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01
上一期   
  • 儿童口腔医学诊疗新进展
    儿童口腔治疗中局部麻醉应用的专家共识
    王艳, 邹静, 吉阳, 汪俊, 夏斌, 赵玮, 吴礼安, 宋光泰, 刘源, 陈旭, 尚佳健, 杜芹, 郭青玉, 蒋备战, 张红梅, 邢向辉, 李艳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55-461.  doi:10.7518/hxkq.2025.2025090
    摘要 ( 76 )   HTML ( 9 )   PDF (861KB) ( 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腔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包括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均与成人口腔治疗不同,这使得口腔局部麻醉在儿童中的应用有着特殊的要求。本文对局部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常用药物与剂量控制、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提出专家共识,旨在提高儿童口腔治疗的医疗安全与质量,为口腔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全身麻醉下年轻恒牙疾病的治疗策略
    李莹, 冯晓宇, 贾瑞芝, 王勇, 尚佳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62-468.  doi:10.7518/hxkq.2025.2025220
    摘要 ( 2 )   HTML ( 2 )   PDF (1284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轻恒牙是指已萌出但在形态和结构上尚未形成和成熟的恒牙,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由于特殊卫生保健需求儿童不能配合常规的牙科门诊治疗,大多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随着社会发展,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探讨全身麻醉下年轻恒牙疾病的治疗策略,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疾病等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等。

    《全身麻醉、镇静下儿童牙病诊疗规范》解读
    张琼,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69-477.  doi:10.7518/hxkq.2025.2025195
    摘要 ( 41 )   HTML ( 6 )   PDF (3069KB) ( 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3年5月,中华口腔医学会颁布了《全身麻醉、镇静下儿童牙病诊疗规范》团体标准。该规范是在组织全国知名医学院校口腔医学领域开展儿童全身麻醉、镇静治疗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修改后而制定的适合我国全身麻醉、镇静下儿童牙病的诊疗与评价体系,以统一和规范相关医疗行为。本文对该规范进行深入梳理,并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团队12年来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病诊疗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对全身麻醉下儿童牙病诊疗中的安全考量、治疗方案选择、术后并发症防控、术后随访及口腔健康维护等问题进行解读,以期为儿童口腔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外胚叶发育不全的诊断及口腔早期修复
    林凌, 李佩, 赵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78-485.  doi:10.7518/hxkq.2025.2025173
    摘要 ( 30 )   HTML ( 2 )   PDF (1833KB) ( 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胚叶发育不全是一类以外胚层结构发育缺陷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其口腔表现以先天缺牙、牙体形态异常及颌骨发育障碍为核心,严重影响患儿的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健康。本文系统介绍外胚叶发育不全患儿的多维度诊断策略体系及口腔早期修复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外胚叶发育不全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理念在儿童龋病预防中的应用
    孙晋, 何嘉辉, 陈乾, 罗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86-492.  doi:10.7518/hxkq.2025.2025053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 (664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龋病的高发率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整体健康,而中医理念在龋病预防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通过分析中医对龋病的理解及儿童生理特点,本文提出了中医整体观念、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预防措施的具体应用。同时,强调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在龋病预防中的作用,以及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有望为龋病防治开辟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儿童健康的整体提升。

