家的临床工作经验而形成相对规范统一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不同方法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评价
    杨雯君, 韩佳佳, 王逸尘, 李凤翔, 杜启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85-689.   DOI: 10.7518/hxkq.2022.06.009
    摘要1313)   HTML188)    PDF(pc) (1254KB)(1082)    收藏

    目的 评价3种不同方法在根管再治疗中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 方法 收集以牙胶和塑化材料为充填物的磨牙牙根各45个,分别随机分为3组(n=15)。使用WaveOne(WaveOne组)、1#P钻+WaveOne(1#P钻+WaveOne组)、P5超声工作尖ET25+ProTaper Universal(P5+ProTaper Universal组)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并完成根管预备,记录操作时间;测量牙根剖面根管壁残留充填材料面积百分比;计算牙胶充填根管样本再治疗后根管偏移度。 结果 根充材料类型和预备方法对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根尖1/3的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高于颈1/3(P<0.05)。WaveOne组及1#P钻+WaveOne组取出牙胶或塑化材料平均用时少于P5+ProTaper Universal组(P=0.000)。预备方法对根管弯曲度无显著影响(P=0.650)。 结论 根管再治疗取出充填物时,WaveOne在清洁能力、中心定位能力方面与ProTaper Universal相似,且可以独立用于大多数没有通路的根管,简化根管再治疗的疏通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前牙种植基台的临床决策——Lights决策树
    于海洋, 孙蔓琳, 王中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504-512.   DOI: 10.7518/hxkq.2022.05.002
    摘要1134)   HTML147)    PDF(pc) (2641KB)(1029)    收藏

    基台在种植修复系统中连接根方种植体与冠方上部修复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部件。在符合机械及生物学等常规规范下,基台的合理设计选择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与种植体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对维系种植体周组织的健康及修复体长期、稳定、有效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后牙基台相比,日常使用的前牙基台种类更加繁杂,如何能够便捷正确选择前牙基台极具挑战性。本决策方案通过虚拟种植设计进行正确种植位点比选,并与上部目标修复体进行术前统筹后,实测选定位点上种植体平面目标修复空间高度(I),预判能否进行种植修复及可选的种植修复体固位方式。术后再根据种植系统(S)、螺钉孔穿出位置和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初选基台类型;进入术后二期修复时,再结合种植体周水平软组织厚度(T)、穿龈深度(GH)及长轴角度(L)等的实测核查值,完成永久基台的最终选择。同时具体讨论了个性化基台的概念和分类应用。该方案的主控变量L、I、GH、T、S组合成了Lights字样,因此简称为前牙基台Lights决策树。该决策树的决策效能良好,临床可及性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上颌骨性扩弓器对成年女性眼眶容积的评价
    史晓扬, 林雪芬, 马驰, 陈沐寒, 刘东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314-319.   DOI: 10.7518/hxkq.2022.03.011
    摘要1336)   HTML87)    PDF(pc) (1801KB)(906)    收藏
    目的

    评价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治疗成年女性上颌骨宽度不足(MTD)对眼眶容积及眶周骨骼间宽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采用MSE治疗的MTD成年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2.60±6.29)岁。分别于扩弓前(T0)和扩弓结束3周内(T1)拍摄锥形束CT,将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测量眼眶容积及眶周骨骼间宽度,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扩弓前后测量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扩弓后,眼眶容积增加(346.80±275.31)mm3,颧颌点间宽度增加(1.69±0.57)mm,眶下点间宽度增加(1.71±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颧点间宽度增加(0.15±0.32)mm,眶上点间宽度增加(0.23±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E对成年女性眼眶容积有轻微的扩大效应,可增大眶周骨骼横向宽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汉唐之际口腔认知与疾病诊疗研究与展望
    高琴, 朱梦迪, 王伽伯, 王松灵, 周建, 张净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604-612.   DOI: 10.7518/hxkq.2023.2023183
    摘要201)   HTML2013265932)    PDF(pc) (832KB)(893)    收藏

