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01
  • 专家共识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于海洋, 岳莉, 刘伟才, 刘峰, 牛丽娜, 邵龙泉, 廖红兵, 骆小平, 李鸿波, 江青松, 于皓, 赵彬, 吴哲, 李长义, 吴国锋, 王焱, 牟雁东, 刘云松, 张海洋, 陈吉华, 刘洪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23-133.  doi:10.7518/hxkq.2022.02.001
    摘要 ( 3843 )   HTML ( 828 )   PDF (2252KB) ( 52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合作不足,而实操中医生或技师常常也缺乏核查牙体预备磨切量、预备体与修复体外形形态的可靠方法,大多依赖目测观察和个人经验。这些认知和医技实操的模糊欠缺,使得当前固定修复的边缘质量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数字化诊疗及制作技术在瓷美学修复中的大量运用,数字化牙科扫描及数控切削对边缘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无法被扫描识别的边缘,无法信息化,再便捷的数字化流程也无法进行下去;不符合数控加工规范的过薄过锐的边缘即使扫描成功,也无法准确切削。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提升边缘质量,集合了参与专家的共同意见,本文将从边缘涉及的不规则微小目标修复体空间的分析设计梳理入手,采用口腔立体几何“线—面—体”视角,定义了预备体边缘和修复体边缘“两个边缘”的内涵,并对8个亚分类概念进行解读,进一步提出可及性好的两个边缘宽度的实测方法,以及临床和制作的质检实测核查方案。以实测核查几何量—目标修复体空间为特征的两个边缘的新认识与新方案,将对全程数字化瓷美学修复提供更好的支撑。

    专家论坛
    单侧唇裂鼻翼软骨定位术与再定位术的设计及应用
    李精韬,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34-138.  doi:10.7518/hxkq.2022.02.002
    摘要 ( 705 )   HTML ( 103 )   PDF (1613KB) ( 7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畸形矫正日益成为唇裂治疗关注的重点,其术后高复发问题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笔者前期提出了依据中国人群鼻翼形态特点建立的鼻翼软骨二焦点固定技术(鼻翼软骨内固定术),之后在单侧唇裂整复中又建立了鼻小柱侧方软组织增量的理论与技术。基于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和总结,笔者将其进一步相结合从而发展出新的鼻畸形整复方法,称之为鼻翼软骨定位术,用于继发鼻畸形整复时则称为鼻翼软骨再定位术。本文对此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初步应用经验做出介绍。

    基础研究
    内向整流钾2.1通道蛋白对人牙囊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张鹏, 左东川, 牟思宇, 钟宇彤, 袁小平, 曾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39-147.  doi:10.7518/hxkq.2022.02.003
    摘要 ( 505 )   HTML ( 43 )   PDF (4528KB) ( 3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向整流钾(Kir)2.1通道蛋白对人牙囊细胞(hDFC)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DFC,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来源,成骨诱导鉴定hDFC成骨分化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ir2.1编码基因KCNJ2在hDFC中的表达,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Kir2.1在hDFC成骨诱导前和诱导后KCNJ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膜片钳技术检测hDFC在成骨诱导前和诱导后的细胞膜电位变化;提高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50 mmol·L-1)观察膜电位去极化对hDF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应用Kir2.1钾通道阻断剂氯化铯(CsCl)和4-甲氧基苄基-1-萘基甲基-胺盐(ML133)观察阻断Kir2.1通道对hDF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同时行RT-qPCR检测观察2种干预措施前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变化情况。降低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2 mmol·L-1),钙离子成像检测膜电位超极化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DFC表达Kir2.1通道基因KCNJ2;RT-q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 d后,KCNJ2在hDFC中的表达量上调;膜片钳结果显示,成骨诱导7 d后,hDFC膜电位由(-12±3.2)mV超极化为(-47±5.2)mV;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提高细胞外钾离子的浓度或阻断Kir2.1通道蛋白的功能,能够明显抑制hDFC的成骨矿化能力;钙离子成像结果显示,膜电位超极化能够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高。

