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01
  • 专家论坛
    直接或间接靶向YAP/TAZ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策略选择
    冯晓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493-500.  doi:10.7518/hxkq.2021.05.001
    摘要 ( 815 )   HTML ( 91 )   PDF (1571KB) ( 99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AP/ TAZ在头颈肿瘤中普遍异常激活,且对肿瘤生长调控意义重大,故直接靶向YAP/TAZ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具有极高的潜能。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策略的局限性也逐步体现,主要表现为两点:1)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暂时还没有发展出安全特异的YAP/TAZ转录辅助激活抑制剂;2)YAP/TAZ调控正常细胞增殖和生存、维持组织成体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参与器官发育、组织大小调节、组织再生等重要生理进程,直接靶向YAP/TAZ可能对这些重要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存在较大的策略风险。值得注意的是,YAP/TAZ在头颈肿瘤中的异常分子变化比例有限,其异常激活主要源于上游异常分子事件。因此通过研究YAP/TAZ在头颈肿瘤中激活的上游异常分子事件及调控机制,或可为间接靶向YAP/TAZ治疗头颈部肿瘤提供广阔前景。

    能量代谢在成骨和破骨细胞中的研究
    石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01-509.  doi:10.7518/hxkq.2021.05.002
    摘要 ( 2060 )   HTML ( 173 )   PDF (1969KB) ( 20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稳态的维持对于骨骼健康极为重要,如果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容易造成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等多种骨骼疾病。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能量代谢失调,例如葡萄糖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受阻以及脂代谢缺陷等等,都会对骨稳态的平衡造成破坏,从而引起或是加剧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疾病。本文将对能量代谢在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深入了解能量代谢,特别是葡萄糖代谢在骨稳态维持中对成骨、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关键调控作用,为了解、治疗骨质疏松等骨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基础研究
    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赵开, 袁文红, 李文健, 迟增鹏, 王少如, 陈正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10-517.  doi:10.7518/hxkq.2021.05.003
    摘要 ( 748 )   HTML ( 27 )   PDF (4504KB) ( 5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2017—2019年手术切除的TSCC原发灶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TSCC组织、癌旁组织)中RhoE的表达水平,并提取标本的RhoE mRNA和蛋白进一步检测RhoE的表达水平。选取TSCC SCC-4和CAL-27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瞬时转染法过表达RhoE,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过表达效率;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T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相关蛋白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8.2.1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TSCC组织中RhoE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体外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实验组T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实验组ROCK1、MMP-2及MMP-9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RhoE在TSCC组织中低表达,上调TSCC细胞中RhoE表达可显著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RhoE可能在调控TSCC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过程中发挥作用,为TSCC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夏博园, 李艳, 丁旭, 李鑫, 刘歆婵,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18-523.  doi:10.7518/hxkq.2021.05.004
    摘要 ( 646 )   HTML ( 20 )   PDF (2698KB) ( 6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牙周炎组采用结扎丝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炎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2%羧甲基纤维素钠接种同一部位,持续6周。检测大鼠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和龈沟出血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牙周炎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和龈沟出血指数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E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肝索排列紊乱,可见空泡性变及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无明显异常。qRT-PCR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2Tfam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大鼠肝组织中PGC-1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PGC-1α可能参与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过程。

    不同辐照仪对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模型建立的影响
    陈滑维, 张圣福, 何海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24-530.  doi:10.7518/hxkq.2021.05.005
    摘要 ( 693 )   HTML ( 22 )   PDF (6363KB) ( 3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辐照仪对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模型建立的影响,探索理想建模方法。

    方法

    将33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CN组(空白对照,3只)、A组(直线加速器照射,15只)、B组(小动物辐照仪照射,15只)。A、B组再次随机分为3组:A35/B35、A40/B40、A45/B45,各组左侧下颌骨分别接受每天7、8、9 Gy照射,连续5 d。照射结束后1周,所有大鼠行左侧下颌骨照射区拔牙创伤,3周后处死,获取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建模成功率。

    结果

    拔牙后3周,A35、A40组拔牙创愈合,A45、B组拔牙创未愈合、明显骨外露。苏木精-伊红染色见A35组无死骨形成,A40、A45和B组明显死骨形成。A组建模成功率为40%,B组建模成功率为93.3%。