    汉唐时期是中医学从奠基到成熟的重要节点,此时传统口腔医学也从初创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通过对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汉唐口腔医学研究集中在汉唐口腔生理、病理和口腔疾病治疗与卫生保健等方面,对汉唐口腔医学发展史及当时医书所载口齿相关术语释义略有涉及,研究方法与思路也较为单一,古籍文献的引用、分析多为简单罗列与初步的演绎推理。从大的宏观视角出发,目前汉唐口腔医学发展的全貌并未覆盖,一系列重大问题尚未触及。同时,对汉唐口腔医学研究新方法的探讨与运用,亟需推进。从未来研究的前景看,中国口腔疾病传统治疗的研究领域广阔,大量文献尚未挖掘,假以时日必将成果丰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桩核冠修复的感染控制
    黄翠, 朱嘉康, 王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3): 247-253.   DOI: 10.7518/hxkq.2023.2023030
    摘要1488)   HTML550)    PDF(pc) (800KB)(885)    收藏

    桩核冠修复是根管治疗后的患牙最常见的修复形式之一。感染控制是根管治疗的核心目标,口腔内科医生通常在根管治疗中能很好的落实和实现,而很多修复医生在后期的桩核冠修复中往往忽视对患牙的感染控制,忽视对根管治疗疗效的维持,这可能导致最终修复的失败。近来提倡的冠根一体化治疗理念要求临床医生将患牙从根管治疗到最终修复进行整体的考虑,而非简单地分为内科治疗和修复治疗两个部分。感染控制作为冠根一体化中的核心内容,应该被临床医生重视并落实到整个治疗环节中,特别是在根管治疗完成后的修复治疗中。因此,本文对桩核冠修复的感染控制进行阐述,对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患牙进行分类,并提出桩核冠修复前和修复中感染控制的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混合现实的手术导航系统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应用研究
    林承重, 张勇, 董韶, 吴锦阳, 张楚茜, 万新军, 张诗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76-684.   DOI: 10.7518/hxkq.2022.06.008
    摘要700)   HTML59)    PDF(pc) (5290KB)(879)    收藏

    目的 搭建基于混合现实(MR)及红外光学定位的手术导航系统,并评估其在颅颌面创伤骨整复中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 集成基于MR技术和光学定位追踪的软硬件系统,并完善系统工作流程;通过3D打印头颅模型实验,分析该系统的系统误差、目标配准误差和截骨应用误差;进一步通过颧上颌骨复合体(ZMC)复位的模型实验和额骨缺损修复的初步临床应用,探讨该系统的适用性。 结果 本MR手术导航系统的系统误差为(1.23±0.52)mm,目标配准误差为(2.83±1.18)mm,截骨应用误差为(3.13±1.66)mm;ZMC模型虚拟手术规划流畅,复位顺利;本系统引导下的额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重建效果满意。 结论 本研究搭建的MR手术导航系统具有虚实融合效果佳、动态导航稳定性好的优点,其在颅颌面外科的医患沟通、医学教育、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等各方面都具有应用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搭载米诺环素-壳聚糖纳米粒复合水凝胶用于牙周炎治疗的初步研究
    由子樱, 伍彦霖, 孙一民, 王振铭, 叶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11-20.   DOI: 10.7518/hxkq.2023.01.002
    摘要3340)   HTML631)    PDF(pc) (5501KB)(862)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搭载米诺环素-壳聚糖纳米粒(MCN)的甲基丙烯酸化明胶(GelMA)水凝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合成MCN,并将MCN包裹在GelMA水凝胶中得到GelMA/MCN复合水凝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考察材料的降解速率、米诺环素释放速率。检测GelMA/MCN水凝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的抗菌能力,并筛选出有效抗菌浓度。评估GelMA/MCN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评价GelMA/MCN水凝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 结果 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粒径在80 nm左右的MCN;MCN的修饰对GelMA水凝胶形貌无明显影响。MCN和GelMA/MCN均可以缓慢、稳定地释放米诺环素。当GelAM/MCN水凝胶的MCN含量大于等于0.2 mg·mL-1时,P. gingivalis生长完全被抑制。在体外模拟牙周炎的酶促降解环境下,GelMA/MCN水凝胶在有效抗菌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证实该水凝胶可有效阻止牙周炎骨缺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骨缺损修复。 结论 GelMA/MCN复合水凝胶能稳定、缓慢地释放米诺环素,在有效抗菌浓度下保护细胞活力,并促进牙周炎骨缺损的修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不可复性牙髓炎恒牙的活髓保存治疗
    汪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22-627.   DOI: 10.7518/hxkq.2023.2023193
    摘要1375)   HTML104)    PDF(pc) (738KB)(860)    收藏