    局部浸润麻醉在全身麻醉下重度低龄儿童龋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卢晓爔, 杨宽, 张百泽, 张亚秋, 王军辉, 韩欣欣, 陈宇江, 王小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93-498.  doi:10.7518/hxkq.2025.2025223
    摘要 ( 24 )   HTML ( 1 )   PDF (710KB) ( 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治疗联合应用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取2023年3—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进行全身麻醉下SECC治疗的108例6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类或Ⅱ类,通过调取术中病例及术后回访记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在实施全身麻醉的基础上,采用2%利多卡因对每颗采用所研究4种术式(间接牙髓治疗术、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牙拔除术)的治疗牙进行局部麻醉。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基本信息、术前麻醉深度、术中不同术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2组患儿基本信息和术前麻醉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间接牙髓治疗术外,在其余3种术式(牙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牙拔除术)中,实验组的3项观察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根据改良面部疼痛量表(FPS-R)评分需采取镇痛措施的比率在术后清醒时和术后2 h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据父母疼痛测量量表(PPPM)评分需采取镇痛措施的比率在术后清醒时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和术后24 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SECC治疗联合使用局部麻醉后,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后疼痛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原位断冠再接技术联合牙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苏雪龙, 郭青玉, 任美月, 刘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499-504.  doi:10.7518/hxkq.2025.2025094
    摘要 ( 34 )   HTML ( 2 )   PDF (1660KB) ( 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原位断冠再接技术联合牙髓切断术在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23年6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50例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患儿,采用原位断冠再接技术联合牙髓切断术治疗。术后1、6、12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及主观满意度调查(Likert 1-10分制)。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随访期间失访率为12%(6/50),44例完成12个月评估。临床检查成功率为93.18%(41/44),影像学成功率为97.73%(43/44)。主观满意度显示:咀嚼功能评分从术后1个月的7.03±0.52显著提升至术后12个月的8.07±0.92(P<0.05),美观性、舒适度、生活治疗影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位断冠再接技术联合牙髓切断术可有效治疗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根折,短期临床成功率高,显著改善咀嚼功能,且微创保留牙髓活力及牙根发育潜力。该技术为儿童牙外伤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治疗选择,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扫雪机技术和传统技术应用于缺损乳牙树脂修复老化后的比较研究
    韩曼曼, 吕晶, 关健, 王曼泽, 吕学超, 金星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05-512.  doi:10.7518/hxkq.2025.2025096
    摘要 ( 27 )   HTML ( 0 )   PDF (5265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扫雪机技术应用于缺损乳牙树脂粘接修复与分层充填技术、衬洞技术在老化后的剪切粘接强度、边缘完整性和纳米微渗漏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 收集新鲜拔除、牙冠完整的乳前牙51颗、乳磨牙30颗。实验分为分层充填组、衬洞组、扫雪机组,分别进行剪切粘接强度实验、边缘完整性实验和纳米微渗漏实验,比较不同组别之间在老化后的粘接强度、边缘完整性和银离子纳米微渗漏方面的差异。 结果 分层充填组、衬洞组、扫雪机组剪切粘接强度的中位数分别为2.45、5.72、9.43 MPa,衬洞组和扫雪机组明显大于分层充填组(P<0.05),衬洞组和扫雪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充填组、衬洞组、扫雪机组整体边缘完整率的中位数分别为55.38%、48.25%、65.6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充填组、衬洞组、扫雪机组纳米微渗漏的中位数分别为11.71%、9.47%、11.5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扫雪机技术应用于乳牙缺损修复时可提高剪切粘接强度,改善边缘完整性,降低纳米微渗漏。

    乳磨牙萌出障碍的临床表现分析
    王曼婷, 姜定卓, 朱萧, 钱琳娜, 勾俊卓, 蒋文翔, 吴志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13-517.  doi:10.7518/hxkq.2025.2025108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 (659KB) ( 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口腔曲面体层片,分析乳磨牙萌出障碍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伴随症状,为乳磨牙萌出障碍的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拍摄的4~8岁儿童口腔曲面体层片,纳入研究对象31 331例,进行乳磨牙萌出障碍影像学诊断,分析记录乳磨牙萌出障碍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伴随症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4~8岁儿童的乳磨牙萌出障碍发生率为0.94%(296/31 331),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1.55倍,男、女性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累牙中下颌第一乳磨牙占76.4%,下颌第二乳磨牙占13.8%,上颌乳磨牙共占9.8%。受累乳磨牙的低位咬合程度与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 结论 基于本研究得出4~8岁儿童乳磨牙萌出障碍发生率为0.94%,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最好发的部位是下颌,最好发的牙位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对于重度萌出障碍乳磨牙应尽早干预,以有效防止咬合紊乱、间隙丧失等并发症的出现。

