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1-02-20
  • 专家论坛
    树脂牙本质粘接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凌均棨 林正梅 房俊艳 麦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1
    摘要 ( 2406 )   HTML ( 5 )   PDF (144KB) ( 6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接性根管充填材料的应用是根管充填的发展趋势,研发具有粘接性的核心充填材料和封闭剂,使充填材料和根管形成整体是根管充填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树脂牙本质粘接在根管充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人唾液α-淀粉酶与红/绿茶多酚相互作用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林锋 姚江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5-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2
    摘要 ( 1105 )   HTML ( 1 )   PDF (434KB) ( 5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茶黄素(TF)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人唾液α-淀粉酶(HSA)反应所引起的口腔收敛性感觉的驱动力。方法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仪(SPR)和吸附动力学原理,测量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常数(KL、Kf和Mm)和吸附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ka、kd、KA和KD)。结果TF和EGCG在2种模型下的相关决定系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适用于描述TF和EGCG的吸附现象。TF的吸附等温线常数、结合速率和结合平衡常数均大于EGCG(P<0.05),解离速率和解离平衡常数均小于EGCG(P<0.05)。结论红茶中的TF比绿茶中的EGCG更易造成口腔黏膜强烈的收敛性感觉,其驱动力来源于多酚结构中的羟基的氢键结合和酰基的疏水性反应。

    大蒜素对尼古丁致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氧化毒性的保护作用
    李斌龙 谢晓莉 彭解英 罗小良 靳路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9-1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3
    摘要 ( 1329 )   HTML ( 1 )   PDF (180KB) ( 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尼古丁所致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氧化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1)建立尼古丁对HPDLCs氧化毒性的模型,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比色法选出可有效抑制HPDLCs存活率的尼古丁质量浓度X,用于后续实验。2)将体外培养的第5代HPDLCs分为空白组、尼古丁组、尼古丁+大蒜素组(大蒜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5、30、60 μg·mL-1),以不同培养液培养24 h后,采用WST比色法选出可显著改善HPDLCs存活率的大蒜素质量浓度Y用于后续实验。3)将体外培养的第5代HPDLCs分为空白组、尼古丁组、尼古丁+大蒜素组,分别于培养1、4、8、12、24 h后测量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0.8 mg·mL-1尼古丁即可显著抑制HPDLCs存活率(细胞存活率为空白组的77%,P<0.05,取X为0.8 mg·mL-1);而60 μg·mL-1大蒜素可显著改善此负性作用,将细胞存活率提升至尼古丁组的112%(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取Y为60 μg·mL-1。在培养后的各时间点,尼古丁+大蒜素组GSH浓度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较尼古丁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培养8 h时,尼古丁+大蒜素组GSH浓度与尼古丁组相比差异最大,前者较后者提高82%。结论60 μg·mL-1大蒜素可以显著降低尼古丁对HPDLCs的氧化损伤作用。

    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黏附影响的体外研究
    周屹立 丁仲鹃 唐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3-1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4
    摘要 ( 1340 )   HTML ( 2 )   PDF (536KB) ( 5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钛片表面粗糙度和氧化膜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为选择临床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50片纯钛钛片分为5组。采用直径分别为108~130 μm(S1组)、216~301 μm(S2组)、356~411 μm(S3组)TiO2砂对钛片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另外一组钛片采用钛浆喷涂(TPS)技术处理,设为TPS组;最后一组以600目SiC砂纸打磨组作对照(S0组)。分别测定钛片表面的粗糙度和氧化膜结构。在5组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培养,比较各组钛片表面成骨细胞在黏附1、4、12及24 h时的形态及黏附率。结果S3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结构完整、连续,其表面的成骨细胞形态优于其他组。黏附1、4 h时,S3组黏附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黏附12、24 h时,S3和TPS组黏附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黏附4、12、24 h时,S1、S2、S3和TPS组黏附率均高于S0组(P<0.05)。结论表面粗糙度较高的喷砂表面的粗糙度和氧化膜结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

