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罗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369-376.   DOI: 10.7518/hxkq.2023.2023059
    摘要5837)   HTML232)    PDF(pc) (7679KB)(1061)    收藏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髁突非肿瘤性过度增生而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咬合紊乱、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病因仍不明确,目前以正颌外科、关节外科、颌骨轮廓整形术以及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根据髁突增生的活跃程度、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期矫治颌骨畸形、改善咬合关系、重建良好的关节功能。本文将从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目标及手术方式选择结合笔者经验对该病的诊治作一系统论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口服抗栓药物患者门诊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潘剑, 薛洋, 赵吉宏, 周青, 邹多宏, 陈松龄, 韩冰, 崔念晖, 刘显, 王了, 胡开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55-263.   DOI: 10.7518/hxkq.2022.03.002
    摘要5090)   HTML780)    PDF(pc) (967KB)(6588)    收藏

    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因素,这类患者需要服用抗栓药物对血栓形成进行防治,但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其出血风险随之增加。拔牙手术是口腔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尽管目前普遍认为口服抗栓药物的患者行拔牙手术时无需停药,但这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依旧困惑着大部分口腔外科医师,一些潜在的出血危险因素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了提高口腔外科医师对口服抗栓药物拔牙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健康,相关专家起草本共识,从术前出血风险评估、术中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等方面总结相关临床经验,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搭载米诺环素-壳聚糖纳米粒复合水凝胶用于牙周炎治疗的初步研究
    由子樱, 伍彦霖, 孙一民, 王振铭, 叶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11-20.   DOI: 10.7518/hxkq.2023.01.002
    摘要3931)   HTML671)    PDF(pc) (5501KB)(1631)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搭载米诺环素-壳聚糖纳米粒(MCN)的甲基丙烯酸化明胶(GelMA)水凝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合成MCN,并将MCN包裹在GelMA水凝胶中得到GelMA/MCN复合水凝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考察材料的降解速率、米诺环素释放速率。检测GelMA/MCN水凝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的抗菌能力,并筛选出有效抗菌浓度。评估GelMA/MCN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评价GelMA/MCN水凝胶在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 结果 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粒径在80 nm左右的MCN;MCN的修饰对GelMA水凝胶形貌无明显影响。MCN和GelMA/MCN均可以缓慢、稳定地释放米诺环素。当GelAM/MCN水凝胶的MCN含量大于等于0.2 mg·mL-1时,P. gingivalis生长完全被抑制。在体外模拟牙周炎的酶促降解环境下,GelMA/MCN水凝胶在有效抗菌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证实该水凝胶可有效阻止牙周炎骨缺损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骨缺损修复。 结论 GelMA/MCN复合水凝胶能稳定、缓慢地释放米诺环素,在有效抗菌浓度下保护细胞活力,并促进牙周炎骨缺损的修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的专家共识
    郭维华, 汪俊, 陈旭, 王小竞, 赵玮, 宋光泰, 吴礼安, 蒋备战, 张琼, 王军, 李宇, 赵宁, 谭家莉, 李煌, 舒睿, 周陈晨, 傅蕾, 陈学鹏,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64-270.   DOI: 10.7518/hxkq.2022.03.003
    摘要3670)   HTML499)    PDF(pc) (915KB)(5348)    收藏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𬌗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𬌗、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𬌗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李煌, 武秀萍,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29-637.   DOI: 10.7518/hxkq.2022.06.002
    摘要3075)   HTML431)    PDF(pc) (2035KB)(4226)    收藏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血管吻合的技巧及关键点
    李春洁, 韩波, 朱桂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71-278.   DOI: 10.7518/hxkq.2022.03.004
    摘要2893)   HTML377)    PDF(pc) (3724KB)(2856)    收藏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有较多的关键点。笔者的团队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颈部的血管吻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针对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动静脉吻合的技巧、血管选择、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等问题进行评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从“经验外科”到“精准外科”——精准正颌外科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王旭东, 魏弘朴, 李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491-501.   DOI: 10.7518/hxkq.2023.2023152
    摘要2796)   HTML614)    PDF(pc) (5441KB)(1023)    收藏