    传统观点认为,活髓保存治疗(VPT)主要用于年轻恒牙的牙髓治疗,但近些年来,VPT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发育完全的恒牙。此外,以往只有牙髓正常或可复性牙髓炎的患牙才能进行VPT,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VPT成功。哪些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可以尝试进行VPT、临床如何评估和操作,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颌骨缺损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后的种植修复治疗
    单小峰, 蔡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2): 123-128.   DOI: 10.7518/hxkq.2023.2023005
    摘要1922)   HTML370)    PDF(pc) (2172KB)(859)    收藏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可以帮助获得更好的外形。在重建的颌骨上如何恢复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颌骨重建理念、血管化骨瓣的选择、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处理、放疗对颌骨重建后种植义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咬合分析
    章巧, 黄东宗, 翟孝庭,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4): 457-467.   DOI: 10.7518/hxkq.2022.04.014
    摘要938)   HTML80)    PDF(pc) (1345KB)(815)    收藏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20名。使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测定4组对象的全牙列最大接触面积、全牙列最大咬合力、𬌗力不对称指数、咬合力中心点、咬合接触时间、分离时间等。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尖交错位时,4组的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咬合接触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组习惯侧与非习惯侧咬合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咬合力中心点、中心点偏移方向、中心点距中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习惯侧最大咬合力、习惯侧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P<0.05),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1)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伴TMD症状的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字化咬合系统为动态评估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提供了客观参数。2)咬合分析指标中习惯侧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咬合力中心点与偏侧咀嚼呈正相关。偏侧咀嚼引起的异常咬合(全牙列最大咬合力,最大接触面积)与TMD呈负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制备与印模精度评价
    刘幸子, 王馨惠, 吴静雅, 罗菁菁, 王云, 李全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62-667.   DOI: 10.7518/hxkq.2022.06.006
    摘要493)   HTML27)    PDF(pc) (2858KB)(793)    收藏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评价其准确性。 方法 将一定比例的海藻酸钠、磷酸三钠、氟钛酸钾、硅藻土等成分用水溶解,行星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一定黏度的基质组分;将一定比例半水硫酸钙、氧化镁、甘油、聚乙二醇(PEG)400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同样黏度的胶结剂组分。基质组分与胶结剂组分封装在2∶1体积比的A/B胶管内。使用时用与A/B胶管匹配的注射枪和混合头加压混合。样本分为3组:以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IA组)作为实验组,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JA组)和Silagum-putty/light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SI组)为对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注射性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内部形貌,数字三维测量方法评价印模材料的准确性。 结果 SEM结果显示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比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结构致密均匀,气泡含量较少。IA组、JA组、SI组模型与标准模型的差异性(正确度)分别为(49.58±1.453)、(54.75±7.264)、(30.92±1.013)μm。IA组、JA组、SI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精密度)分别为(85.79±8.191)、(97.65±11.060)、(56.51±4.995)μm。3组印模材料在正确度和精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可注射型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的粉剂型藻酸盐印模材料,但差于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新型可注射性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印模准确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内镜下唾液腺切除术式的变迁与趋势——从内镜辅助到完全内镜
    朱桂全,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377-384.   DOI: 10.7518/hxkq.2023.2023116
    摘要2183)   HTML274)    PDF(pc) (5020KB)(779)    收藏

    内镜外科在我国经历了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外科专业的主流术式。从首次报道至今,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纵观内镜外科的总体发展历程,现阶段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手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得到成熟推广应用。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引领和经验,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技术有希望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从内镜发展的总脉络出发,对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一论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晚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手术治疗
    冯志强, 安金刚, 张益, 贺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43-51.   DOI: 10.7518/hxkq.2023.01.006
    摘要1075)   HTML137)    PDF(pc) (5806KB)(775)    收藏