    结论

    小动物生物辐照仪是理想的大鼠ORNJ建模照射方式。

    微纳米共存的磷酸化涂层对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影响
    张洁, 祝颂松, 姜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31-539.  doi:10.7518/hxkq.2021.05.006
    摘要 ( 623 )   HTML ( 17 )   PDF (6605KB) ( 4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纯钛植入体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具备晶体相“磷”的仿生结构,探究其对钛植入体骨结合的影响。

    方法

    利用特殊压强下碱热磷酸反应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微纳米共存的磷酸化涂层,即钛磷钛(TiP-Ti),选取未处理的光滑纯钛(cp-Ti)作为对照。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并利用体外细胞学技术探究TiP-Ti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黏附以及分化的影响。最后,将材料植入大鼠体内,12周后评估TiP-Ti对宿主骨结合的影响。

    结果

    TiP-Ti表面呈现纳米级的3D空间结构与微米级孔隙共存的仿生结构。体外实验显示BMSCs在TiP-Ti表面具有更好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体内实验显示,TiP-Ti诱导了与宿主组织的更牢固的界面结合,极限抗剪切强度和最大推出力显著提高。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iP-Ti微纳米共存的仿生结构,促进了植入体的骨结合能力,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植入体表面改性。

    酸性培养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代晓华, 王冠华, 连小丽, 颜艳, 王悦, 邹慧儒, 刘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40-546.  doi:10.7518/hxkq.2021.05.007
    摘要 ( 654 )   HTML ( 24 )   PDF (2375KB) ( 4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酸性培养条件对人舌鳞癌细胞SCC15和CAL27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

    在pH6.2的酸性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一定时间,噻唑兰(MTT)法检测舌鳞癌细胞SCC15和CAL27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SCC15和CAL27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划痕愈合实验检测SCC15和CAL27迁移能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酸性培养后SCC15和CAL27细胞中COX-2与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酸性培养24 h的SCC15和CAL27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酸性培养后,经历2~3 d生长相对缓慢的调整期,之后快速增长达到生长平衡期。酸性培养后SCC15和CAL27细胞凋亡水平降低,以酸性培养6 h细胞凋亡率下降最为显著。酸性培养后SCC15和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提高。FQ-PCR检测结果显示酸性培养后SCC15和CAL27细胞中COX-2和survivin表达均升高。

    结论

    酸性培养可抑制舌鳞癌细胞凋亡,促进其迁移,诱导出适应性更强、恶性程度更高的舌鳞癌细胞,其机制可能与COX-2和survivin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有关。

    长链非编码RNA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本1通过靶向miR-24-3p调控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庞鸣, 韦红霞, 陈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47-554.  doi:10.7518/hxkq.2021.05.008
    摘要 ( 590 )   HTML ( 17 )   PDF (2160KB) ( 40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本1(KCNQ1OT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牙周组织的hPDLSCs,矿化液诱导hPDLSCs成骨分化,研究下调lncRNA KCNQ1OT1、过表达miR-24-3p对hPDLSCs增殖、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KCNQ1OT1、miR-24-3p、OCN、OPN、ALP的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KCNQ1OT1和miR-24-3p的靶向关系。

    结果

    在hPDLSCs成骨诱导中,lncRNA KCNQ1OT1表达水平升高,miR-24-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下调lncRNA KCNQ1OT1表达,抑制细胞增殖,降低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lncRNA KCNQ1OT1靶向调控miR-24-3p,过表达miR-24-3p后,抑制细胞增殖,降低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miR-24-3p可逆转下调lncRNA KCNQ1OT1对细胞增殖以及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P<0.05)。

    结论

    下调lncRNA KCNQ1OT1通过靶向上调miR-24-3p抑制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临床研究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袁志瑶, 邹习宏, 戴霖霖, 敖慧芝, 李厚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55-559.  doi:10.7518/hxkq.2021.05.009
    摘要 ( 2770 )   HTML ( 298 )   PDF (702KB) ( 284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常见类型和方向以及根管治疗对牙根折裂好发部位的影响。

    方法

    纳入274颗经锥形束CT(CBCT)诊断为牙根折裂的上颌第一磨牙,判读患牙的影像学特征,分别分析非根管治疗相关的原发性牙根折裂和根管治疗相关的继发性牙根折裂的好发部位、类型、方向及其差异。

    结果

    在上颌第一磨牙原发性牙根折裂中,腭根折裂比例(56.1%)高于近中颊根(36.1%)和远中颊根(7.8%);而在继发性牙根折裂中,近中颊根折裂比例(52.7%)高于腭根(36.5%)和远中颊根(10.8%),好发部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根牙根纵裂常见为近远中向,而近中颊根常见为颊腭向牙根纵裂。