    近年来,通过截骨和移动牙-颌骨复合体的正颌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牙颌面畸形的重要方法。上、下颌骨最终的空间位置将直接影响正颌手术的治疗效果,也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为了精准实现理想的颌骨空间位置,在数字化外科和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正颌外科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外科”时代进入“精准外科”的新时代。本文详细阐述了多年来我们在“精准正颌外科”治疗模式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介绍其技术体系及在“Ortho+X”治疗模式中的应用,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和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口腔黏膜黏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赵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1-10.   DOI: 10.7518/hxkq.2023.01.001
    摘要2758)   HTML1078)    PDF(pc) (1261KB)(1532)    收藏

    基于口腔黏膜结构的独特性和给药的方便性,局部药物递送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口腔是一个有开放、湿润及运动的特殊微环境,口腔黏膜给药面临着巨大挑战。针对这一困境,近年来黏附材料得以深入研究,以期延长药物局部停留时间,从而达到药物缓释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针对口腔黏膜黏附材料的特点和现状简要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壳聚糖衍生物/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促大鼠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
    谭仲娟, 罗圆圆, 杨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1): 21-28.   DOI: 10.7518/hxkq.2023.01.003
    摘要2686)   HTML78)    PDF(pc) (4113KB)(698)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种壳聚糖衍生物温敏型复合水凝胶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 方法 制备磺化壳聚糖(SCS)、磷酸化壳聚糖(PCS)及磷酸化磺化壳聚糖(PSCS)3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构建3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衍生物/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选取20只雄性wistar大鼠,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建立三壁骨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凝胶组、bFGF/SCS/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组、bFGF/PCS/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组、bFGF/PSCS/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组,术后6周处死大鼠,采集标本,进行大体、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 结果 术后6周,3种bFGF/壳聚糖衍生物/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组与空白对照组在相对牙槽骨高度比值、相对上皮根向下移比及牙周组织再生分级计数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FGF/壳聚糖衍生物/胶原温敏型复合水凝胶在牙周组织工程邻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低龄儿童龋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张琼, 汪俊, 夏斌, 赵玮, 陈旭, 蒋备战, 黄洋, 吴礼安, 袁国华, 邹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495-503.   DOI: 10.7518/hxkq.2022.05.001
    摘要2605)   HTML403)    PDF(pc) (951KB)(2669)    收藏

    低龄儿童龋(ECC)影响儿童牙齿、牙列、颅颌面和全身健康发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儿童公共卫生问题之一。ECC的临床管理应以维护儿童口腔健康为中心,从其致病因素入手,以龋病风险评估为基础,早期预防在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医护人员、儿童及其监护人相互配合,周期性地持续进行,从而阻止ECC的发生发展。本共识从ECC的风险评估、早期预防管理、临床治疗及术后管理来阐述ECC的临床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内镜下唾液腺切除术式的变迁与趋势——从内镜辅助到完全内镜
    朱桂全,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377-384.   DOI: 10.7518/hxkq.2023.2023116
    摘要2603)   HTML299)    PDF(pc) (5020KB)(1430)    收藏

    内镜外科在我国经历了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外科专业的主流术式。从首次报道至今,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纵观内镜外科的总体发展历程,现阶段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手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得到成熟推广应用。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引领和经验,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技术有希望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从内镜发展的总脉络出发,对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一论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颌骨缺损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后的种植修复治疗
    单小峰, 蔡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2): 123-128.   DOI: 10.7518/hxkq.2023.2023005
    摘要2369)   HTML398)    PDF(pc) (2172KB)(1140)    收藏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可以帮助获得更好的外形。在重建的颌骨上如何恢复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颌骨重建理念、血管化骨瓣的选择、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处理、放疗对颌骨重建后种植义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美学区种植体植入轴向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决策
    刘雨婷, 袁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512-520.   DOI: 10.7518/hxkq.2023.2023151
    摘要2366)   HTML92)    PDF(pc) (3643KB)(1373)    收藏