    目的 总结晚期(2、3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2013年7月—2021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且采用手术治疗的晚期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原发疾病、用药情况、病变情况、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4例患者(123处病变),男性42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4.6±9.1)岁。原发疾病为恶性肿瘤91例,非肿瘤性疾病13例。2期病变43处(35.0%),3期病变80处(65.0%)。39处(31.7%)病变位于上颌骨,84处(68.3%)病变位于下颌骨。使用唑来膦酸89例(85.6%),阿仑膦酸钠10例(9.6%),帕米膦酸钠10例(9.6%),抗血管生成药物62例(59.6%)。平均药物治疗时长(34.7±25.8)月,平均停药时长(10.1±10.7)月。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手术去净死骨后,2期病变以局部黏骨膜瓣关闭创口,3期病变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血管化腓骨瓣修复、碘仿纱条填塞、带蒂颊脂垫瓣修复等关闭创口。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81.3%(100/123)病变在末次随访时实现黏膜愈合,18.7%(23/123)病变术后复发。 结论 晚期MRONJ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实现黏膜愈合;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化软硬组织修复重建以提高生命质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目标修复体空间指导多学科联合治疗精准修复1
    杨雷宁, 秦行林, 张静, 韩晓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610-617.   DOI: 10.7518/hxkq.2022.05.016
    摘要763)   HTML109)    PDF(pc) (6107KB)(714)    收藏

    冠、桥修复需要对基牙进行定量调磨,如何更加精准地进行牙体的定量预备是微创修复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报道1例上、下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病例,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为指导,在正畸、牙周多学科联合治疗后,制作个性化牙体预备数字化导板辅助精准牙体预备,完成固定桥修复,最终为患者恢复了上颌牙列的完整、美观和功能。该病例提示,在TRS指导下,牙体预备数字化导板能有效提高牙体预备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隐形功能矫治器对比传统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骨性类错畸形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余磊, 李紫薇, 康芙嘉, 王宋庆, 谢尊玄,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3): 305-314.   DOI: 10.7518/hxkq.2023.2022453
    摘要480)   HTML53)    PDF(pc) (6910KB)(694)    收藏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组研究者按照PICOS条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ROBINS-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3例。隐形矫治器与功能矫治器在治疗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时,SNA、SNB、ANB、下颌体长度、上前牙角度、覆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变化存在0.90°的差异;对照组下颌支生长量比隐形组多1.10 mm;隐形组下牙唇倾度比对照组少1.94°。 结论 隐形组在前导下颌时能更好地控制下颌前牙的唇倾度,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下颌升支的生长量不如对照组,临床中应当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改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羟磷灰石牙本质脱敏剂对温和型通用型粘接系统粘接性能研究
    孟雨晨, 黄帆, 王思霖, 黄欣, 逯宜, 裴丹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68-675.   DOI: 10.7518/hxkq.2022.06.007
    摘要629)   HTML59)    PDF(pc) (3192KB)(691)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含羟磷灰石(HA)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及其对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完整的第三磨牙,制备冠中部牙本质样本,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根据不同的脱敏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下述处理:无脱敏处理(对照组)、Biorepair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Dontodent牙膏处理(含HA脱敏牙膏)和HA糊剂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并评估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使用All-Bond Universal、Single Bond Universal和Clearfil Universal Bond以自酸蚀模式应用于脱敏处理后的牙本质。通过接触角测量评估脱敏处理后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和表面能(SFE)。制备树脂-牙本质粘接试样,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分析脱敏处理方式对于3种通用型粘接剂的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 结果 SEM显示含HA脱敏牙膏和HA脱敏剂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均明显封闭,封闭率HA组>Biorepair组>Dontodent组(P<0.05)。接触角分析表明,含HA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的润湿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脱敏处理后牙本质SFE显著增加(P<0.05)。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表明,含HA脱敏牙膏会降低微拉伸粘接强度(P<0.05),而HA组与对照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含HA脱敏牙膏能够形成牙本质小管封闭。在使用温和型通用型粘接剂进行后续树脂修复时,含HA脱敏牙膏降低牙本质粘接强度,而HA糊剂的脱敏处理未对粘接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无托槽隐形矫治进展评估功能的准确性研究
    李博, 许益蒙, 史睿颖, 胡忆戎, 刘思颖, 顾泽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98-703.   DOI: 10.7518/hxkq.2022.06.011
    摘要685)   HTML68)    PDF(pc) (1741KB)(675)    收藏

