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01
  • 专家论坛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罗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369-376.  doi:10.7518/hxkq.2023.2023059
    摘要 ( 5292 )   HTML ( 214 )   PDF (7679KB) ( 56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髁突非肿瘤性过度增生而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咬合紊乱、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病因仍不明确,目前以正颌外科、关节外科、颌骨轮廓整形术以及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根据髁突增生的活跃程度、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意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期矫治颌骨畸形、改善咬合关系、重建良好的关节功能。本文将从髁突肥大继发牙颌面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目标及手术方式选择结合笔者经验对该病的诊治作一系统论述。

    内镜下唾液腺切除术式的变迁与趋势——从内镜辅助到完全内镜
    朱桂全,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377-384.  doi:10.7518/hxkq.2023.2023116
    摘要 ( 2184 )   HTML ( 274 )   PDF (5020KB) ( 7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外科在我国经历了3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外科专业的主流术式。从首次报道至今,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已有20余年。纵观内镜外科的总体发展历程,现阶段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手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得到成熟推广应用。得益于其他学科的引领和经验,口腔颌面外科的内镜技术有希望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从内镜发展的总脉络出发,对内镜在唾液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一论述。

    基础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
    郭力嘉, 刘奕彤, 陈颖怡, 徐骏疾, 刘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385-394.  doi:10.7518/hxkq.2023.2023111
    摘要 ( 286 )   HTML ( 23 )   PDF (6205KB) ( 4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局部巨噬细胞功能变化及潜在调控靶点。 方法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合并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中的各类细胞表型及其功能变化。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脏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及巨噬细胞抗原呈递功能标志物表达水平,利用油红染色观察NASH肝脏局部脂肪组织堆积情况。体外利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干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转录组测序验证体内试验结果。 结果 与健康肝脏中的巨噬细胞相比,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NASH小鼠肝脏巨噬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其高表达包括C1qb、C1qc、Mafb、Apoe和Cd14在内的多个炎症基因,但与抗原提呈功能相关的基因Cd209a、H2-Aa、H2-Ab1和H2-DMb1等的表达相对较低。进一步的体内外研究表明,这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浸润可能是由于局部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的积累和诱导造成的。 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来源的脂多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局部巨噬细胞免疫耐受表型,可能是牙周炎致病菌感染促进NASH炎症和发病的关键机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巨噬细胞在NASH相关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功能障碍和调节机制,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几个潜在的调控靶点。

    不同硫酸化程度的糖胺聚糖成软骨作用的体外研究
    郑雯, 蔡明详, 彭荟桢, 刘敏义, 刘湘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395-404.  doi:10.7518/hxkq.2023.2023055
    摘要 ( 270 )   HTML ( 18 )   PDF (5739KB) ( 3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软骨素(CS)、硫酸皮肤素(DS)与肝素(HEP)对软骨形成细胞成软骨分化和小鼠关节软骨状态维持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小鼠软骨发生细胞系(ATDC5)和小鼠关节软骨组织块在含不同硫酸化程度糖胺聚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后,使用细胞增殖试验、阿利新蓝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来观察细胞增殖、成软骨分化、软骨形成、软骨组织维持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机制。 结果 HEP和DS主要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CS主要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促进软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基质蛋白多糖的生成、增加Sox9、Ⅱ型胶原蛋白(Col2a1)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水平。 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硫酸化程度的糖胺聚糖对细胞成软骨与软骨稳态的维持作用差异及其机制,HEP有助于促进软骨形成和维持软骨组织正常状态,CS在损伤软骨组织再生方面效果更好。

    隐形矫治器远移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康芙嘉, 余磊, 张琦, 李欣鹏, 胡志强,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05-413.  doi:10.7518/hxkq.2023.2023021
    摘要 ( 642 )   HTML ( 22 )   PDF (3762KB) ( 49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隐形矫治器远移下颌第一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究是否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及不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 方法 使用锥形束CT(CBCT)数据构建下颌骨、牙齿、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是否辅助微种植体弹性牵引分为无支抗组及微种植体组(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根间),在两组中以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分为工况1: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0 mm;工况2: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1 mm,工况3: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2 mm;工况4: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3 mm。分析各工况牙列总体位移及各方向位移的数据特点。 结果 无支抗组:除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外,其余牙均表现为反向移动。微种植体组:除工况1中第二磨牙表现为少量近中移动,其余工况全牙列均表现为远中移动、前牙舌向移动,其中工况4第一磨牙远中位移值最大。随着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第一磨牙向远中、前磨牙向近中及前牙向唇侧移动量增加,而第二磨牙向近中移动量减小。 结论 微种植体能够有效保护前牙支抗,增加磨牙远移的表达率,避免第二磨牙出现往返移动,且第一磨牙移动起始位置与其远移量及其余牙齿移动量有关。

