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01
上一期   
  • 特约述评
    氧化锆全冠的临床应用原则及新进展
    王剑, 杨林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35-141.  doi:10.7518/hxkq.2024.2023404
    摘要 ( 35 )   HTML ( 3 )   PDF (729KB) ( 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化锆全冠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氧化锆机械性能佳,但半透性较差,透明氧化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氧化锆的美学性能。但在临床中,应对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合适的全锆冠修复体,同时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牙体预备量以及预备方式。在氧化锆的临床粘接过程中,要对基牙和修复体做好表面处理,选择合适的粘接剂以获得良好的粘接强度和美观性。

    妊娠期口腔急症的临床考量
    张雪峰, 刘显, 刘畅,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42-153.  doi:10.7518/hxkq.2024.2023367
    摘要 ( 37 )   HTML ( 5 )   PDF (1698KB) ( 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是口腔疾病患病和治疗的特殊时期,妊娠期发生的口腔急症需得到恰当的处置。一方面,孕妇生理环境、个人习惯的改变增加了部分口腔疾病的易患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临床治疗策略局限。孕妇应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口腔医生应在“孕前预防,孕期治标,孕后治本”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妊娠时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最安全、简单、有效的手段控制急症、防止疾病进展,避免对孕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防治结合,让孕妇和口腔医生共同维护妊娠期口腔健康。本文围绕妊娠期治疗原则,对妊娠期口腔急症治疗的时机选择、临床管理和不同疾病的治疗策略等进行了总结。

    临床决策
    基于审美分析的口腔美容修复分类诊疗方案(二):中式审美的内涵与分析方案
    于海洋, 赵俊颐, 孙蔓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54-162.  doi:10.7518/hxkq.2024.2023462
    摘要 ( 20 )   HTML ( 5 )   PDF (2397KB) ( 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医疗纠纷。本文从做好我国口腔美容修复出发,介绍了口腔中式审美的内涵特征,讨论了口腔审美分析的诊疗价值,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采用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评估尺等进行审美分析评估的流程和方案。

    基础研究
    生物钟蛋白Bmal1对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
    马浩楠, 李琼,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63-171.  doi:10.7518/hxkq.2024.2023245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 (7118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2组大鼠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采用Micro-CT对大鼠上颌骨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牙周组织和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肌酐、白蛋白、血尿素氮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水平。MitoSOX red染色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ma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组织Micro⁃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上颌第一磨牙区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和附着丧失;肾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表明,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有显著的组织病理损伤;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牙周炎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出现异常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MitoSOX red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ROS含量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Bmal1、Nrf2和HO-1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生物钟蛋白Bmal1在牙周炎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链接
    表面纳米形貌对牙周膜干细胞衰老的作用研究
    孙艳萍, 廖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72-180.  doi:10.7518/hxkq.2024.2023244
    摘要 ( 14 )   HTML ( 3 )   PDF (3917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二氧化钛纳米管形貌对衰老牙周膜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阳极氧化法,分别于20、70 V电压下制备出2种具有二氧化钛纳米管形貌的钛片(20V-NT、70V-NT),观察其表面形貌特征。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培养年轻牙周膜干细胞,挑选具有促进成骨分化作用的表面形貌。用RO3306和Nutlin-3a诱导年轻牙周膜干细胞衰老,获得衰老的牙周膜干细胞。诱导衰老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观察表面形貌对衰老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结果 阳极氧化法可在钛片表面形成纳米管形貌,且纳米管直径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直径纳米管形貌对年轻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20V-NT表面纳米形貌促成骨分化效果更明显。与光滑钛片相比,20V-NT表面纳米形貌提高了衰老牙周膜干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数量,促进了钙沉积以及成骨标志性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素的表达。 结论 特定的表面纳米形貌能增强衰老牙周膜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为牙周再生和进一步提高种植体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基础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对牙周炎的潜在治疗机制
    孙金梦, 张颖, 郑泽君, 丁晓玲, 孙敏敏, 丁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81-191.  doi:10.7518/hxkq.2024.2023285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5943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治疗牙周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多种数据库获得人参、牙周炎的潜在靶点,利用VENNY获得人参-牙周炎交集靶点,在STRING平台形成蛋白质互作网络关系图,采用Cytoscape软件形成核心靶点图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人参活性成分治疗牙周炎的核心靶点。 结果 分析获得22个人参活性成分、591个人参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2 249个牙周炎基因靶点和145个人参-牙周炎交集靶点。人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核心靶点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结论 人参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HIF-1、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固有免疫细胞与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趋势验证及交互作用预测
    李凯玉, 石丽娟, 刘林鑫, 王杰, 聂敏海, 刘旭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192-206.  doi:10.7518/hxkq.2024.2023280
    摘要 ( 10 )   HTML ( 0 )   PDF (15965KB) ( 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基于数据计算验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趋势,并通过预测其交互作用,探索免疫治疗抑制口腔黏膜癌变进程的方法。 方法 1)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对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进行全面评分,筛选出干扰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2)收集血常规资料,对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外周血免疫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外周血中可能影响口腔黏膜癌变进程的免疫细胞;3)对口腔黏膜癌变进程各阶段中基于数据计算验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采用特殊染色鉴定口腔黏膜癌变进程各阶段中基于数据计算验证的固有免疫细胞;5)对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基于数据计算验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进行生存分析,验证固有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分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间的关联。 结果 在口腔黏膜癌变进程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表达呈上升趋势;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呈升降单峰趋势;肥大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免疫检查点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达趋势与CTLA4和PD-L1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趋势正相关;肥大细胞表达趋势与CTLA4和PD-L1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趋势负相关。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促进CTLA4和(或)PD-L1介导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加速口腔黏膜癌变进程;肥大细胞可能抑制CTLA4和(或)PD-L1介导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延缓口腔黏膜癌变进程。 结论 干扰固有免疫中特定免疫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CTLA4和(或)PD-L1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延缓口腔黏膜癌变进程。

