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墨旱莲-女贞子(EPL-LLA)治疗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生物相容性、对炎症相关因子的调控及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筛选并预测EPL-LLA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将其与牙周炎相关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节度点值前6的药物活性成分与通过PPI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将结合能较好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体外细胞模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探究EPL-LLA的生物相容性、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结果 经筛选,EPL含有13种活性成分,对应220个潜在靶点;LLA含有10种活性成分,对应283个潜在靶点;牙周炎相关靶点1 643个;三者共有91个交集靶点。交集靶点经GO和KEGG富集分析,共筛选出5 271个条目和253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实节度点值前6的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较好地结合。CCK-8实验显示浓度在0.02 mg/mL内的EPL-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0.05);qRT-PCR显示EPL-LLA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巨噬细胞促炎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抑炎因子mRNA的表达(P<0.05);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证实EPL-LLA具有清除活性氧(ROS)的能力(P<0.05)。 结论 EPL-LLA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牙周炎,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