    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对骨结合界面影响的研究
    胡赟 郑雷蕾 唐甜 赵志河 宋锦璘 邓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7-2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5
    摘要 ( 1174 )   HTML ( 3 )   PDF (410KB) ( 6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周围炎对微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改变,同时对龈沟液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从而探讨微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eagle纯种犬4只,采用自身对照,随机选定实验动物一侧为对照组,一侧为实验组,每侧植入4枚微种植体。实验组种植体颈部结扎丝线,诱导微种植体周围炎。在植入后第1、2、3、4周分别处死动物,处死前收集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IS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收集标本做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根据植入后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微种植体颈部表现明显的进展性破坏:植入1周微种植体颈部聚集大量炎性细胞,但并没有破坏皮质骨;植入2周微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已经出现少量角形吸收;植入3周表现骨吸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植入4周表现骨吸收已经至第二螺纹,充满大量胶原纤维。植入后1、2、3、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PISF和TNF-α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植入后4周PISF和TNF-α显著高于其余各阶段(P<0.05)。结论微种植体周围炎首先破坏结合界面颈部,并沿界面进一步纵深发展。无论是健康或者炎症的微种植体周围都有TNF-α表现,炎症的发生可能是造成TNF-α含量上调的始动因素,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TNF-α表达的上调。

    胶原-羟磷灰石复合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金琼 王晓敏 王晓飞 李旭东 麻健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21-2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6
    摘要 ( 1018 )   HTML ( 3 )   PDF (694KB) ( 6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自制胶原-羟磷灰石(COL-HA)复合膜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24只SD大鼠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缺损,其中左、右侧缺损区分别覆盖COL-HA复合单层致密膜(第2组)和COL-HA复合双层膜(第3组),额骨缺损区保留作为空白对照(第1组),枕骨缺损区覆盖Bio-Gide膜作为对比(第4组)。术后2、4、8、12周各处死6只大鼠取材,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切片观察和新生骨量测定,对结果进行广义线性模型/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从术后2周开始除第1组外,其余3组均可见少量新生骨质,12周时3组缺损区由不透明硬组织封闭,并可见分解的部分膜碎片。X线显示,术后12周时第3组和第4组缺损区修复骨密度与原骨质接近,第2组稍低。新生骨量分析显示,术后初期第4组新生骨量大于其余3组,术后12周第4组与第3组和第2组的成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L-HA复合膜能引导大鼠颅骨组织再生,且复合双层膜成骨效果要优于复合单层致密膜,其结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微型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单丽华 董福生 宫伟伟 张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27-3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7
    摘要 ( 1346 )   HTML ( 3 )   PDF (484KB) ( 6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长度对骨组织内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直径1.6 mm,长度分别为6、8、10、12 mm的种植体-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垂直植入种植体,给以1.96 N的水平向前及前上方向的载荷,记录并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结果种植体水平向前载荷的应力峰值范围为3.500~3.765 MPa,位移峰值范围为1.266~1.288 μm;前上方向载荷的应力峰值范围为4.075~4.510 MPa,位移峰值范围为1.668~1.694 μm。水平向前载荷的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均低于前上方向载荷的峰值。结论在所研究的尺寸(6~12 mm)范围内,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不大,而种植体载荷方式对骨界面应力分布有重要影响。

    临床研究
    唇裂术后鼻部对称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张睿 郑谦 石冰 李盛 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31-3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8
    摘要 ( 1280 )   HTML ( 1 )   PDF (249KB) ( 5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底宽度及其对称性的变化以及与裂隙宽度的关系,为一期手术鼻畸形整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2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拍摄面部正位照片,测量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鼻底宽度及裂隙宽度,计算鼻小柱中点回归率、鼻底宽度对称率和鼻底宽度变化,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同术后1年相比,鼻小柱中点回归率(54.06%,63.96%)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底宽度对称率(69.12%,75.93%)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的1周鼻底宽度变化与患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1年鼻底宽度变化与患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62)。术后1周的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与术前的裂隙宽度(r=0.486,P=0.010)、鼻小柱中点偏离程度(r=0.465,P=0.014)存在着相关关系,而其他术后指标与术前各项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采用华西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其鼻底宽度的对称性较为稳定,术后短期内的生长变化对手术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唇腭裂患儿家长心理治疗前后的量表分析及评估
    龚彩霞 郑谦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36-3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09
    摘要 ( 1259 )   HTML ( 16 )   PDF (130KB) ( 5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评估与治疗模式。方法选取唇腭裂患儿家长100例为唇腭裂家长组,正常人34例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2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治疗,比较唇腭裂家长组心理治疗前后生活事件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治疗前唇腭裂家长组与对照组在负性事件刺激量及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两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心理治疗后唇腭裂家长组和对照组只在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裂家长组治疗前后的评分相比,负性事件刺激量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裂家长组心理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三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定量量表对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评估并进行多模式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临床心理治疗模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恶性肿瘤预后中的价值——Meta分析
    李晨 臧健 李晓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39-4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0
    摘要 ( 1359 )   HTML ( 6 )   PDF (683KB) ( 6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恶性肿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制定全面的检索策略,检索OVIDMEDLINE、EMBASE两大英文数据库及CNKI、VIP两大中文数据库,筛选VEGF与口腔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文献,提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VEGF高、低表达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风险比(HR),用Meta分析合并HR。结果共14篇合格文献纳入本研究。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VEGF高表达组有较高的死亡风险(HR:2.95,95%CI:2.14~4.08)和复发风险(HR:2.28,95%CI:1.61~3.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VEGF的高表达同样预示着较高的死亡风险(HR:2.60,95%CI:1.82~3.73)和复发风险(HR:2.58,95%CI:1.73~3.84)。结论VEGF在口腔恶性肿瘤中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