    美学区种植治疗的目标在于长期稳定的骨结合和理想美学效果。除了种植体植入的理想三维位置,良好的种植体轴向亦是保证美学区种植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上颌前牙区特殊的解剖结构,医生在种植手术时常需要综合考量剩余牙槽骨骨量及形态、软组织特征、修复方式和患者需求等多种因素,从而确定种植体植入的轴向。本文综述了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植入轴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理想修复体长轴与牙槽骨的矢状位置关系,以期为美学区种植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活髓保存术治疗阻生牙所致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
    宋东哲, 罗雨, 刘显, 胡沛,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2): 225-231.   DOI: 10.7518/hxkq.2023.2022427
    摘要2232)   HTML83)    PDF(pc) (3082KB)(791)    收藏

    目的 对阻生牙所致的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病例,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以保存患牙及其活髓。 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阻生牙所致牙根外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联合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病科,在阻生牙拔除即刻,对第二磨牙外吸收的牙根通过显微根尖手术于外吸收部位清创并切除根尖,通过活髓保存术于截根面以生物活性材料直接盖髓。 结果 患牙牙根外吸收停止,术后1年随访患牙无症状,牙冠完整,牙髓组织正常,影像学检查根尖周未见透射影,牙周膜间隙正常,骨硬板连续,牙槽骨重建,预后良好。 结论 在阻生牙拔除同期联合显微根尖手术及活髓保存术,可保存阻生牙所致牙根外吸收的下颌第二磨牙牙髓活力,有望成为该疾病的候选治疗方案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不可复性牙髓炎恒牙的活髓保存治疗
    汪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22-627.   DOI: 10.7518/hxkq.2023.2023193
    摘要2064)   HTML194)    PDF(pc) (738KB)(2531)    收藏

    传统观点认为,活髓保存治疗(VPT)主要用于年轻恒牙的牙髓治疗,但近些年来,VPT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发育完全的恒牙。此外,以往只有牙髓正常或可复性牙髓炎的患牙才能进行VPT,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VPT成功。哪些不可复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可以尝试进行VPT、临床如何评估和操作,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中预备体不良边缘的处理策略
    刘峰, 詹雅琳, 刘欣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41-646.   DOI: 10.7518/hxkq.2023.2023281
    摘要2058)   HTML63)    PDF(pc) (1512KB)(746)    收藏

    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是固定修复的难点之一。天然基牙需要进行二次冠修复的原因包括美学因素、侵犯生物学宽度等。本文将围绕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中预备体不良边缘如何进行修复-牙周治疗的处理策略进行探讨,梳理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不良边缘处理的决策树。美学区天然基牙二次冠修复中预备体边缘是核心,总的治疗原则为在适宜的美学位置、适宜的生物学位置,形成清晰、光滑及连续的边缘形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赵志河, 金作林,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4): 371-376.   DOI: 10.7518/hxkq.2022.04.001
    摘要2004)   HTML304)    PDF(pc) (829KB)(3243)    收藏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软组织变化与不同跳跃间隙的相关性
    张邃, 孙毅, 黄长波, 何东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78-685.   DOI: 10.7518/hxkq.2023.2023153
    摘要1947)   HTML35)    PDF(pc) (4373KB)(1395)    收藏