    结论

    在上颌第一磨牙诊治过程中,应对最粗大的腭根发生牙根折裂的可能性予以重视;近中颊根折裂可能与根管治疗相关,因此当尽可能减少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近中颊根继发性牙根折裂风险;本研究结果也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

    肌肉平衡重建矫正鼻部对称性的短期临床效果评估
    刘颖蒙, 陈宇, 张碧荷,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60-565.  doi:10.7518/hxkq.2021.05.010
    摘要 ( 679 )   HTML ( 21 )   PDF (2442KB) ( 3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比较创新和传统两种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单侧继发鼻唇畸形术后短期鼻部对称性评估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唇裂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年龄4~18岁,采用创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28例,传统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32例,使用二维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比术前和术后7 d的短期效果。

    结果

    术后7 d,力矩平衡肌肉重建组相比于术前在鼻小柱偏斜角、裂隙侧的鼻翼切线角、鼻翼缘立体性有较好恢复,鼻底对称性、鼻孔宽度对称性、鼻孔高度对称性、鼻翼切线角对称性和鼻孔形状也有较大改善(P<0.05)。

    结论

    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对单侧继发鼻唇畸形修复效果显著。

    咽后壁瓣修复术后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赵宁, 刘振国, 许尧祥, 岳金, 薛令法, 肖文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66-569.  doi:10.7518/hxkq.2021.05.011
    摘要 ( 601 )   HTML ( 11 )   PDF (603KB) ( 3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行咽后壁瓣修复术(PFS)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探讨手术年龄对OSA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82例接受PFS手术的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通过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术后至少1.2年(平均6.0年)OS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OSA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成人组及儿童组测得的OSA患者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两组间OSA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

    结论

    本研究表明,腭裂患者行PFS平均术后6.0年,一部分患者依然患有OSA。基于本研究的数据表明,手术年龄对于术后远期OS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影响。

    植骨和种植体突入长度对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骨改建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杨大维, 肖静宜, 张鹏, 路泊遥, 梁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70-575.  doi:10.7518/hxkq.2021.05.012
    摘要 ( 1457 )   HTML ( 159 )   PDF (1309KB) ( 19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植骨与否和种植体突入长度(IPL)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6个月的骨改建的影响。

    方法

    纳入96位患者,总计124颗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1);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2);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3);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4)。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测量种植体顶端骨高度变化量(ABG)、皮质骨高度变化量(CBG)、骨密度变化量(BDG)和边缘骨吸收(MBL)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植骨的组1和组2的CBG高于不植骨组;未植骨的组3和组4的ABG和BDG高于植骨组;未植骨的组3的ABG和BDG均高于组4;植骨的组2的CBG高于组1;4组的M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植骨条件下,与IPL<4 mm相比,IPL>4 mm者的BDG较小,IPL与CBG无相关性。植骨可通过增加皮质骨高度,使BDG不受IPL影响来加速成骨进程。

    数字光处理打印牙科氧化锆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研究
    梅子彧, 鲁雨晴, 楼雨欣, 张隽婧, 孙蔓琳,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76-581.  doi:10.7518/hxkq.2021.05.013
    摘要 ( 993 )   HTML ( 77 )   PDF (3594KB) ( 130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数字光处理技术(DLP)打印牙科氧化锆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机械性能,探究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以DLP技术制备氧化锆为实验组(DLP组),数控切削技术制备氧化锆为对照组(MILL组),测定其密度、晶粒尺寸及晶相构成以研究微观结构特征,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量挠曲强度,硬度计测量维氏硬度,单边V槽横梁法测量断裂韧度。

