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 专家论坛
    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
    石冰 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45-34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1
    摘要 ( 1091 )   HTML ( 13 )   PDF (150KB) ( 9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干预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唇腭裂序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开展实践工作的经验。为此,笔者在深入剖析唇腭裂患者心理问题成因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把唇腭裂患者心理健康确定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最终目标,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验,提出在现阶段开展唇腭裂心理干预的可行途径。

    基础研究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影响的研究
    徐龙博 王子娴 祁冬 林雪芬 应王贵 孙圣军 陈彬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48-35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2
    摘要 ( 1154 )   HTML ( 6 )   PDF (564KB) ( 7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能量治疗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中Ca2+、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CP)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记为A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B组:磷酸肌酸钠实验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2+质量分数;运用Ca2+-ATP酶试剂盒测定Ca2+-ATP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D组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其非拔牙侧(P=0.007)、C组(P=0.009)、B组拔牙侧(P=0.01)均有明显升高;2)D组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其非拔牙侧(P=0.001)、C组(P=0.003)、B组拔牙侧(P=0.001)均有明显降低;3)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而D组拔牙侧咬肌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外源性能量物质磷酸肌酸钠对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改善咀嚼肌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任红旺 赵桂治 黄永清 马敏 马坚 孙衍波 高军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52-35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3
    摘要 ( 1251 )   HTML ( 14 )   PDF (352KB) ( 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642961和rs48448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18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多态位点rs642961和rs4844880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唇裂组和唇腭裂组rs642961和rs4844880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腭裂组均没有意义(P=0.15, P=0.967);TDT研究发现IRF6基因rs642961位点的A等位基因和rs4844880位点的A等位基因在唇裂和唇腭裂患者中存在过传递(P<0.05);2个位点在腭裂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91,P=0.95)。结论IRF6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四氯二苯对二恶英和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及转化生长因子-β3和受体活化样激酶5的表达
    柴茂洲 李承浩 何永红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56-36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4
    摘要 ( 1069 )   HTML ( 2 )   PDF (404KB) ( 5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四氯二苯对二恶英(TCDD)和地塞米松(DEX)联合诱导C57BL/6J小鼠腭裂模型,并在腭发育关键时期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和受体活化样激酶5(Alk5)基因的表达,探讨TCDD和DEX联合诱导胎鼠腭裂与TGF-β3和Alk5的相关性。方法在小鼠GD10 ~GD12,实验组小鼠连续3 d胃饲TCDD和腹腔注射DEX,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于GD17.5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各组腭裂发生率,并于GD13.5、GD14.5、GD15.5 分别剪取胎鼠腭突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GF-β3和Alk5基因表达。结果采用TCDD和DEX联合致畸,可诱导C57BL/6J胎鼠形成100%腭裂,建立了一种稳定适合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腭裂动物模型。GD13.5时TGF-β3和Alk5基因表达水平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D14.5、GD15.5实验组TGF-β3表达均降低(P<0.05),而Alk5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TCDD和DEX联合作用可诱导C57BL/6J胎鼠形成稳定腭裂,在腭融合关键时期诱导TGF-β3表达下降,Alk5表达升高,与腭裂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的影响
    黄建文 施心畅 周京琳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61-36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5
    摘要 ( 1016 )   HTML ( 13 )   PDF (455KB) ( 8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冷光美白对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人离体恒牙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使用微区X线衍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美白前后表层釉质在晶体和显微结构上发生的改变。结果经冷光美白处理后,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尺寸变小,结晶度降低,表面孔隙变得不规则,并出现浅碟状凹坑。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可能导致人恒牙表层釉质晶体和显微结构发生类似于脱矿的改变。