    目的 评估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IIPP)后种植体周软组织变化与术中不同跳跃间隙的相关性,为临床对不同跳跃间隙患者的唇侧软组织轮廓的变化趋势及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32名上颌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均接受IIPP临床程序。根据跳跃间隙大小分为A、B、C组,A组:水平缺损间隙(HDD)≤2 mm;B组:2 mm<HDD≤3 mm;C组:HDD>3 mm,术后均即刻修复。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对种植体周软组织轮廓体积、唇侧牙龈边缘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使用粉色美学评分(PES)进行最终美学效果评价。 结果 所有种植体在术后6个月均产生骨结合,软组织轮廓平均厚度变化为0.62 mm±0.15 mm,美学评分指数平均为11.09±0.99。术后6个月3组牙龈黏膜水平的变化分别为(0.45±0.11)、(0.40±0.12)、(0.35±0.11)mm,术后6个月3组软组织轮廓体积平均厚度的变化分别为(0.77±0.16)、(0.63±0.17)、(0.54±0.11)mm。术中跳跃间隙大小和牙龈黏膜水平、平均厚度变化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术中跳跃间隙大小与PES未见明显相关。 结论 上前牙IIPP术后6个月内唇侧软组织轮廓体积虽然存在持续性减小,但该术式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美学效果,并且当跳跃间隙大于3 mm时,种植体周软组织水平可以得到良好的维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锥形束CT1 138颗多生牙影像学特征分析
    刘晓琳, 任群, 白九平, 康培, 任贵云, 李向军, 冯晓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71-677.   DOI: 10.7518/hxkq.2023.2023110
    摘要1915)   HTML26)    PDF(pc) (1273KB)(516)    收藏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及总结多生牙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共收集718例患者(共1 138颗多生牙)的CB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就诊年龄、性别、多生牙数目、位置、形态、萌出状态、伴发症状等情况,并进一步统计分析了多生牙上下颌位置、萌出状态和性别与上述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9.54±5.32)岁,男女比2.88∶1。77.02%在替牙期就诊,数量多为1颗(50.70%);1 138颗多生牙中,圆锥形最多,85.76%位于切牙区,92.09%位于上颌,46.75%呈倒置位,86.20%未萌出,65.29%牙根发育完全,60.63%对邻近结构造成影响。多生牙位于上颌或下颌在萌出状态、形态、分区、方向、牙根发育以及对邻近结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生牙是否萌出在性别、形态、分区、方向、牙根发育以及对邻近结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切牙区发生率高于女性,且男性多生牙牙根发育较女性更完全(P<0.05)。 结论 CBCT可精确分析多生牙特征,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伴全身系统疾病牙周炎患者的诊疗策略
    林莉, 李兆榕, 晋伊宁, 尹寿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502-511.   DOI: 10.7518/hxkq.2023.2023181
    摘要1912)   HTML441)    PDF(pc) (841KB)(1048)    收藏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牙齿支持组织完整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影响全球口腔和系统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对全身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要求口腔科医生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更加重视伴不同全身疾病患者的诊疗方法。本文就伴全身疾病牙周炎患者的诊疗策略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口腔科医生制定更合理的诊疗决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氧化锆全冠的临床应用原则及新进展
    王剑, 杨林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2): 135-141.   DOI: 10.7518/hxkq.2024.2023404
    摘要1886)   HTML170)    PDF(pc) (729KB)(1175)    收藏

    氧化锆全冠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氧化锆机械性能佳,但半透性较差,透明氧化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氧化锆的美学性能。但在临床中,应对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合适的全锆冠修复体,同时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牙体预备量以及预备方式。在氧化锆的临床粘接过程中,要对基牙和修复体做好表面处理,选择合适的粘接剂以获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一种三维打印导板引导的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
    胡楠, 刘春煦, 高静, 解晨阳, 余嘉怡, 贾璐铭,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483-490.   DOI: 10.7518/hxkq.2023.2022027
    摘要1859)   HTML11691)    PDF(pc) (5241KB)(961)    收藏

    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贴面式瓷嵌体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马典, 钱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541-553.   DOI: 10.7518/hxkq.2023.2023123
    摘要1843)   HTML40)    PDF(pc) (11226KB)(388)    收藏