    结论

    Kir2.1通道蛋白介导的膜电位超极化在hDFC成骨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通过X盒结合蛋白1调控脂肪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陆佳艺, 伍倩琪, 陈伊燕, 叶蕾蕾, 苏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48-154.  doi:10.7518/hxkq.2022.02.004
    摘要 ( 525 )   HTML ( 669 )   PDF (3251KB) ( 2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关键信号分子X盒结合蛋白1(XBP1)在牙周炎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来源的脂多糖(LPS)刺激下对脂肪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脂肪细胞,通过P. gingivalis-LPS(100 ng·mL-1)刺激大鼠脂肪细胞4、8、12、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化磷脂酰肌醇依赖性激酶-1(p-PDK-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再将空载过表达慢病毒(pLVX-NC1)、过表达XBP1慢病毒(pLVX-XBP1)、空载干扰慢病毒(pLVX-NC2)、干扰XBP1慢病毒(pLVX-XBP1-RNAi)分别转染脂肪细胞,通过P. gingivalis-LPS刺激转染后的大鼠脂肪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

    结果

    P. gingivalis-LPS刺激下,大鼠脂肪细胞的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IRS-1、p-PDK-1、p-AKT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X-XBP1组的IRS-1、p-PDK-1、p-AKT蛋白表达在P. gingivalis-LPS刺激8、12 h后整体高于pLVX-N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X-XBP1-RNAi组在P. gingivalis-LPS刺激4、8、12、24 h后IRS-1、p-PDK-1和p-AKT蛋白表达整体低于pLVX-N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 gingivalis-LPS通过XBP1调控脂肪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激光消融对牙本质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影响
    林琪, 林昱, 谢云德, 马忠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55-161.  doi:10.7518/hxkq.2022.02.005
    摘要 ( 544 )   HTML ( 41 )   PDF (3650KB) ( 1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不同能量密度激光辐照对人牙本质表面有机质及微纳米晶体结构的影响。

    方法

    收集新鲜拔除的无龋、无损伤、无脱矿及无发育不良的人第三磨牙,制作厚度为1.0 mm的牙本质切片样本,样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6.18、8.04、9.89、11.1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面扫描人牙本质,运用AFM的相位成像技术及扫描电镜的能谱仪分析该激光照射前后的牙本质表面有机物成分及微纳米晶体结构改变。

    结果

    经AFM相位成像技术分析,随着激光照射能量密度的增加,牙本质表面有机质所占的比例减少,无机质所占的比例增加;但牙本质表面无熔融现象,牙本质羟磷灰石纳米晶体颗粒相互团聚,但仍可见颗粒间存在清晰的界限及颗粒形态,未见完全融合、增大的颗粒。能谱仪分析表明,牙本质表面元素主要为Ca、P、O、C、Na、Mg、Cl等,LSD检验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C、O、Na元素及C/Ca比值下降,Ca、P元素及Ca/P比值升高(P<0.05)。

    结论

    6.18、8.04、9.89、11.1 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辐照人牙本质,会造成牙本质表面有机质的减少,但不会明显改变牙本质微纳米晶体结构。

    Micro-CT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缺陷离体患牙的特征研究
    韩安鹏, 鲁方丽, 陆玉平, 李强, 陈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62-168.  doi:10.7518/hxkq.2022.02.006
    摘要 ( 533 )   HTML ( 39 )   PDF (3330KB) ( 1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icro-CT构建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DGI-Ⅱ)和Ⅰ型牙本质发育不良(DD-Ⅰ)离体患牙的三维结构,研究该类患牙的内部结构及硬组织矿化密度的变化。

    方法

    收集同龄DGI-Ⅱ、DD-Ⅰ患者及健康者的第三磨牙,运用Micro-CT对3份样本逐一扫描并通过Mimics 17.0重建三维结构;截取矢状面和横断面观察患牙的内部结构;分别计算釉质、冠部牙本质以及根部牙本质的灰度值,分析牙齿不同部位的矿化密度。