    目的 研究应用iTero软件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的移动情况及牙列宽度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样本19例,取初诊(T0)和阶段治疗(T1)石膏模型,进行实际三维模型重叠,测量阶段治疗后上颌牙齿在水平面的移动距离和上下牙列的宽度;应用iTero软件的进展评估功能,测量同一样本阶段治疗后上颌牙齿在水平面的移动距离和上下牙列的宽度,比较二者差异。 结果 应用iTero软件进展评估功能测量的上颌牙齿水平面移动距离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2.31(1.59,3.22)mm;实际三维模型测量上颌牙齿水平面移动距离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79(1.21,3.03)mm,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下牙列宽度测量中,测量了4个指标,包括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磨牙间宽度、下颌尖牙间宽度、下颌磨牙间宽度,治疗前iTero软件的进展评估功能测量结果分别为(35.78±2.49)、(56.21±2.51)、(27.43±1.38)、(52.26±2.91)mm,实际测量结果分别为(35.77±2.53)、(56.17±2.47)、(27.40±1.41)、(52.30±2.8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段治疗后iTero软件的进展评估功能测量结果分别为(37.37±2.86)、(57.76±2.56)、(28.89±2.00)、(54.16±2.19)mm,实际测量结果分别为(37.29±2.94)、(57.71±2.63)、(28.88±2.05)、(54.01±2.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Tero软件的进展评估功能测量模型重叠的准确性,与以硬腭为参考标志进行实际三维模型重叠测量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临床医生不能完全依赖进展评估的测量结果,但其在分析牙列宽度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可视化技术在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孙欣荣, 冯玥, 刘伟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4): 468-475.   DOI: 10.7518/hxkq.2022.04.015
    摘要853)   HTML75)    PDF(pc) (5649KB)(647)    收藏

    目的 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 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视化、可操作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对虚拟患者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系统性评估,在兼顾前牙美学及后牙修复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建立新的颌位并对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实现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结果 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及CAD/CAM设备的对接,得到了可视化、可操控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使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技术更加便捷与安全。结论 多模态数据融合创建四维虚拟患者创新地实现了同一患者各种数据在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方便、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口颌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上颌侧切牙年轻恒牙牙中牙伴根尖周炎的牙髓血运重建治疗1
    袁婧, 余思静, 游梦, 张琼, 叶玲, 高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716-720.   DOI: 10.7518/hxkq.2022.06.014
    摘要500)   HTML49)    PDF(pc) (1928KB)(646)    收藏

    牙内陷是由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而导致的牙齿形态异常,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给常规的牙髓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牙中牙的牙髓治疗为牙内陷最复杂的一种情况,本文报道1例上颌侧切牙年轻恒牙牙中牙伴根尖周炎的牙髓血运重建治疗的病例,结合锥形束CT的辅助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评估。随访2年,牙根继续发育,根尖周炎症消失。本病例为年轻恒牙牙中牙的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导板与显微镜辅助拆除纤维桩的精确度比较
    蔡娉娉, 陈熹, 江亦, 卢兆杰, 林捷, 郑志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97-302.   DOI: 10.7518/hxkq.2022.03.008
    摘要793)   HTML77)    PDF(pc) (2294KB)(629)    收藏
    目的

    通过离体牙模型对导板支持与显微镜辅助2种纤维桩拆除系统的精确度进行比较,为临床医师拆除纤维桩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方法

    将28颗人类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导板组与显微镜组,进行根管治疗及纤维桩修复治疗后,分别采用数字化导板与显微镜辅助超声器械进行纤维桩拆除。利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拆除后的偏差值,比较2种纤维桩拆除系统的精确度。