    临床研究
    颌面部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申泽良, 姚莉洪, 蒋鸿杰, 李茂, 汤亚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14-420.  doi:10.7518/hxkq.2023.2023035
    摘要 ( 273 )   HTML ( 22 )   PDF (6545KB) ( 3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探讨颌面部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纳入7例颌面部GCT,分析颌面部GCT的镜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SOX-10、CD68、肌动蛋白、结蛋白与Ki-67在GCT中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治疗效果。 结果 7例颌面部GCT肿瘤皆缺乏包膜,边界不清。镜下肿瘤细胞胞质内充满特征性嗜酸性颗粒。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6例NSE阳性,5例S-100阳性,7例CD68阳性,5例SOX-10阳性,1例肌动蛋白阳性,7例结蛋白阴性,Ki-67阳性比例均不超过5%。随访的6例颌面部GCT均未复发。 结论 颌面部GCT具有特征性组织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100、CD68等指标可辅助诊断,临床切除后预后良好。

    牙槽突裂对大龄唇裂继发鼻畸形影响的三维研究
    罗枭, 陈宇, 石冰, 郑谦,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21-425.  doi:10.7518/hxkq.2023.2022466
    摘要 ( 283 )   HTML ( 11 )   PDF (1222KB) ( 2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大龄患者牙槽突裂隙程度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关系,并比较单纯植骨对于改善继发鼻畸形的意义。 方法 选取2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伴牙槽突裂患者,年龄16~30岁,其中13例行牙槽突裂植骨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术前螺旋CT、植骨患者术后即刻及植骨成骨患者(n=10)术后6个月螺旋CT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评估牙槽突裂宽度、高度、体积与鼻畸形的相关性及植骨前后鼻畸形的差异。 结果 随着牙槽突裂隙宽度的增加,双侧鼻翼基底宽度的差异越明显(P<0.05);随着牙槽突裂隙深度的增加,鼻翼基底倾斜角增大(P<0.05);与单纯牙槽突裂植骨术前相比,术后即刻鼻畸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鼻翼基底倾斜角减小(P<0.05)。 结论 牙槽突裂与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尤其是鼻底畸形存在密切关系,单纯植骨能在一定程度改善鼻底畸形。

    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可行性分析
    李璐欣, 刘红红, 陈佳, 张志宏, 桑潇, 张莉丽, 王元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26-433.  doi:10.7518/hxkq.2023.2023089
    摘要 ( 1315 )   HTML ( 28 )   PDF (3333KB) ( 3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22年8—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牙种植患者36例,共计43个种植牙位。所有患者完成口腔种植手术当天立即获取术后锥形束CT(CBCT)影像学资料与术前获取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导入口腔种植手术规划软件中进行图像的拟合,然后在种植区放置相同规格的虚拟种植体,调整种植体位置,与CBCT图像里的种植体影重叠,在种植体视图界面测量骨嵴上软组织高度(STH)(记为数字化方法测量组)。术中按照标准窝洞制备方法逐级制备种植窝洞并植入植体,使种植体上缘与牙槽嵴顶平齐,采用牙周探针测量STH(记为牙周探针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与牙周探针测量组的STH差异,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不同测量者使用数字化方法测量结果的可信度。 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种植区S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但下颌后牙测量结果显示牙周探针测量结果大于数字化方法测量组,不同测量者采用数字化方法测量STH结果的ICC及其95%CI为0.992(0.986~0.996)。 结论 数字化方法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嵴上软组织高度的结果与牙周探针测量法较为一致,可靠性较好。