    结果

    DLP组氧化锆的密度为(6.019 8±0.021 3)g·cm-3,晶粒尺寸为(0.603 0±0.032 6)μm,与MIL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氧化锆晶相构成均为单一四方相。DLP组氧化锆挠曲强度为(1 012.7±125.5)MPa,维氏硬度为(1 238.5±10.8)HV1,略低于MILL组(P<0.05);断裂韧度为(7.22±0.81)MPa·m1/2,与MIL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LP成型牙科氧化锆的微观结构特征及机械性能与切削氧化锆相似,仅挠曲强度和维氏硬度略低于切削氧化锆,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口腔数字化设计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姚金凤, 邓梦昭, 谢添, 陈瞰, 王秋旭, 梁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82-590.  doi:10.7518/hxkq.2021.05.014
    摘要 ( 1085 )   HTML ( 106 )   PDF (4205KB) ( 10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裂隙区需要前牙美学修复的唇腭裂成年患者9例,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及面部的美学数字化信息,利用keynote及3shape软件进行美学修复分析设计,与患者沟通优化修复方案,生成3D诊断蜡型并打印树脂实体诊断模型,在口内制作树脂罩面指导医生牙体预备及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患者试戴满意后黏结。在修复完成后结合美学评估表对美学缺陷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前牙美学参数及医患沟通等6项内容打分做出满意度评价;在修复体戴入后1、3、6和12个月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9例唇腭裂患者的前牙美学参数均得到有效改善,修复效果均达到术前数字化设计预期;各项满意度均在90分以上。修复后12个月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均为A。

    结论

    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最终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张帅源, 秦硕, 李光辉, 易雅群, 付昊杰, 高雅靖, 孙明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91-597.  doi:10.7518/hxkq.2021.05.015
    摘要 ( 831 )   HTML ( 28 )   PDF (1577KB) ( 7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OSCC的患者93例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的CTCs值,分析其相关临床意义。

    结果

    试验组患者CTC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组外周血CTCs值与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22)、肿瘤T分期(P=0.02)、N分期(P=0.007 5)、M分期(P=0.013)、临床分期(P=0.029)、早晚期相关(P=0.022)、肿瘤分化程度(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6 4)相关。应用CTCs诊断OSCC的AUC值为0.925,检验能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95%CI(0.876,0.974) ],当CTCs值为8.450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53,诊断OSCC的敏感度为90.3%,特异性95.0%;应用CTCs诊断OSCC转移的AUC值为0.691,检验能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95%CI(0.580,0.803) ],当CTCs值是12.250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367,敏感度为63.6%,特异性73.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颊部肿瘤与OSCC患者CTCs值呈负相关(P=0.001 08);N2分期(P=0.000 74)及M分期(P=0.026 38)与OSCC患者CTCs值呈正相关;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P<0.000 1)及中分化(P=0.001 5)与OSCC患者CTCs值呈负相关。

    结论

    外周CTCs的检测,对OSCC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评估转移以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进展情况、病理分级等均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牙槽外科学专栏
    远中三角瓣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刘济远, 刘畅, 潘剑, 曲涛, 华成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598-604.  doi:10.7518/hxkq.2021.05.016
    摘要 ( 3730 )   HTML ( 717 )   PDF (1658KB) ( 57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对远中三角瓣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将6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远中三角瓣、近中三角瓣及封套瓣3组,分别采用相应的翻瓣方式拔除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后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度及邻牙牙周状况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拔牙及3个月的随访观察,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或下唇、舌、颊黏膜感觉障碍。3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度及邻牙牙周状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远中三角瓣与近中三角瓣、封套瓣一样安全可靠,但其具有方便术野暴露,对患者张口度要求不高等优势,是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可供选择的翻瓣方案之一。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应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包明哲, 刘伟, 余树容, 门乙, 韩波,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605-611.  doi:10.7518/hxkq.2021.05.017
    摘要 ( 671 )   HTML ( 41 )   PDF (3298KB) ( 11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有效性,为缓解术后并发症提供建议。

    方法

    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对在下颌第三磨牙术中使用PR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评价者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篇研究,包括991位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应用PRF可以有效减轻拔牙术后疼痛[MD=-12.06,95%CI(-21.42,-2.71),P=0.01],降低拔牙后肿胀程度[MD=-1.42,95%CI(-2.41,-0.44),P=0.005],促进软组织愈合[MD=0.66,95%CI(0.34,0.99),P<0.000 1],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的发生(P<0.05),但在骨愈合方面PRF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目前有限的临床证据显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PRF可以改善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减少干槽症的发生并促进软组织愈合。但是其对于骨愈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统一测量标准后进行分析。

    病例报告
    双侧腮腺同时发生不同病理类型的良性肿瘤1
    张博文, 韩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612-615.  doi:10.7518/hxkq.2021.05.018
    摘要 ( 784 )   HTML ( 37 )   PDF (2152KB) ( 3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肿瘤常常表现为单发,多发性的腮腺肿瘤发生概率极低。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双侧腮腺肿瘤病例,且病理性质不同,一侧为多形性腺瘤,一侧为基底细胞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这2种病理类型的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