    目的 探讨2种陶瓷材料贴面式嵌体及纤维桩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应力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选择微创、有效的修复方法提供思考。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右上第一前磨牙锥形束CT数据,建立健康对照(HC)组、缺损对照(DC)组,根据2种贴面式嵌体材料[IPS e.max CAD(LD)、Lava Ultimate(LU)]以及不同的纤维桩位置[无纤维桩(NP)、颊侧根管纤维桩(B)、腭侧根管纤维桩(P)、颊腭侧根管纤维桩(BP)],建立8个实验模型(LDNP、LDB、LDP、LDBP、LUNP、LUB、LUP、LUBP)组,模拟轴向和侧向载荷,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结构最大主应力峰值,采用颊尖位移量分析颊尖顶位移变化量。在各实验组中:缺损尖端牙体应力峰值与DC组进行变化量分析;颊尖位移量、釉质应力峰值、牙本质应力峰值与HC组进行变化量分析,变化量百分数相差小于5%认为是无差异的。 结果 LD组与LU组均可有效减小缺损尖端牙体的应力峰值,且LD组降幅更为显著。关于贴面式嵌体及树脂粘接剂应力,LD组高于LU组,并且呈现同一材料不同实验组之间应力峰值相近。此外,双根管纤维桩组可显著减小颊尖位移量。 结论 贴面式瓷嵌体可在穿髓非龋性颈部缺损的修复中进行应用,且与Lava Ultimate相比,IPS e.max CAD可更好保护尖端牙体组织,此外推测联合颊腭双根管纤维桩修复时可减小整体变形量及修复体脱粘接事件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祝颂松, 王旭东, 杨学文, 王晓霞, 田磊, 刘曙光, 郑广森, 唐正龙, 吴国民, 李志勇, 白晓峰, 黄旋平, 黄立, 习伟宏, 朱耀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247-254.   DOI: 10.7518/hxkq.2022.03.001
    摘要1830)   HTML469)    PDF(pc) (879KB)(2220)    收藏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桩核冠修复的感染控制
    黄翠, 朱嘉康, 王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3): 247-253.   DOI: 10.7518/hxkq.2023.2023030
    摘要1761)   HTML582)    PDF(pc) (800KB)(1372)    收藏

    桩核冠修复是根管治疗后的患牙最常见的修复形式之一。感染控制是根管治疗的核心目标,口腔内科医生通常在根管治疗中能很好的落实和实现,而很多修复医生在后期的桩核冠修复中往往忽视对患牙的感染控制,忽视对根管治疗疗效的维持,这可能导致最终修复的失败。近来提倡的冠根一体化治疗理念要求临床医生将患牙从根管治疗到最终修复进行整体的考虑,而非简单地分为内科治疗和修复治疗两个部分。感染控制作为冠根一体化中的核心内容,应该被临床医生重视并落实到整个治疗环节中,特别是在根管治疗完成后的修复治疗中。因此,本文对桩核冠修复的感染控制进行阐述,对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患牙进行分类,并提出桩核冠修复前和修复中感染控制的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口腔正畸与颌面部美学
    马艳宁, 金作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6): 628-634.   DOI: 10.7518/hxkq.2023.2023231
    摘要1757)   HTML88)    PDF(pc) (963KB)(2506)    收藏

    口腔正畸是一门基于美学的临床应用学科,通过调整牙齿移动以及颌骨关系来协调鼻唇颏的相互关系。正畸医生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面部软组织正貌和侧貌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可能存在的颌面部对称性、水平向、垂直向问题,可能的影响因素(增龄性变化和代偿性变化对面部形态的影响)以及在牙齿正畸时给颌面部形态带来的变化,以引导矫治方案的设计与正畸治疗的实施,有效提高正畸临床的效果,本文将以正畸医生视角对指导正畸方案设计的美学评价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两阶段整复理念与技术在成年牙槽突裂鼻翼基底重建的应用初探
    李承浩,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2): 129-133.   DOI: 10.7518/hxkq.2023.2022344
    摘要1709)   HTML321)    PDF(pc) (3518KB)(702)    收藏