    改良关节盘锚固术在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破裂治疗中的应用
    王铁彪, 周五超, 肖寅, 程家龙, 欧阳洲城, 程晨, 习伟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34-442.  doi:10.7518/hxkq.2023.2022495
    摘要 ( 360 )   HTML ( 18 )   PDF (5914KB) ( 3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陈旧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伴穿孔、破裂,探讨其应用疗效。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患者31例(34侧),穿孔47处。根据穿孔部位,将关节盘穿孔分为Ⅰ型(关节盘后份穿孔)、Ⅱ型(关节盘前份穿孔)、Ⅲ型(关节盘外侧穿孔)、复合型穿孔和损毁型穿孔5类。根据穿孔部位选择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手术方式。Ⅰ型、Ⅲ型穿孔采用后锚定方式,于髁突颈部后外侧植入锚固钉,用锚固线在后份穿孔前缘或外侧穿孔内侧行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关节盘在锚固钉上。Ⅱ型及合并Ⅱ型穿孔的复合型穿孔采用前后双锚定方式,其中前锚定是在髁突颈部前缘置入锚固钉或制备贯通的孔,用锚固线在前份穿孔后缘行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关节盘在锚固钉或孔洞上,后锚定方法同前。损毁型穿孔不采用锚固术修复。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MIO)、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分析术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中关节盘复位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 34侧穿孔中,Ⅰ型穿孔14侧(41.2%),Ⅱ型穿孔4侧(11.8%),Ⅲ型穿孔3侧(8.8%),复合型穿孔10侧(29.4%),损毁型穿孔3侧(8.8%)。改良关节盘锚固术后3、6个月患者的VAS、MIO、CMI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盘有效复位率为96.77%(30/31)。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7.22±2.13,评价为优者占96.4%(27/28)。 结论 改良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破裂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关节盘穿孔、破裂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颏部形态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
    付彧, 李紫薇, 赵梦晗, 史瑞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43-449.  doi:10.7518/hxkq.2023.2022508
    摘要 ( 591 )   HTML ( 22 )   PDF (1224KB) ( 3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骨性Ⅰ类患者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颏部软组织形态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其对矫治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55例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Ⅰ类患者,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中的软组织颏形态将患者分为异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平坦后缩,n=27)和正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圆润突出,n=28),并选取相关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研究不同颏部形态矫治前后组内的变化以及组间的差异。 结果 矫治前异常颏组的颏唇沟角、下颌颏角、下颏顶角、PP-MP、LL-E、UL-E、Po-Pos、B-B’厚度大于正常颏组(P<0.05),m∶BMe和n∶B’Mes小于正常颏组(P<0.05)。矫治后异常颏组的下颌颏角、下颏顶角、U1-SN、L1-MP、LL-E距、UL-E距、SNA、SNB和B-B’厚度减小(P<0.05),鼻唇角、m∶BMe、n∶B’Mes和Po-Pos增大(P<0.05)。矫治后正常颏组的U1-SN、L1-MP、LL-E距、UL-E距和B-B’厚度减小,鼻唇角增大(P<0.05)。m∶BMe和n∶B’Mes正相关。 结论 颏部形态影响矫治计划的制定,与正常颏组相比,异常颏组需要设计更大的前牙回收量;颏部软组织形态与骨组织形态相关,但是矫治后软组织颏的变化不能直接按照骨组织变化进行预测;软组织颏形态影响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和矫治前后软组织的变化,对于矫治后软组织颏部变化的预测必须考虑到软组织颏本身的形态。

    系统评价专栏
    比较隧道术及冠向复位瓣术治疗牙龈退缩的疗效及长期稳定性的Meta分析
    程小明, 唐睿, 葛自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50-462.  doi:10.7518/hxkq.2023.2023045
    摘要 ( 312 )   HTML ( 18 )   PDF (7870KB) ( 3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隧道术(TUN)和冠向复位瓣(CAF)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CTG)治疗牙龈退缩的疗效及长期稳定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数据库,搜集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只有用于比较CAF与TUN的RCT才被纳入本篇Meta分析。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9月1日。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项RCT,包括305位受试者的454个退缩位点。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指标平均根面覆盖率(MRC)长期稳定性方面,CAF组、TUN组在短期和长期结果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MD:1.45%,95% CI(-2.93%,5.82%),P=0.52]、[MD:-0.70%,95%CI(-6.41%,5.00%),P=0.81],但CAF组在术后MRC长期结果上较TUN组表现更佳[MD:5.69%,95%CI(0.87%,10.50%),P=0.02],其中完全根面覆盖率(CRC)分析结果与MRC结果大致相同。次要指标角化龈宽度(KTW)增长量,短期内TUN组显著优于CAF组[MD:-0.38 mm,95%CI(-0.67 mm,-0.10 mm),P=0.008],长期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6 mm,95%CI(-0.94 mm,0.43 mm),P=0.46]。次要指标根面覆盖美学评分(RES),TUN组优于CA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62,95%CI(0.28,0.96),P=0.000 3]。术后VAS疼痛指数评分,由于纳入文献统计的结果较少,且异质性太大,分析的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MD:0.53,95%CI(-1.96,3.03),P=0.68]。 结论 本研究发现CAF+CTG和TUN+CTG在治疗牙龈退缩均可取得良好CRC,且CAF比TUN表现更佳,两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在术后RES,TUN组较CAF组评分更高。考虑到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仍需要更大样本、更高质量、更长随访时间的临床试验评估TUN在牙龈退缩手术的疗效。