    儿童时期恒牙釉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顾起弘, 姜文敬, 刘一静, 刘玲, 高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18-524.  doi:10.7518/hxkq.2025.2025161
    摘要 ( 22 )   HTML ( 2 )   PDF (2245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时期不同萌出阶段的恒牙釉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为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并筛选出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45颗,按照萌出时间将前磨牙分为A(萌出0~1年)、B(萌出1~3年)、C(萌出3~5年)组;另外筛选出因阻生拔除且未萌出的第三磨牙为对照组;每组15颗。制备样本,分别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微观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萌出时间增加,A、B、C组釉质显微硬度增强,表面孔状结构明显减少,表层钠、镁元素含量减少,氟元素含量增加(P<0.05)。 结论 萌出不同阶段恒牙的釉质显微硬度、微观结构存在差别;萌出1年内牙齿存在明显的龋易感风险,应做好早期预防。

    年轻恒牙复杂冠根折伴根折树脂短桩固位行断冠再粘接1
    王园源, 常惠惠, 张碧容, 廖志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25-529.  doi:10.7518/hxkq.2025.2024458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 (2148KB) ( 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病例报告了1例9岁儿童上颌中切牙复杂冠根折伴发根折的断冠再接治疗。治疗策略遵循微创原则,从活髓保存、根折愈合、牙冠修复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树脂短桩增强固位进行断冠再粘接实现了前牙的美学修复和功能重建。经过2年的随访,临床及影像学均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1例及文献回顾
    宋经娥, 南燕, 张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30-533.  doi:10.7518/hxkq.2025.2025068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 (1127KB) ( 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牙本质发育缺陷疾病,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病例,对先证者的4代家系谱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发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男女均可发病,乳恒牙均可受累,家族发病率高。通过分析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临床表现,探讨早期管理策略,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认识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颌中切牙完全脱位后异位牙再植及延期种植修复1
    杨子珍, 李强, 庞云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34-540.  doi:10.7518/hxkq.2025.2024395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 (5058KB) ( 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外伤是口腔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高,上颌中切牙最易受累。本文报告1例17岁女性患者,因外伤导致11、21牙完全脱位,21牙脱位后遗失,11牙因唇侧牙槽骨壁缺如导致再植术预后差,因此将11牙体外根管治疗后再植于条件较好的21牙牙槽窝内,并行弹性夹板固定。随访观察20个月,发现患牙维持在稳定的功能位置,未见根尖周炎症及骨性粘连发生,延期行11牙位种植修复,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或在未来牙再植的临床实践中成为新的思路启发点与参考依据。

    指南解读
    口腔医学动物实验推荐报告清单2021中文解读
    崔馨心, 庞潇, 刘畅, 潘剑, 王了, 刘济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41-546.  doi:10.7518/hxkq.2025.2025145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 (685KB) ( 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实验在评估口腔新材料、药物或设备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识别并消除对人类潜在的健康风险。近期,多位口腔医学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表了口腔医学动物实验推荐报告清单(PRIASE)2021,清单由11个主题、43个基本条目和流程图组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指导,有助于提高试验设计与报告的质量。本文对指南的制定流程、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指南中的关键条目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国内口腔医学动物实验报告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微小RNA-302a-3p靶向溶酶体相关膜蛋白5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
    余丽, 周铁军, 吴晓, 蔺辛红, 张晓艳, 赖永先, 廖新月, 斯航, 冯云, 简洁, 冯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47-558.  doi:10.7518/hxkq.2025.2024409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 (6853KB) ( 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5(LAMP5)和miR-302a-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侵袭转移的影响。 方法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OSCC中LAMP5的表达及其作为预后指标的灵敏度。蛋白质印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细胞免疫染色检测LAMP5在O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细胞免疫染色、迁移和侵袭实验评估LAMP5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微小RNA(miR)靶向预测网站预测调控LAMP5的miR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裸鼠荷瘤模型评估敲低LAMP5对OSCC生长的影响。 结果 LAMP5在O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敲低LAMP5显著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LAMP5则促进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LAMP5的表达受miR-302a-3p的调控。敲低LAMP5显著抑制荷瘤小鼠OSCC肿瘤的生长。 结论 LAMP5通过增加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OSCC的恶性进展,其表达受到miR-302a-3p因子的负向调控。

