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2024, Vol. 42 ›› Issue (2): 268-276.doi: 10.7518/hxkq.2024.2023327
• 临床新技术 • 上一篇
Gong Yanji1(), Liu Yang1(), Yin Deqiang2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根据MRI数据进行评估将148个关节分为正常盘-髁关系组(正常组)、可复性盘移位(DDWR)组以及不可复性盘移位(DDWoR)组,用CT数据重建患者口颌系统三维模型并构建个性化参考系进行颌位调整,将调整后的咬合关系输出打印为咬合导板,患者佩戴后行MRI复查。测量不同组别调整颌位前后患者髁突及关节盘的移位量和方向以及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评估其与髁突移位的相关性。 结果 在正常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下移动(-0.60±0.62)、(0.51±0.71)mm;在DDW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上移动(-1.33±1.38)、(-0.09±1.31)mm;在DDWo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前、下移动(0.49±1.76)、(1.35±1.76)mm。在3组中,患者的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在调整颌位后都减小。所有患者在调整颌位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 结论 使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调整颌位能够简化流程、降低技术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盘-髁结构及症状,在治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