    牙槽突裂因其与牙颌协调、鼻唇畸形的密切关系是唇腭裂整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成年牙槽突裂整复因较低的成功率,特别是鼻翼基底的重建不足,成为颌面外科医师的主要困扰,而鼻翼基底的良好重建是防止鼻畸形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成年牙槽突裂的畸形特点提出成年牙槽突裂的两阶段整复理念与技术流程,以供参考与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口腔修复诊疗中构建虚拟患者的机遇与挑战
    沈颉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1): 1-11.   DOI: 10.7518/hxkq.2024.2023317
    摘要1690)   HTML129)    PDF(pc) (4069KB)(2427)    收藏

    在口腔修复领域,构建虚拟患者进行数字化仿生修复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患者由包含口颌面部信息的数字化素材构成,能准确地反映出口颌面结构的形态和空间关系。然而,在数字化素材的获取、精确配准过程和动态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中,均存在诸多挑战。本文将围绕虚拟患者的构建流程,阐述目前构建虚拟患者的关键点和难点,推动虚拟患者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普及和推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Er: Yag激光拆除3种材质贴面的实验研究
    朱建宇, 洪菲菲, 何良航, 温玮, 雷贤林, 张志升, 尹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5): 568-572.   DOI: 10.7518/hxkq.2023.2023038
    摘要1667)   HTML22)    PDF(pc) (1946KB)(278)    收藏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 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贴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Ⅱ、润瓷)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 Yag激光(2.5、3.5 W)照射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 结果 润瓷贴面经2.5或3.5 W Er: 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 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Ⅱ组(84.5 s±19.5 s)(P<0.05);1.5 mm Vita琥珀瓷组(246.5 s±13.5 s)大于1.5 mm Vita MarkⅡ组(170.0 s±14.0 s)(P<0.05);3.5 W Er: 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Ⅱ组(341.5 s±26.5 s)。 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贴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一种序列3D打印导板引导的瓷贴面分区粘接技术
    贺锦秀, 高静, 刘春煦, 解晨阳, 余嘉怡,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365-369.   DOI: 10.7518/hxkq.2022.03.019
    摘要1655)   HTML2030469352)    PDF(pc) (3331KB)(1563)    收藏

    获得足够的釉质粘接是保证瓷贴面固位、边缘封闭及临床使用效果的共识性建议,牙体预备后,基牙的粘接面就确定下来。由于唇面釉质厚薄不均,常常存在或多或少的牙本质暴露,而分区识别粘接面上的釉质或牙本质(简称釉本)并采用“选择性酸蚀”使其获得最大粘接力的处理方式,将有助于提高瓷贴面的整体粘接强度。不同于以往“选择性酸蚀”裸眼识别釉本分区的不确定性和经验依赖,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个目标修复体空间定深导板控制预备深度,获得准确的釉本分区;并将其映射到第二个分区粘接导板里,依靠第二个导板分别对粘接面上的釉本进行不同处理,实现了精准的、可预期的瓷贴面的分区粘接,获得了更好的粘接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拔牙后的感染与防治
    曹钰彬, 叶立,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4): 426-434.   DOI: 10.7518/hxkq.2024.2023427
    摘要1631)   HTML179)    PDF(pc) (1642KB)(2257)    收藏

    术后感染是牙拔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拔牙术后感染可表现为局部感染,也可扩散为全身感染。临床上口腔外科医生可通过督促患者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选择适当的拔牙手术方式来预防拔牙术后感染。对于感染的治疗策略,口腔外科医生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来制定。对于干槽症、迟发性感染、间隙感染、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等局部组织感染,可通过局部清创处理、治疗性运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等方法来控制感染;对于怀疑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应广泛清创,以减少组织坏死面积;对于接受过放疗或者抗骨吸收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拔牙应遵循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建议,以减少颌骨坏死等风险;对于全身基础情况较差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鉴别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颅内感染,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中笔者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了拔牙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以期为口腔外科同行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牙槽突裂髂骨松质骨植骨术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景兵帅, 石冰, 郑谦,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3): 284-289.   DOI: 10.7518/hxkq.2023.2022446
    摘要1595)   HTML117)    PDF(pc) (1607KB)(509)    收藏