    酸性微环境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Tca8113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
    宋宇峰 冯红超 唐路 彭江帆 马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64-36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6
    摘要 ( 1204 )   HTML ( 3 )   PDF (321KB) ( 8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酸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杀伤作用的研究,探讨肿瘤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在酸性微环境影响下的功能状态。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并通过培养将其转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分别调整培养液的pH值为酸性:6.6、6.8;常规环境:pH值为7.2,将单核/巨噬细胞和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混合培养,MTT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VEGF的分泌情况。结果在酸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低于常规环境下(P<0.05);而分泌VEGF的能力较常规环境下增强(P<0.05)。结论可能正是肿瘤组织局部的酸性微环境改变了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更多的参与了肿瘤的生长,但其在肿瘤中的具体机制及如何调节单核/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功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树脂粘接耐久性的研究
    孟翔峰 骆小平 顾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67-36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7
    摘要 ( 1169 )   HTML ( 2 )   PDF (143KB) ( 5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含有不同类型酸性树脂单体的硅烷偶联剂及不同类型树脂粘接剂的相互组合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树脂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的表面,使用2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与之粘接。测量试件在0和30 000次冷热循环后的粘接强度。结果冷热循环前,粘接剂A与未硅烷化处理陶瓷间的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他硅烷化处理组,粘接剂A、B与偶联剂B处理的陶瓷间的粘接强度显著低于其与偶联剂A和C的粘接强度。冷热循环30 000次后,粘接剂A与未硅烷化处理陶瓷组的试件全部脱落;而其他硅烷化处理陶瓷组中,只有偶联剂A处理的陶瓷表面与粘接剂A和B间的粘接强度达到了5 MPa以上。结论使用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作为硅烷水解剂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能够与不同类型的树脂粘接剂获得较好的粘接耐久性。

    KaVo KEY激光对感染根管和根面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体外研究
    孙拓祺 王瑶 段星宇 王瑞 蒋玉清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70-37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8
    摘要 ( 1093 )   HTML ( 2 )   PDF (865KB) ( 7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KaVo KEY激光对感染根管和根面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选用50颗人离体单根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激光组1和激光组2。激光组1和激光组2分别使用80、140 mJ能量激光照射整个根面,照射后再分别照射根管15、30 s。标本处理前与处理后即刻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分别取激光处理后根管标本3个不同深度(100、200、300 μm)的牙本质碎屑培养24 h,比浊计数。结果激光处理后根管内和根面各组的细菌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灭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深度的牙本质碎屑培养24 h比浊显示80 mJ能量激光照射可清除100 μm处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且照射15 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aVo KEY激光能有效杀灭感染根管内壁和根面的粪肠球菌;用低能量、短时间照射根管可有效清除浅层牙本质小管内的粪肠球菌。

    临床研究
    不同面部生长型正常少年的后牙近远中向倾斜度研究
    廖春晖 杨璞 赵志河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74-37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09
    摘要 ( 1416 )   HTML ( 5 )   PDF (262KB) ( 6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恒牙列初期正常少年人群的面部生长型与后牙近远中向倾斜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63例正常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面部生长型分为垂直、平均、水平生长型3组,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其上下颌后牙近远中向倾斜度及上下颌后牙牙体长轴交角的差异。结果垂直生长型24例,平均生长型96例,水平生长型43例。垂直生长型与水平生长型、水平生长型与平均生长型之间的上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二前磨牙牙体长轴近远中向倾斜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垂直生长型与平均生长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上下颌后牙牙体长轴交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牙列初期正常人群中不同面部生长型有各自相协调的后牙近远中向倾斜度。

    gtfB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儿童龋易感人群的研究
    邓晓红 郭青玉 肖刚 李睿 刘忠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78-38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0
    摘要 ( 1242 )   HTML ( 3 )   PDF (387KB) ( 6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于正常群体中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检测龋易感人群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4岁无龋儿童125名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gtfB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来检测研究对象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追踪观察1年,进行临床复查,将初查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此方法作出评价。结果单独采用PCR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其预测灵敏度、预测特异度、预测可信度分别为56.4%、44.2%、48.3%;联合采用PCR和探针杂交法检测龋易感人群时,上述3个指标均有提高,分别为69.2%、46.8%、54.3%。探针杂交试验阳性和阴性者都检查到有龋病发生,但阳性患龋者的龋失补牙数(dmft)为2.15±0.86,龋病患病率为23.28%,而阴性患龋者的dmft为1.58±0.51,龋病患病率为10.3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的dmft和患龋率均大于阴性组。结论本研究所用的gtfB寡核苷酸探针在检测龋易感人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预测灵敏度较高,但预测特异度和可信度不高,仍需进一步研究。