    柚皮素调控叉头转录因子1/β-连环蛋白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张丽, 彭世元, 唐飞扬, 蹇静薇, 袁硕声, 徐晓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59-569.  doi:10.7518/hxkq.2025.2024468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 (4943KB) ( 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柚皮素(NAR)对氧化应激状态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成骨潜能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建立hPDLSCs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NAR及0.5 μmol/L的叉头转录因子1(FOXO1)抑制剂AS1842856对其进行干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CCK8)筛选出H2O2及NAR的最适作用浓度。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hPDLSCs中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各组hPDLSCs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情况。同时,使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FOXO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2O2暴露导致hPDLSCs氧化损伤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上升,MDA、LDH表达升高(P<0.05);成骨分化降低,ALP染色变浅和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OCN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NAR共处理可缓解H2O2所致的hPDLSCs氧化损伤并提升其抗氧化能力、恢复其成骨能力。FOXO1抑制剂AS1842856可下调β-catenin的表达(P<0.05),明显减弱NAR的抗氧化作用及恢复成骨的能力(P<0.05)。 结论 NAR可以通过激活hPDLSCs内的FOXO1/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提升hPDLSCs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所致的成骨能力丧失。

    临床研究
    脱矿牙本质基质颗粒应用于后牙区即刻种植骨缺损的1~5年临床疗效
    吴昊, 曹宁, 曹良伟, 于飞, 张旭, 魏士博, 魏洪武, 郭水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70-583.  doi:10.7518/hxkq.2025.2024419
    摘要 ( 32 )   HTML ( 1 )   PDF (3119KB) ( 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脱矿牙本质基质颗粒(DDM)应用于后牙区即刻种植牙槽骨缺损的短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76例,共植入110枚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根据骨移植材料不同分为A组(脱矿牙本质基质颗粒)和B组(去蛋白无机小牛骨)。在种植术后即刻(T0)、冠修复即刻(术后8个月,T1)和最终随访节点(术后1~5年,T2)分别拍摄口腔锥形束CT和曲面断层片。记录A组和B组平均随访时间。主要观察临床指标为种植体总体存留率、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颊侧平齐颈部平台和颈部平台下1 mm的骨宽度、颊侧骨高度,种植体并发症是次要观察临床指标。 结果 在1~5年追踪观察时期,A组平均随访38.2个月,B组平均随访39.9个月。A组有2枚种植体发生种植失败,其中有1例发生种植体折断,种植体总体存留率为96.4%;B组有4枚因种植体周围炎而种植失败,种植体总体存留率为92.6%;2组之间种植体总体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平均骨吸收量为(1.011±2.047)mm,远中边缘骨平均骨吸收量为(0.841±2.183)mm;B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平均骨吸收量为(1.546±1.778)mm,远中边缘骨平均骨吸收量为(1.431±1.909)mm;2组之间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种植体颊侧平齐颈部平台骨宽度平均骨吸收量为(0.782±2.084)mm,颊侧颈部平台下1 mm骨宽度平均骨吸收量为(0.681±2.307)mm;B组种植体颊侧平齐颈部平台骨宽度平均骨吸收量为(1.071±1.474)mm,颊侧颈部平台下1 mm骨宽度平均骨吸收量为(0.949±1.525)mm;2组之间骨宽度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种植体颊侧骨高度平均骨吸收量为(1.044±2.214)mm;B组种植体颊侧骨高度平均骨吸收量为(1.075±1.456)mm,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5年随访结果表明,DDM可以增加颊侧牙槽骨缺损区的骨高度和宽度。DDM能得到与去蛋白无机小牛骨相同的维持牙槽骨轮廓和骨增量效果,可作为临床上一种潜在的新型修复骨缺损的骨移植材料。