    目的 回顾采用髂骨松质骨的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效果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髂骨松质骨植骨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60例,其中小年龄组(6~12岁)和大年龄(≥13岁)组各80例,收集术前、术后3 d内、术后6个月以上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借助Mimics软件判断有无骨桥形成,并测量体积计算髂骨植入率、剩余骨充填率和吸收率,并研究两亚组的植骨影响因素。 结果 以骨桥形成为临床成功标准,总人群的成功率为71.25%,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分别为78.75%和6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同时后者的裂隙体积显著大于前者(P<0.001),小年龄组的植骨影响因素为腭侧骨壁(P=0.006)和腭裂手术史(P=0.012),大年龄组仅腭侧骨壁对植骨效果有显著影响(P=0.036)。 结论 大年龄组的植骨效果差于小年龄组,腭侧骨壁是牙槽突裂植骨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年龄患者的植骨效果也受腭裂手术史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意向性牙再植术保留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应用策略
    叶畅畅, 杨禾, 黄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1): 12-18.   DOI: 10.7518/hxkq.2024.2023206
    摘要1580)   HTML131)    PDF(pc) (3848KB)(1142)    收藏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能否成功与病例的选择和医生的操作技能密不可分。本文探讨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适应证和操作步骤,并结合文献和病例分析影响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该项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可行性分析
    李璐欣, 刘红红, 陈佳, 张志宏, 桑潇, 张莉丽, 王元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 (4): 426-433.   DOI: 10.7518/hxkq.2023.2023089
    摘要1568)   HTML33)    PDF(pc) (3333KB)(596)    收藏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22年8—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牙种植患者36例,共计43个种植牙位。所有患者完成口腔种植手术当天立即获取术后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与术前获取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导入口腔种植手术规划软件中进行图像的拟合,然后在种植区放置相同规格的虚拟种植体,调整种植体位置,与CBCT图像里的种植体影重叠,在种植体视图界面测量骨嵴上软组织高度(STH)(记为数字化方法测量组)。术中按照标准窝洞制备方法逐级制备种植窝洞并植入植体,使种植体上缘与牙槽嵴顶平齐,采用牙周探针测量STH(记为牙周探针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与牙周探针测量组的STH差异,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不同测量者使用数字化方法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种植区S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但下颌后牙测量结果显示牙周探针测量结果大于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不同测量者采用数字化方法测量STH结果的ICC及其95%CI为0.992(0.986~0.996)。 结论 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的结果与牙周探针测量法较为一致,可靠性较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妊娠期口腔急症的临床考量
    张雪峰, 刘显, 刘畅,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2): 142-153.   DOI: 10.7518/hxkq.2024.2023367
    摘要1545)   HTML173)    PDF(pc) (1699KB)(1447)    收藏

    妊娠期是口腔疾病患病和治疗的特殊时期,妊娠期发生的口腔急症需得到恰当的处置。一方面,孕妇生理环境、个人习惯的改变增加了部分口腔疾病的易患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临床治疗策略局限。孕妇应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口腔医生应在“孕前预防,孕期治标,孕后治本”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妊娠时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最安全、简单、有效的手段控制急症、防止疾病进展,避免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防治结合,让孕妇和口腔医生共同维护妊娠期口腔健康。本文围绕妊娠期治疗原则,对妊娠期口腔急症治疗的时机选择、临床管理和不同疾病的治疗策略等进行了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上颌骨性扩弓器对成年女性眼眶容积的评价
    史晓扬, 林雪芬, 马驰, 陈沐寒, 刘东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3): 314-319.   DOI: 10.7518/hxkq.2022.03.011
    摘要1538)   HTML89)    PDF(pc) (1801KB)(1659)    收藏
    目的