    牙周炎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潘恒标 陈晖 周娜 金丹 张静 彭春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82-38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1
    摘要 ( 1180 )   HTML ( 5 )   PDF (234KB) ( 7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牙周炎与冠心病(CHD)传统危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二者相关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56例研究对象行牙周检查,得出社区牙周治疗需要量(CPITN)指数,根据CPITN分值将356例研究对象分为TN≤2、TN=3、TN=4共3组。3组人群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质量浓度和CHD常规血清学指标,用SPSS 16.0软件分析牙周状态、hsCRP和CHD常规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TN≤2、TN=3、TN=4组的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16)、(1.86±2.34)、(2.25±2.75)mg·L-1。与TN≤2组相比较,TN=3和TN=4组的hsCRP质量浓度升高(OR值分别为1.24和1.31)。hsCRP≥3.0 mg·L-1组的牙石沉积及深牙周袋检出率均高于hsCRP<3.0 mg·L-1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的hsCRP质量浓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选择性血管栓塞术辅助颈动脉体瘤切除术
    胡敏 张立海 杨舸 陈丽洁 湛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87-39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2
    摘要 ( 1027 )   HTML ( 4 )   PDF (844KB) ( 5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选择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例于手术前行颈动脉造影及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其余3例不行血管栓塞术。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采取剥离肿瘤与颈动脉的术式,比较术前行选择性血管栓塞与否的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者的颈动脉体瘤均为Shamblin Ⅲ型,CT以及三维重建影像能清楚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动脉的关系。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而未结扎颈内、颈外动脉,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术前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0 mL,手术时间平均为2.5 h;3例未行血管栓塞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 mL,手术时间平均为4 h。术后随访1.5~3年,7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颈动脉造影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助于降低手术的风险。

    骨诱导活性材料在修复牙槽突裂中的临床研究
    佘小明 张倩 田锟 杨丽 熊贵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91-39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3
    摘要 ( 994 )   HTML ( 2 )   PDF (572KB) ( 8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骨诱导活性材料(OAM)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7例年龄9~20岁的单侧牙槽突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2例)采用OAM进行牙槽突裂修复,对照组(15例)采用自体髂骨质松质进行牙槽突裂移植修复。术后6个月,采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观察牙槽突裂重建情况,比较2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2组患者各有2例植骨失败,其余患者牙槽突连续性均得到恢复,未萌尖牙向植骨区移动并萌出。2组患者植骨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OAM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且不阻碍尖牙的正常萌出,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唐娜 赵志河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95-39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4
    摘要 ( 1152 )   HTML ( 3 )   PDF (252KB) ( 9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软组织的改变
    彭明慧 孟秋菊 王磊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399-40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5
    摘要 ( 1338 )   HTML ( 2 )   PDF (230KB) ( 7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软组织在矫治前后的变化,以期为正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8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6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矫治前后的变化和青少年与成人矫治前后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Stoms-Stomi、U1-Ptm等减小,而上唇凹点厚度、上唇凸缘厚度、上下唇长度、上下唇倾角、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青少年组上唇凹点厚度、下唇长度、A′-Ptm治疗后均增加,而成人组则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青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唇长度、颏唇沟倾角、U1-Ptm的变化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在早期治疗更能改善侧貌美观。

    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产酸力的实验研究
    刘兴容 李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04-40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6
    摘要 ( 1404 )   HTML ( 0 )   PDF (198KB) ( 4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对蔗糖进行酵解产生有机酸的能力。方法从不同龋敏感的3~5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中选取6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产生各有机酸的量。结果不同龋敏感儿童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有机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龋敏感儿童变异链球菌携带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量越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乳酸、乙酸、甲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多于乙酸和甲酸。结论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力不同,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力越强。

    55 787颗成品塑料牙的使用情况分析
    吴树洪 于海洋 王璐 徐凌 萧智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08-45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7
    摘要 ( 2989 )   HTML ( 7 )   PDF (171KB) ( 7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各牙位成品塑料牙的使用情况,为成品塑料牙生产厂家及使用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工艺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成品塑料牙的使用情况按牙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使用的55 787颗成品塑料牙中,D6的使用率最高,占5.31%,D3的使用率最低,占1.94%。2)除上颌尖牙和下颌侧切牙外,其余同名牙使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成品塑料牙的使用量B区多于A区,上颌多于下颌(P<0.05)。4)单颌全口和全口义齿使用的成品塑料牙约占总数的1/3。5)除去单颌全口和全口义齿使用的情况,下颌左右侧中切牙同时使用的频率最高,占81.46%,上颌左右侧尖牙同时使用的频率最低,占43.26%。结论不同牙位成品塑料牙的使用频率有较大差异,建议生产厂家应按比例进行生产,使用单位应按比例进行购买。