    汉族最具吸引力微笑人群的上颌前牙尺寸与面部尺寸的相关性分析
    莫民旋, 皮怀瑾, 林宥凯, 龙逸飞, 符向清, 段沛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84-591.  doi:10.7518/hxkq.2025.2024412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 (1429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汉族最具吸引力微笑人群上颌前牙尺寸与面部尺寸的相关性及比例关系。 方法 由10名三甲口腔专科医院不同专业方向且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志愿者的社交性微笑正面照、斜45°微笑照及侧面微笑照进行微笑吸引力程度评分,筛选88名汉族最具吸引力微笑志愿者。分别在微笑正面照、数字化口腔模型、面部3D模型上测量志愿者的上颌前牙感知宽度、上颌中切牙尺寸(高度、宽度)、面部尺寸(内眦间距、颧骨间距、鼻翼间距、面高和面下1/3高度)。Pearson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上颌前牙感知宽度之间、上颌中切牙与面部尺寸之间的相关性和比例关系。 结果 汉族最具吸引力微笑人群中切牙与侧切牙、侧切牙与尖牙、中切牙与尖牙感知宽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389和0.560。中切牙与侧切牙感知宽度的非标准化系数(B)为0.729,中切牙预测与侧切牙实际的感知宽度间的ICC值为0.800。除上颌中切牙宽度与鼻翼间距呈正相关(r=0.249)、男性上颌中切牙高度与面高呈负相关(r=-0.357)外,上颌中切牙与面部尺寸其他指标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 由多个口腔专科医生评估的汉族最具吸引力微笑人群上颌前牙的感知宽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上颌中切牙高度、宽度与部分面部尺寸存在相关性。侧切牙感知宽度可作为预测中切牙感知宽度的参考指标。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观察及组织学分析
    赵鹏宇, 陈岗, 程熠, 王超, 陈丹, 黄海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592-602.  doi:10.7518/hxkq.2025.2024481
    摘要 ( 25 )   HTML ( 1 )   PDF (3359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作为支架材料在引导骨再生术(GBR)中的成骨效能。 方法 1)选取因牙槽骨缺损接受GBR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后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2)获取术后至少6个月的颌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数据,计算实际成骨体积百分比;3)在种植一期手术同期收集牙槽骨标本进行组织计量学分析,定量检测标本内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占比。同时,根据愈合并发症将标本分为3组(创口愈合良好组、创口裂开组、3D-PITM暴露组),比较各组间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比例的差异。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1例GBR手术失败,3例发生3D-PITM暴露(暴露率25%)。2)11例GBR手术成功患者的实际成骨体积百分比为95.23%±28.85%。3)组织计量学分析显示,牙槽骨标本中新生骨占比40.35%,其中新生未矿化骨占新生骨的13.84%。组间比较显示:创口愈合良好组的新生骨及新生未矿化骨占比与创口裂开组及3D-PITM暴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PITM影像学评估显示成骨体积良好,组织学分析证实术区有大量新生矿化骨形成,可实现理想的骨增量效果。

    临床新技术
    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
    杜欣, 温奥楠, 高梓翔, 李志华, 张晟,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4):  603-612.  doi:10.7518/hxkq.2025.2024403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 (2861KB) ( 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及制作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微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研究选取1例需行微螺钉植入术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BCT)和口内扫描获取数据,通过Mimics 24.0、Geomagic wrap 2021和Materialise magics 21.0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型整合及导板设计,构建包含钉孔导轨和植入杆导轨的双约束分体式导板,并经金属激光三维打印。模型和口内试戴结果显示,该导板就位良好、稳定性佳,术后CBCT验证微螺钉植入部位与术前设计方案基本一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该双约束分体式正畸微螺钉导板为临床微螺钉植入提供了一种精确、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