    结果

    成功构建包括牙釉质帽、牙本质核和牙髓腔模型在内的DGI-Ⅱ、DD-Ⅰ患者的下颌第三磨牙三维精细模型;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描显示DGI-Ⅱ患牙髓腔未完全钙化、根管狭窄,DD-Ⅰ患牙髓腔及根管闭锁、牙根缺如;灰度值分析发现DGI-Ⅱ、DD-Ⅰ患牙釉质、冠部牙本质及根部牙本质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DGI-Ⅱ、DD-Ⅰ两组相比,釉质、冠部牙本质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部牙本质的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icro-CT技术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缺陷离体患牙的三维结构重建及其矿化密度定量分析提供了简单而精确的方法。其中DGI-Ⅱ、DD-Ⅰ患牙的牙本质矿化密度均降低,DD-Ⅰ患牙降低更显著,髓腔内均有异常钙化物质,根管狭窄甚至闭塞。

    临床研究
    充填厚度对光固化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王莹, 杨家雪, 谢海峰, 陈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69-174.  doi:10.7518/hxkq.2022.02.007
    摘要 ( 1343 )   HTML ( 185 )   PDF (1526KB) ( 13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充填厚度对大块复合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方法

    2种大块充填树脂Filtek Bulk Fill Posterior(FBF)和Tetric N-Ceram Bulk Fill(TBF)为实验组,2种传统光固化复合树脂Filtek Z100(Z100)和 Spectrum TPH(ST)为对照,测试不同固化厚度下树脂的透明度、颜色稳定性、表面维氏硬度和微拉伸粘接强度。

    结果

    4种树脂透明度、硬度随厚度增加而降低。同一厚度下,大块树脂透明度高于传统树脂,硬度为Z100>FBF>TBF>ST(上表面硬度除外)。除FBF 3 mm和4 mm组老化后颜色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组均未发生明显变化。4种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均较分层充填低,但大块充填树脂一次性充填4 mm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仍可达到30 MPa。

    结论

    大块充填树脂采用一次充填技术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个别品牌可能出现远期颜色不稳定。

    单纯锥度固位外连接种植体在前牙区窄牙槽嵴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龚金梅, 夏勋, 胡常琦, 黄江琴, 郭水根, 魏洪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75-182.  doi:10.7518/hxkq.2022.02.008
    摘要 ( 698 )   HTML ( 65 )   PDF (3697KB) ( 6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单纯锥度固位外连接种植体JUST J1 MINI(简称J1种植体)在前牙区窄牙槽(4.5~5.5 mm)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前牙区窄牙槽嵴种植修复的患者12例,植入J1种植体27枚,在不行任何骨增量的情况下,均采用锥度固位外连接种植体行种植术,采用 Wheeler 存留标准评估种植体存留率。平均观察期为24个月,观察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量,基台脱落率,种植体的折裂/折断、松动。

    结果

    12例患者27枚J1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边缘骨吸收量为(0.069±0.032)mm,24个月为(0.142±0.079)mm,种植体6个月和24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无明显差异,观察期内基台均无松动脱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

    结论

    在不行骨增量的情况下,单纯锥度固位外连接种植体JUST J1 MINI应用于前牙区窄牙槽嵴可在短期内获得简易的美学效果。

    Andrews六要素用于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刘超峰, 许艳华, 易春艳, 刘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83-188.  doi:10.7518/hxkq.2022.02.009
    摘要 ( 1088 )   HTML ( 122 )   PDF (693KB) ( 8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Andrews六要素对正畸病例数字化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拔牙与否及不同矫治器对正畸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2016—2020年经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数字化病例资料作为总体,从中选取320例资料作为样本。将此320例资料分别按照性别、拔牙与否、矫治器类型(DamonQ自锁托槽与MBT托槽)进行分组,参照Andrews六要素测量标准进行测量计分。分别计算不同分组下各单项计分及总计分的均值、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