    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在小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研究
    黄建生 赵建江 刘琼 刘天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12-41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8
    摘要 ( 1347 )   HTML ( 2 )   PDF (556KB) ( 1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Osstem 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 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 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 mm或3.0 mm的Osstem 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对颌牙接触。术后3~5个月,金合金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36颗种植体行烤瓷冠修复时无1颗失败,其中1颗种植体植入后导致1颗邻牙牙髓坏死,经根管治疗后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成功保留。36例患者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21.3个月(12~37个月),3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龈缘与邻牙龈缘曲线协调,龈乳头充盈,美学效果理想。结论5~6 mm缺牙间隙采用Osstem 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即刻修复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成人牙周炎不同临床状态牙龈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mRNA的表达
    程培红 戚向敏 杨丕山 孙善珍 刘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17-41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19
    摘要 ( 934 )   HTML ( 0 )   PDF (271KB) ( 5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活动期和稳定期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选择急性牙周脓肿患者12例、牙周炎基础治疗后稳定期患者12例及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试验A组(活动期组)、试验B组(稳定期组)和对照组,采集牙龈组织样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样本中IL-10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IL-10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类型主要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牙龈成纤维细胞。试验A组IL-10 mRNA的表达量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试验B组(P<0.01);试验B组IL-10 mRNA的表达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和试验A组(P<0.01)。结论IL-10 mRNA表达量与牙周炎的临床状态密切相关。

    专栏论著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农晓琳 夏勇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20-42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0
    摘要 ( 1080 )   HTML ( 10 )   PDF (569KB) ( 6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牵张成骨整复猕猴腭裂模型成骨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刘毅 陈刚 李宏捷 王建 刘延山 王之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25-42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1
    摘要 ( 1176 )   HTML ( 18 )   PDF (527KB) ( 6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新骨形成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分布规律。方法猕猴23只以外科方法建立腭裂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动物21只,以牵张成骨术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骨运送盘移动关闭裂隙后原位固定。分别于固定期第1、2、4、6、8、12及24周取材3只实验动物,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不同时间的表达分布,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对比。结果免疫组化实验表明, BMP-2于新骨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胞浆中,在牵张成骨早期新生骨小梁的周围存在大量成骨细胞,染色为强阳性;4~6周时,成骨细胞进一步增多,BMP-2表达也呈现强阳性,表明成骨过程到达高峰;8周时成骨细胞数量减少,BMP-2表达趋于减弱;至12周时,成骨过程已基本完成,免疫组化染色基本无着色。结论术后固定成骨期内,BMP-2的表达与分布是一个由弱变强,达到成骨高峰后,随着新骨改建成熟又逐渐趋弱的动态变化过程。

    小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γ2融合表达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表达
    廖丽姿1 肖金刚1 杨苗苗1 孔子任1 孙钦策2 田卫东1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30-43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2
    摘要 ( 1138 )   HTML ( 2 )   PDF (434KB) ( 6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构建小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PPAR)γ2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并检测其在感染病毒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中的表达。方法从pcDNA flag PPARγ质粒上切取目的片段PPARγ2,克隆入pEGFP-C1和pEGFP-N1,以pEGFP-C1-PPARγ2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EGFP-PPARγ2基因,酶切DC315质粒,获得DC315-EGFP-PPARγ2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与腺病毒辅助大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GFP-PPARγ2,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转染HEK293细胞并检测其体外表达情况,经HEK293细胞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转染小鼠BMSC,72 h后鉴定其成脂分化情况。结果将pEGFP-C1-PPARγ2和pEGFP-N1-PPARγ2通过脂质体转染入HEK293细胞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前者在细胞核内有较强的绿色荧光,后者的荧光强度则极低。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含小鼠EGFP-PPARγ2的Ad5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BMSC细胞核内有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含小鼠EGFP-PPARγ2的重组Ad5腺病毒载体,为基因辅助的脂肪组织工程技术、抗肿瘤研究等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转基因载体。