    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类错患者髁突影响的Meta分析
    李雨霖, 徐静晨, 蒋晓鸽, 陈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63-470.  doi:10.7518/hxkq.2023.2023052
    摘要 ( 332 )   HTML ( 22 )   PDF (3245KB) ( 3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生长改建及位置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数据库,纳入所有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并对其髁突进行评估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及单臂临床试验。2位评价者独立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8项研究,其中7项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win-block矫治后,髁突向前移位,关节前间隙减小(P<0.000 01),关节后间隙增大(P<0.000 01),而关节上间隙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11);关节间隙指数的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治疗后髁突前后径增大(P=0.000 2),髁突高度增大(P<0.000 01),而髁突内外径的增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2)。 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能够促进髁突向后上方的生长改建,并引导其向前移位从而使髁突-关节盘重新定位,达到良好的下颌位置并改善安氏Ⅱ类咬合关系。

    病例报告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1
    蔡美娟, 向绍雯, 谢成婕, 欧阳楚红, 童方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71-477.  doi:10.7518/hxkq.2023.2022487
    摘要 ( 403 )   HTML ( 58 )   PDF (4775KB) ( 50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根管再治疗和根尖手术难以治疗根尖周病损时,意向性牙再植成为保留天然牙的另一种可选择的临床技术。本文报道1例28岁女性,主诉左下颌第二磨牙3个月前接受根管治疗后出现咀嚼不适,既往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第二磨牙为C形根管系统且根管充填致密,牙根C形凹槽中份出现透射影,近中根管壁和远中根管壁菲薄,该病例采用意向性牙再植治疗,18个月随访结果提示,意向性牙再植和纳米生物材料的应用促进了感染控制、牙齿保留和牙周组织再生。

    下颌骨内表皮样囊肿1例及文献分析
    任碧晖, 戴婕婷, 徐业豪, 郭水根, 魏洪武, 毛卫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78-482.  doi:10.7518/hxkq.2023.2022465
    摘要 ( 286 )   HTML ( 27 )   PDF (2321KB) ( 2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样囊肿为良性瘤样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胚胎时期遗留于组织中以及创伤性植入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有关。最常见的骨内部位是指骨和颅骨。发生在颌骨内的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下颌骨内伴有一埋伏牙的表皮样囊肿,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颌骨内表皮样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临床新技术
    一种三维打印导板引导的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
    胡楠, 刘春煦, 高静, 解晨阳, 余嘉怡, 贾璐铭,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3, 41(4):  483-490.  doi:10.7518/hxkq.2023.2022027
    摘要 ( 1513 )   HTML ( 11678 )   PDF (5241KB) ( 61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临床中既要进行缺失牙的种植,又要进行余留牙的牙体预备时,利用数字技术将二者进行同期整合是一个减少就诊次数、提升效率的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期种植与牙体预备技术的数字化流程,将种植手术导板和三维打印定深孔导板同期整合为一个导板,同时完成引导种植体植入与精准牙体预备。以“修复为导向”的虚拟种植规划设计并制作出的种植手术导板,可以提高种植体植入的效率和可预测性,其线性精度要求为1 mm左右;而定深孔导板实现了牙体预备量的精准引导、修复空间可视化,保证了备牙质量,其线性精度要求为百微米级。不同的设计精度需求使得二者的结合提升导板整体的引导精度需求,二者的一体化同期应用也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就诊次数以及患者经济负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