    男性与女性患者组间的Andrews六要素的总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牙弓宽度差异中,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monQ自锁托槽组与MBT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DamonQ自锁托槽组在上切牙前后位差异、下牙弓颊舌向差异及上牙弓宽度差异的计分均值都小于MBT托槽组。

    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牙颌模型用于正畸结束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可重复测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切牙前后位及上牙弓宽度对正畸结束病例的治疗效果影响最大,故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这两项指标的监控。性别不会对正畸总体疗效产生影响,但拔牙治疗可能会对正畸治疗结束病例的上牙弓宽度产生影响。DamonQ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颊舌向的调整有一定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的术后效果评估
    康泽标, 买晓雪, 王鑫, 谢富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89-196.  doi:10.7518/hxkq.2022.02.010
    摘要 ( 1010 )   HTML ( 91 )   PDF (2272KB) ( 59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标准化、可重复、简易的数字化评估方法,精确评估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后效果。

    方法

    通过对20例因肿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在 Mimics Research 21.0及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辅助下对重建术前与术后冠状向、矢状向与轴向下颌角进行测量分析,评估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后效果。

    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的20例患者中,术前健侧和患侧冠状下颌角、轴向下颌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下颌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健侧和患侧冠状、矢状、轴向下颌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健侧和患侧冠状、矢状、轴向下颌角差值的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类缺损术前健侧和患侧矢状下颌角、术后健侧和患侧轴向下颌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类缺损术前与术后健侧和患侧三维下颌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缺损术前与术后健侧和患侧矢状、冠状下颌角差值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类缺损术前与术后健侧和患侧三维下颌角差值的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对于肿瘤造成的三维方向的颌骨畸形均有显著的改善,能有效恢复下颌骨解剖结构的精确对称,应用本研究的评估方法能精确地评估下颌骨重建术后效果,为术前的设计提供指导。

    潍坊市7~8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林超, 张心怡, 田洪雨, 栾可峰, 孙昊, 范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197-203.  doi:10.7518/hxkq.2022.02.011
    摘要 ( 554 )   HTML ( 42 )   PDF (908KB) ( 2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探讨潍坊市7~8岁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依托全国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以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潍坊市4区10所小学1 826名7~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修正后的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情景特征、人群特征和医疗行为对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

    结果

    儿童1年内口腔就诊率39.8%(726例),其中治疗性就诊率47.2%(342例)、咨询性就诊率20.9%(152例)、预防性就诊率10.7%(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刷牙时家长经常监督、家长经常观察牙齿健康、父母学历在大专及以上、近1年有牙齿疼痛或不适经历、医生口腔健康评价差是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儿童预防性口腔就诊率较低,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的认知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建议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卫生服务利用。

    血管化黏膜瓣在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修复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蒋悦赟, 唐菱菱, 马中凯, 刘伟, 黄能文,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04-209.  doi:10.7518/hxkq.2022.02.012
    摘要 ( 882 )   HTML ( 106 )   PDF (1895KB) ( 6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手术资料,术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患者满意度、张口度、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以及进食功能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5名,其中FAMM组15名,皮瓣组30名。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3个月随访,2组各1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失访,随访到的患者没有复发及转移征象。FAMM组手术时间短于皮瓣组(P<0.05)。皮瓣组患者术后供瓣区不适多于FAM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MM组术后6个月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和进食功能优于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张口度FAMM组小于皮瓣组(P<0.05),但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AMM瓣修复早-中期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的舌、口底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中考虑使用。

    腭裂术后硬腭前后部瘢痕对上颌骨生长影响比较的有限元分析
    黄威, 张晓, 李曼, 宁春柳, 吴珊珊, 李向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10-217.  doi:10.7518/hxkq.2022.02.013
    摘要 ( 917 )   HTML ( 66 )   PDF (8535KB) ( 49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腭裂术后硬腭前后部瘢痕对上颌骨生长的抑制情况。