    临床研究
    成年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植入的位点选择
    陈芯伊, 蒋晓鸽,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07-213.  doi:10.7518/hxkq.2024.2023282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 (1485KB) ( 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成年男性及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及颊侧可利用的有效骨量进行分析,为微种植钉植入时的位点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200例年龄20~30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的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从近中至远中依次将矢状面上右侧上颌后牙区分为6个层面,每个层面在垂直距离为颊侧骨皮质距离釉牙骨质界8、10、12 mm处分别设置3个测量位点,共计18个测量位点,测量其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的骨皮质密度、厚度及有效骨量的最高值均位于平分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骨皮质密度、厚度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增大,而有效骨量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减少。成年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的骨皮质密度、骨皮质厚度和颊侧有效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 成年男性与女性正畸患者颧牙槽嵴区微种植钉的最佳植入位点均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其中男性最佳植入位点的垂直高度可以适当高于女性。

    基于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
    杨浩然, 陈宇翔, 赵安娜, 程婷婷, 周建忠, 李自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14-226.  doi:10.7518/hxkq.2024.2023275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 (3904KB) ( 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种植体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调控的关键基因,并通过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构建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 方法 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33774、GSE106090和GSE57631数据集。对GSE33774和GSE106090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和RF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ANN建立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并在GSE33774和GSE57631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同时,构建转录因子-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转录因子-微小RNA(miRNA)调控网络。 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124个参与调控种植体周炎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主要和免疫受体活性蛋白及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相关,主要参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迁移的过程。PPI和RF筛选出6个关键基因,分别为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表明ANN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性。本研究还发现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可能是关键的miRNA。 结论 RF和ANN构建的种植体周炎的诊断模型可信度高,CD38、CYBB、FCGR2A、SELL、TLR4和CXCL8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FOXC1、GATA2和NF-κB1可能是种植体周炎中重要的转录因子,hsa-miR-204作为关键的miRNA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链接
    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咬合关系记录的准确度研究
    王思谕, 周哲青, 袁泉, 岳莉, 杨胜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27-233.  doi:10.7518/hxkq.2024.2023277
    摘要 ( 12 )   HTML ( 2 )   PDF (1942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咬合关系的准确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10名上下颌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采用面弓转移和咬合记录将位于MIP的上下颌石膏模型固定在架上,并使用桌面扫描仪对固定的模型进行扫描以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实验组分别使用Trios 3、Carestream 3600以及Aoralscan 3口内扫描仪对受试者进行口内扫描以获取位于MIP时上下颌口扫模型数据。在对照组数字化模型的上下颌双侧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上设置测量点并测量上下颌对应同名牙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获得测量的距离之和DA,同时计算模型中切牙区、尖牙区以及第一磨牙区的测量点间距离之和,分别记为DI、DC、DM。将添加测量点的对照组上下颌模型分别与实验组上下颌口扫模型进行精确匹配,计算匹配后对照组模型的DA、DI、DC和DM。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获得的DA、DI、DC、DM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3种口内扫描仪记录咬合关系的准确度。 结果 对照组DA、DI、DC、DM的值分别为(39.58±6.40)、(13.64±3.58)、(14.91±2.85)、(11.03±1.56)mm,Trios 3组相应的值为(38.99±6.60)、(13.42±3.66)、(14.55±2.87)、(11.03±1.69)mm,Carestream 3600组相应的值为(38.57±6.36)、(13.56±3.68)、(14.45±2.85)、(10.55±1.41)mm,Aoralscan 3组相应的值为(38.16±5.69)、(13.03±3.54)、(14.23±2.59)、(10.90±1.54)mm。方差分析显示无论是整体偏差DAP=0.96),还是局部偏差DIP=0.98)、DCP=0.96)、DMP=0.89),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与对照组模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MIP咬合关系与传统方法无差异,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儿童口腔专栏
    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初探
    秦庆钊, 胡嘉, 陈小贤, 石冰清, 高梓翔, 朱玉佳, 温奥楠, 王勇, 赵一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34-241.  doi:10.7518/hxkq.2024.2023346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 (2520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出一种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初步验证其临床可行性。 方法 选取10例因乳牙早失需要进行间隙保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口内扫描数据建立缺牙数字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设计软件,完成个性化带环与丝圈结构的快速设计,生成一体化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数字模型。分别采用椅旁金属数控切削工艺(试验组)和技工室金属3D打印工艺(对照组)制作间隙保持器。对保持器进行模型试戴,邀请儿童口腔高年资专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就位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试验组10例间隙保持器的设计及制作总时间均小于1 h。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组间隙保持器均满足临床使用需求,试验组间隙保持器的密合度、稳定性优于对照组。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儿童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的椅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方法,可实现初次就诊当日佩戴间隙保持器,临床可行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回顾性研究
    胡晓燕, 赵春晖, 王璐, 张正, 杨帆, 张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42-248.  doi:10.7518/hxkq.2024.2023308
    摘要 ( 15 )   HTML ( 2 )   PDF (2540KB) ( 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观察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8月行乳磨牙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治疗且随访24~47个月的部分不可复性牙髓炎病例102例,根据术前有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症状将纳入病例分为无症状组(n=53)和有症状组(n=49),观察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 结果 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7.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6.2%和93.9%。 结论 在高抗菌等级前提下,iRoot BP Plus冠髓切断术可以尝试用于治疗乳磨牙部分不可复性冠髓炎。