    评价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治疗成年女性上颌骨宽度不足(MTD)对眼眶容积及眶周骨骼间宽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采用MSE治疗的MTD成年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22.60±6.29)岁。分别于扩弓前(T0)和扩弓结束3周内(T1)拍摄锥形束CT,将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测量眼眶容积及眶周骨骼间宽度,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扩弓前后测量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扩弓后,眼眶容积增加(346.80±275.31)mm3,颧颌点间宽度增加(1.69±0.57)mm,眶下点间宽度增加(1.71±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颧点间宽度增加(0.15±0.32)mm,眶上点间宽度增加(0.23±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E对成年女性眼眶容积有轻微的扩大效应,可增大眶周骨骼横向宽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不同方法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评价
    杨雯君, 韩佳佳, 王逸尘, 李凤翔, 杜启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6): 685-689.   DOI: 10.7518/hxkq.2022.06.009
    摘要1506)   HTML208)    PDF(pc) (1254KB)(1352)    收藏

    目的 评价3种不同方法在根管再治疗中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 方法 收集以牙胶和塑化材料为充填物的磨牙牙根各45个,分别随机分为3组(n=15)。使用WaveOne(WaveOne组)、1#P钻+WaveOne(1#P钻+WaveOne组)、P5超声工作尖ET25+ProTaper Universal(P5+ProTaper Universal组)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并完成根管预备,记录操作时间;测量牙根剖面根管壁残留充填材料面积百分比;计算牙胶充填根管样本再治疗后根管偏移度。 结果 根充材料类型和预备方法对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根尖1/3的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高于颈1/3(P<0.05)。WaveOne组及1#P钻+WaveOne组取出牙胶或塑化材料平均用时少于P5+ProTaper Universal组(P=0.000)。预备方法对根管弯曲度无显著影响(P=0.650)。 结论 根管再治疗取出充填物时,WaveOne在清洁能力、中心定位能力方面与ProTaper Universal相似,且可以独立用于大多数没有通路的根管,简化根管再治疗的疏通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胡晓燕, 赵春晖, 王璐, 张正, 杨帆, 张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 (2): 242-248.   DOI: 10.7518/hxkq.2024.2023308
    摘要1501)   HTML62)    PDF(pc) (2540KB)(489)    收藏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 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 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前牙种植基台的临床决策——Lights决策树
    于海洋, 孙蔓琳, 王中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 (5): 504-512.   DOI: 10.7518/hxkq.2022.05.002
    摘要1487)   HTML167)    PDF(pc) (2641KB)(1386)    收藏

    基台在种植修复系统中连接根方种植体与冠方上部修复体,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部件。在符合机械及生物学等常规规范下,基台的合理设计选择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与种植体空间位置上的偏差,对维系种植体周组织的健康及修复体长期、稳定、有效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后牙基台相比,日常使用的前牙基台种类更加繁杂,如何能够便捷正确选择前牙基台极具挑战性。本决策方案通过虚拟种植设计进行正确种植位点比选,并与上部目标修复体进行术前统筹后,实测选定位点上种植体平面目标修复空间高度(I),预判能否进行种植修复及可选的种植修复体固位方式。术后再根据种植系统(S)、螺钉孔穿出位置和修复体固位方式等初选基台类型;进入术后二期修复时,再结合种植体周水平软组织厚度(T)、穿龈深度(GH)及长轴角度(L)等的实测核查值,完成永久基台的最终选择。同时具体讨论了个性化基台的概念和分类应用。该方案的主控变量L、I、GH、T、S组合成了Lights字样,因此简称为前牙基台Lights决策树。该决策树的决策效能良好,临床可及性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先天口面裂的分级分类诊疗专家共识
    李承浩, 安阳, 段小红, 郭应坤, 刘珊玲, 罗红, 马端, 任芸芸, 王旭东, 吴晓珊, 谢红宁, 朱洪平, 朱军,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5, 43 (1): 1-14.   DOI: 10.7518/hxkq.2025.2024306
    摘要1467)   HTML351)    PDF(pc) (1114KB)(1213)    收藏

    先天口面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预后根据畸形的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非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的畸形程度较轻且治愈效果好,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常因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异常而致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本共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口面裂进行详细的分级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指南,为患者家庭应对产前筛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对我国预防和控制严重出生缺陷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