    实验性骨质疏松对种植体周自体骨移植愈合影响的研究
    李剑平 张望群 于静 戚孟春 胡静 王东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35-43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3
    摘要 ( 1116 )   HTML ( 3 )   PDF (448KB) ( 5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实验性骨质疏松(OP)对兔种植体周自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周测量股骨骨密度(BMD),证实OP状态。同时在2组家兔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备骨缺损,行自体髂骨移植和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植骨术后第8、12周分2批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骨计量学检测。结果实验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证实OP造模成功。植骨术后第8、12周,种植体在2组植骨区均达到了骨结合。然而,实验组植骨区内骨皮质厚度(TCB)、松质骨区骨量(BVC)、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新生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OP虽然不会延迟自体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但可促进植骨吸收,减少BVC,降低IBCR。因而,对于行自体骨移植同期牙种植的患者,OP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吴平凡 韩帮锋 夏辉 严超然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39-44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4
    摘要 ( 1144 )   HTML ( 2 )   PDF (338KB) ( 8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8例正常口腔黏膜、55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不伴异常增生及伴有轻、中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和正常黏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HC-Ⅰ在口腔白斑中存在有表达降低的现象,特别在伴有重度异常增生时,其降低与异常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孙钦峰 徐岩 宋晖 扈英伟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43-44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5
    摘要 ( 2846 )   HTML ( 2 )   PDF (311KB) ( 6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骨保护因子(OPG)的影响,初步探讨HMGB1在牙周疾病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第4~6代的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10、30、100 ng·mL-1质量浓度的HMGB1孵育牙周膜成纤维细胞24 h后,RT-PCR检测IL-6、RANKL、OPG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NKL、OPG的蛋白表达。均以0 ng·mL-1质量浓度组为对照,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HMGB1在10、30、100 ng·mL-1质量浓度时,细胞中的RANKL/OPG mRNA的比值增高(P<0.05),100 ng·mL-1质量浓度时细胞中的IL-6 mRNA的表达量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0 ng·mL-1质量浓度组的RANKL/OPG的比值有明显增高。结论一定浓度的HMGB1可使牙周膜细胞中的RANKL/OPG比值增高,还会诱导炎症因子IL-6 mRNA表达上调。提示HMGB1可能会在牙周炎的发病以及炎症进展中发挥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粪肠球菌的超微结构及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
    颜艳 徐晨彪 牛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47-44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6
    摘要 ( 1346 )   HTML ( 2 )   PDF (360KB) ( 7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生理状态下粪肠球菌的表面超微结构及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利用AFM观察生理状态下粪肠球菌的超微结构并进行三维成像。利用硝酸纤维素薄膜在体外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用AFM观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表面变化。结果粪肠球菌菌体呈球状,表面凹凸不平,被颗粒状物包绕。初步确定了6 h粪肠球菌生物膜逐渐形成,24 h生物膜维持稳定状态,观察到细菌表面局部特征的变化及细菌胞外的多聚体物质。结论应用AFM能够在生理条件下清晰地观察粪肠球菌表面超微结构及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整个动态形成过程。

    病例报告
    颞骨下颌髁突骨巨细胞瘤1例
    李洪涛 汪维健 朱光第 赖日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50-45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7
    摘要 ( 1099 )   HTML ( 4 )   PDF (176KB) ( 8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巨细胞瘤较少见于头面部,本文报告1例颞骨与下颌髁突同时发生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口腔颌面-头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刘国林 闫威 史炳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52-45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8
    摘要 ( 943 )   HTML ( 4 )   PDF (244KB) ( 10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03—2008年沧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例曾被误诊的口腔颌面-头颈部钙化上皮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对钙化上皮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

    方法介绍
    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姜世同 王华 安忠军 焦广军 姜良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55-45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29
    摘要 ( 1770 )   HTML ( 9 )   PDF (132KB) ( 12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由下颌磨牙带环、栓道和扩弓簧组成,将扩弓簧两末端的栓销插入栓道内可对下牙弓进行扩弓。对25例下牙弓狭窄患者的扩弓矫治表明,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的扩弓效果良好。

    其他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口腔医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思考
    吴瑞卿 曾昕 王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57-46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4.030
    摘要 ( 942 )   HTML ( 1 )   PDF (155KB) ( 9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的实施与逐步完成,构建起一张精度更高信息更完整的多人种遗传多态图谱,有望破译人类遗传密码,实现疾病的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本文简要在回顾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的建立过程、目标和已获得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口腔医学领域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多学科交叉联合,加强国家口腔医学研究基地的建设,启动口腔医学领域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以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