    多学科联合诊治儿童上前牙复杂冠根折1
    张百泽, 陈宇江, 王军辉, 刘佳佳, 吴礼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49-255.  doi:10.7518/hxkq.2024.2023342
    摘要 ( 11 )   HTML ( 0 )   PDF (4206KB) ( 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杂冠根折是牙外伤中一类累及牙髓的釉质-牙本质-牙骨质联合折断,治疗方法复杂,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牙髓、牙周及牙体情况,进行多学科联合序列治疗。本病例报道了1例上前牙复杂冠根折后2颗患牙不同的治疗修复过程,包括初诊时翻瓣术后11牙的断冠再接和21牙腭侧去除断裂碎片直接树脂修复,以及复诊时11、21牙的牙髓治疗及冠部修复,经过18个月的随访,患牙的功能及牙周状况维持良好,美观性也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肯定。对于儿童复杂冠根折上前牙,断冠再接及桩冠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临床病例
    牙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
    李国莉, 娄镜, 谭娜, 郑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56-261.  doi:10.7518/hxkq.2024.2023240
    摘要 ( 7 )   HTML ( 0 )   PDF (3603KB) ( 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生在口腔牙龈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常少见,易被误诊及误治。本文报道了2例口腔牙龈DLBCL,并结合2008—2023年间国内、外报道的21例牙龈DLBCL的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临床新技术
    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腮腺肿瘤切除1
    朱桂全, 马中凯, 曹昶, 何佳潞, 洪嘉蔚, 任芮葶, 夏辉, 闫冰, 王晓毅, 李龙江,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62-267.  doi:10.7518/hxkq.2024.2023393
    摘要 ( 13 )   HTML ( 0 )   PDF (5233KB) ( 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人手术被誉为外科学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我国创新型手术机器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用于部分外科领域。为了探讨国产手术机器人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有效性,笔者在国产自主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1例,手术顺利,面神经功能保存完好,术后创口愈合良好。

    数字孪生辅助调整颌位流程的临床新技术和应用效果研究
    龚衍吉, 刘洋, 尹德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4, 42(2):  268-276.  doi:10.7518/hxkq.2024.2023327
    摘要 ( 5 )   HTML ( 0 )   PDF (2933KB) ( 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介绍一种衍生自数字孪生的颌位调整新技术,并评价其辅助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就诊的TMD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初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根据MRI数据进行评估将148个关节分为正常盘-髁关系组(正常组)、可复性盘移位(DDWR)组以及不可复性盘移位(DDWoR)组,用CT数据重建患者口颌系统三维模型并构建个性化参考系进行颌位调整,将调整后的咬合关系输出打印为咬合导板,患者佩戴后行MRI复查。测量不同组别调整颌位前后患者髁突及关节盘的移位量和方向以及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评估其与髁突移位的相关性。 结果 在正常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下移动(-0.60±0.62)、(0.51±0.71)mm;在DDW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后、上移动(-1.33±1.38)、(-0.09±1.31)mm;在DDWoR组中,关节盘沿X轴和Z轴分别向前、下移动(0.49±1.76)、(1.35±1.76)mm。在3组中,患者的髁突与关节盘的夹角在调整颌位后都减小。所有患者在调整颌位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 结论 使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调整颌位能够简化流程、降低技术的敏感性,改善患者盘-髁结构及症状,在治疗TMD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