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测量并分析上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的正畸病例3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平均14.5岁。所有患者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且使用种植钉强支抗内收上颌切牙,通过头影测量获取上颌切牙内收角度、内收量及伸长量,使用NewTom NNT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调整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切缘和根尖的牙齿长轴最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及牙槽骨的变化。结果 上颌前牙内收治疗前后,中切牙内收角度为12.92°±6.43°,内收量为(5.54±2.21) mm,伸长量为(0.60±0.95) mm,牙根吸收长度为(0.81±0.46) mm,牙根吸收率为6.80%±3.60%,切牙内收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量为(0.20±0.22)m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率与上颌中切牙切端的水平向位移及根尖至唇侧皮质骨的距离具有相关性;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上颌切牙内收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突患者代偿性治疗后,上颌切牙产生了明显的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齿移动量越大,或超出了牙槽骨的解剖限制和改建限度,容易导致牙根吸收。唇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切牙内收角度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