    结果

    导板组的尖端垂直偏差为0.99 mm±0.52 mm,尖端水平偏差为0.75 mm±0.19 mm,角度偏差为2.32°±0.64°,体积损失为8.09 mm3±1.42 mm3;显微镜组的尖端垂直偏差为0.44 mm±0.23 mm,尖端水平偏差为0.23 mm±0.07 mm,角度偏差为0.64°±0.31°,体积损失为15.25 mm3±3.94 mm3。2组的尖端水平偏差、角度偏差和体积损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端垂直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数字化导板的支持下拆除纤维桩有助于减少桩核修复后牙的体积损失,但精确度较显微镜辅助超声器械拆除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经时变化
    卢妍竹, 张婧琦, 赖文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38-644.   DOI: 10.7518/hxkq.2022.06.003
    摘要510)   HTML26)    PDF(pc) (4305KB)(628)    收藏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并探究其与颌面部疼痛是否具有一致性。 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分支,引起三叉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构建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IoN-CCI)。手术当天(术前)、术后第1、5、10、15、30天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试机械痛阈变化,称重测量体重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p5C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钙离子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量变化,并对3种不同形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进行分析。 结果 行为学变化及机械痛阈变化显示,IoN-CCI组手术同侧颌面部疼痛水平在术后先升高后降低。IoN-CCI组手术同侧Sp5C的Iba-1表达及变形虫样小胶质细胞占比分别在术后第10天及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至术后第30天基本恢复至与同组对侧一致,该趋势与颌面部疼痛水平变化基本一致。 结论 眶下神经部分结扎构建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引起Sp5C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激活情况与颌面部疼痛情况基本一致,在第10天达到最高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美学区种植体植入轴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决策
    刘雨婷, 袁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512-520.   DOI: 10.7518/hxkq.2023.2023151
    摘要2018)   HTML71)    PDF(pc) (3643KB)(610)    收藏

    美学区种植治疗的目标在于长期稳定的骨结合和理想美学效果。除了种植体植入的理想三维位置,良好的种植体轴向亦是保证美学区种植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上颌前牙区特殊的解剖结构,医生在种植手术时常需要综合考量剩余牙槽骨骨量及形态、软组织特征、修复方式和患者需求等多种因素,从而确定种植体植入的轴向。本文综述了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植入轴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理想修复体长轴与牙槽骨的矢状位置关系,以期为美学区种植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一种三维打印导板引导的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
    胡楠, 刘春煦, 高静, 解晨阳, 余嘉怡, 贾璐铭,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483-490.   DOI: 10.7518/hxkq.2023.2022027
    摘要1513)   HTML11678)    PDF(pc) (5241KB)(601)    收藏

    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在后牙区应用4 mm超短种植体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张启航, 龚佳明, 余佳颖, 赵瑞敏, 苟萍, 余占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80-87.   DOI: 10.7518/hxkq.2023.01.011
    摘要895)   HTML111)    PDF(pc) (1341KB)(578)    收藏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在后牙区骨量不足植入4 mm超短种植体(ESI)的安全性和效用。 方法 电子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有关ESI与标准种植体(SI)(≥8 mm)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并进行引文检索。应用RevMan 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随机对照试验6篇,临床对照试验5篇。Meta分析结果:在后牙区种植时,ESI与SI的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66,2.27),P=0.52];ESI表现出更稳定的边缘骨水平[MD=-0.16,95%CI(-0.25,-0.07),P=0.000 7],更少的生物并发症[RR=0.34,95%CI(0.19,0.62),P=0.000 4],然而机械并发症更多[RR=2.89,95%CI(1.05,7.92),P=0.04]。 结论 基于有限的证据,在后牙牙槽嵴高度低于5 mm时应用ESI可以获得媲美SI的临床效果,且具备技术敏感性低、术后生物并发症少等优势。由于ESI长期随访证据不足、样本量有限,仍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评估ESI的长期效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罗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369-376.   DOI: 10.7518/hxkq.2023.2023059
    摘要5282)   HTML214)    PDF(pc) (7679KB)(561)    收藏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髁突非肿瘤性过度增生而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咬合紊乱、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病因仍不明确,目前以正颌外科、关节外科、颌骨轮廓整形术以及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根据髁突增生的活跃程度、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期矫治颌骨畸形、改善咬合关系、重建良好的关节功能。本文将从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目标及手术方式选择结合笔者经验对该病的诊治作一系统论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意向性牙再植术保留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应用策略
    叶畅畅, 杨禾, 黄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1): 12-18.   DOI: 10.7518/hxkq.2024.2023206
    摘要1114)   HTML71)    PDF(pc) (3848KB)(558)    收藏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能否成功与病例的选择和医生的操作技能密不可分。本文探讨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适应证和操作步骤,并结合文献和病例分析影响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该项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10种复合树脂颜色稳定性与吸水溶解性研究
    罗文佶, 黄文凯, 徐明华, 任玲, 程玉瑶, 战德松, 付佳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58-66.   DOI: 10.7518/hxkq.2023.01.008
    摘要896)   HTML89)    PDF(pc) (1989KB)(526)    收藏