    方法

    利用Ansys软件建立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2个模型上分别分组施加相同大小、方向但不同受力区域的腭部瘢痕力,第一组在硬腭口腔面前1/4区施加,第二组在硬腭口腔面中前1/4区施加,第三组在硬腭口腔面中后1/4区施加,第四组在硬腭口腔面后1/4区施加。对各组位移形变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2个腭裂上颌骨模型中,各组上颌骨均出现形变,总位移及三维方向位移形变比较,均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结论

    腭裂术后硬腭不同部位瘢痕在三维方向上均对上颌骨生长产生抑制,其中前部瘢痕抑制程度大于后部。

    微生物学专栏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探究
    廖盛楠, 吕炜桐, 唐权, 马玗玟, 刘力嘉, 王亮,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18-224.  doi:10.7518/hxkq.2022.02.014
    摘要 ( 571 )   HTML ( 30 )   PDF (1203KB) ( 3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小分子抗菌药物,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426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小分子药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建立变异链球菌的随机突变体库,探究SERMs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靶点。

    结果

    小分子药物库中归属于SERMs的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通过构建变异链球菌的突变体库,筛选发现了两个突变菌株对克罗米芬产生了抗性,对耐药株的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转座子插入位点位于smu_546smu_874的基因。

    结论

    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等SERMs药物对变异链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克罗米芬的作用靶点可能位于smu_546smu_874基因表达的蛋白上。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的白色念珠菌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
    李修珍, 姜明, 张颖, 刘育含, 李帆, 曾飞, 马玉莹, 杨加震, 杨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25-231.  doi:10.7518/hxkq.2022.02.015
    摘要 ( 425 )   HTML ( 33 )   PDF (1467KB) ( 2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氟化钠(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白色念珠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NaF作用下的耐药性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参考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代谢活性抑制浓度(MIC-MA)指标,评价NaF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代谢的抑制效果;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上清液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在加入白色念珠菌上清液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变异链球菌对NaF耐药性的变化,评价两菌互作对于耐药性的影响。

    结果

    NaF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0.4 g·L-1,MIC-MA为1.2 g·L-1。在MIC下,该菌生长受到完全抑制,但仍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存在再次恢复毒力的可能;只有达到3×MIC,即MIC-MA,该菌的生长和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当白色念珠菌上清液OD600≥0.5时,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明显高于纯培养体系,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体系中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较纯培养降低,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4×MIC,即1.6 g·L-1,该菌的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

    结论

    重水拉曼技术适用于评价药物对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混合体系中一定浓度(OD600≥0.5)的白色念珠菌上清液中的代谢产物可增强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降低变异链球菌对于NaF的药物敏感性。

    病例报告
    以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Castleman1
    柴丛娜, 焦建军, 靳书滨, 石光, 程炳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32-235.  doi:10.7518/hxkq.2022.02.016
    摘要 ( 546 )   HTML ( 44 )   PDF (1585KB) ( 2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stleman病是一类罕见的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单中心性Castleman病,临床表现为颌下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相结合,最终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病例,提高临床医生对CD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1
    曹石, 王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36-239.  doi:10.7518/hxkq.2022.02.017
    摘要 ( 550 )   HTML ( 45 )   PDF (3043KB) ( 24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多形性腺瘤。本文报道1例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该患者为28岁女性,发现左耳前肿物2年余,伴有疼痛。CT及B超检查提示为多形性腺瘤可能。手术治疗后病理结果为伴有脂肪化生的多形性腺瘤,脂肪成分占肿瘤的60%。结合文献,本文讨论了该类疾病的命名,总结了其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伴先天性左眼缺失1
    陈美余, 陶识丞, 陈国生, 唐弈遥,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2):  240-245.  doi:10.7518/hxkq.2022.02.018
    摘要 ( 486 )   HTML ( 38 )   PDF (6041KB) ( 2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又称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Goltz-Gorlin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且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大量研究文献证实PTCH1基因与NBCCS有关。本文报道1例NBCCS伴先天性左眼缺失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进一步了解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