    目的 评价10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稳定性及吸水溶解性能。 方法 10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分别为:BeautifilⅡ(B2)、Ceram. X One Universal(CXU)、Charisma(CS)、Charisma Diamond(CD)、Denfil(DF)、DX. Universal(DXU)、Filtek Z250(Z250)、Filtek Z350 XT(Z350)、FS-1(FS)、Magnafill Putty(MP)。每种树脂材料各制作20个试件,随机分为4组(n=5),分别浸入蒸馏水(对照组)、咖喱、咖啡和红酒28 d,分光光度计测量试件浸入前及浸入后1、7、14、21和28 d的色度值(CIE L∗a∗b∗),计算染色前后色差值。根据ISO 4049: 2019标准,每种材料制作3个试件,测量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评估树脂材料、染液、染色时间对染色前后色差值(ΔE)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值和溶解值变化。 结果 随着染色时间增加,所有试件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颜色变化。树脂材料类型、染液类型、染色时间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ΔE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测材料任一时间点颜色变化:咖喱>红酒>咖啡>蒸馏水。浸入咖喱、咖啡、红酒7 d后所有材料均出现临床不可接受的变色(ΔE>3.3)。浸入咖喱28 d后,CS的ΔE最小,DXU的ΔE最大;浸入咖啡28 d后,FS的ΔE最小,DXU的ΔE最大;浸入红酒28 d后,FS的ΔE最小,Z350的ΔE最大。MP与CXU在所有溶液中的色差值均较小。Z350吸水值最高,MP吸水值最低;CS和CD的溶解值高于其他材料。 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的颜色稳定性具有材料依赖性,并受色素种类、浸泡时间的影响;MP与CXU的颜色稳定性较好;MP的吸水性和溶解性较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3种动能冲洗技术对管间峡区内碎屑的清理作用
    丛鑫禹, 薛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554-559.   DOI: 10.7518/hxkq.2022.05.008
    摘要704)   HTML65)    PDF(pc) (1710KB)(516)    收藏

    目的 比较声波、超声和激光3种动能冲洗技术对管间峡区的清理能力。 方法 选取32颗具有管间峡区的人上颌第一前磨牙,Reciproc Blue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分成4组(n=8),分别进行如下冲洗处理:传统冲洗器组(对照组)使用27号侧方开口冲洗器、声波组使用EDDY连接气动马达、超声组使用IRRI Safe连接超声P5手柄、激光组使用9 mm光纤头连接Er:YAG激光器,每根管冲洗20 s。每组前4个样本冲洗80 s,后4个样本冲洗120 s。将所有样本进行固定、脱钙、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采集图像,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峡区和根管的清洁度,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冲洗80 s时,传统冲洗器组、声波组、超声组、激光组的峡区清洁度分别为30.91%±3.14%、52.22%±0.31%、83.77%±5.64%、77.97%±7.97%,3个实验组均优于传统冲洗器组(P<0.05),超声组、激光组优于声波组(P<0.01,P<0.05),但超声组和激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120 s时,传统冲洗器组、声波组、超声组、激光组的峡区清洁度分别为75.72%±2.38%、85.66%±4.42%、88.07%±4.09%、89.12%±3.63%,3个实验组均优于传统冲洗器组(P<0.05),但各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根管清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120 s时的峡区清洁度和根管清洁度均优于冲洗80 s时(P<0.01,P<0.001)。 结论 声波、超声和激光3种动能冲洗技术对管间峡区的清理作用均优于传统冲洗器法,超声和激光动能冲洗技术优于声波,冲洗120 s的清洁度优于冲洗80 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比较
    刘晓琳, 王宇, 冯晓伟, 刘文静, 李向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309-313.   DOI: 10.7518/hxkq.2022.03.010
    摘要1066)   HTML99)    PDF(pc) (1665KB)(514)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

    方法

    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术后健、患侧鼻翼基部点(sba)、鼻翼点(al)、唇峰点(cph)、口角点(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健、患侧cph、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sba、cph、ch的对称率及鼻小柱中点回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单侧唇裂整复,两种方法对唇部整复效果均较好,但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比传统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鼻部对称性的改善更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