    牙种植体即刻加载的临床疗效观察
    聂晶 叶俊 姚倩倩 满毅 刘媛媛 莫安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44-4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1
    摘要 ( 1048 )   HTML ( 2 )   PDF (196KB) ( 5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牙种植体即刻加载的存留率、骨吸收和美学情况,评价牙种植体即刻加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9年10月植入的99枚即刻加载种植体(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4~4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及放射学检查,评价种植体存留率、术后骨吸收和软组织美学(牙间乳头指数和龈色美学评分)。结果99枚即刻加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7.0%。即刻加载种植术后4~6个月时的骨吸收为0.22 mm,6~12个月时的骨增加为0.15 mm,12~46个月时的骨增加为0.16 mm。牙间乳头指数为2.68,龈色美学评分为12.58。结论即刻加载种植修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美学修复效果也较理想。

    成人安氏Ⅱ类错正畸人群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不调的研究
    邓潇 万哲 何姝姝 Peter Wamalwa 陈嵩 张智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48-5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2
    摘要 ( 1401 )   HTML ( 2 )   PDF (205KB) ( 7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横向调查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人群中正中关系(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I)位不一致的比例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0例,以及个别正常牙合人50例。使用双手法配合负荷试验取得所有受检者CR位的咬合记录,使用Panadent牙合架将所有受检者的牙科模型在CR位上牙合架并进行分析。采用髁突位置测量仪(CPI)测量并记录每个受检者CR位与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差异。结果1)安氏Ⅱ类错牙合组有74例患者存在CR-MI不调,阳性率为92.50%;个别正常牙合组仅有5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中,55例的CR-MI不调类型为一致性不调,占74例CR-MI不调患者的74.32%。3)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与个别正常牙合组的牙合干扰大多数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25%和66.00%。结论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R-MI的一致性,以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观察
    冯云枝 曾晓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53-5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3
    摘要 ( 1156 )   HTML ( 4 )   PDF (288KB) ( 7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效果。方法选择30例志愿者的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共60颗)作为研究牙齿,随机分成A~F共6组,分别使用含不同排龈药物的排龈线进行颊侧排龈处理。A组为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盐酸羟甲唑啉组,C组为盐酸肾上腺素,D组为氯化铝,E组为硫酸铁,F组为生理盐水。于排龈前后分别精确取模,获得排龈牙颊侧龈沟的清晰印模,在硬石膏模型上沿牙冠长轴方向制成经颊侧外形高点线的2 mm厚颊舌向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龈沟宽度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药物的排龈效果。结果各组排龈后的龈沟宽度均较排龈前增大(P<0.05)。A、B组的排龈效果优于C、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F组外,D、E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组间以及D、E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氢唑啉类药物具有较理想的排龈效果。

    福赛斯坦纳菌在2型糖尿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马丽 张建全 潘亚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57-6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4
    摘要 ( 1210 )   HTML ( 6 )   PDF (338KB) ( 4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福赛斯坦纳菌(T.forsythensi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牙周状况下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探讨T.forsythensis在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60例不同牙周状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龈下集合菌斑,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细菌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T.forsythensis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T.forsythensis与牙周及全身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60例糖尿病患者中,T.forsythensis在牙周健康组未检出,在轻度牙周炎组检出率为47.82%,中度牙周炎组为48.71%,重度牙周炎组为67.39%。重度牙周炎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与T.forsythensis独立相关的因素有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和糖尿病病程,OR值分别为1.947、0.873。结论T.forsythensis在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与口腔卫生状况、牙周破坏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

    专栏论著
    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体表达的动态变化
    沈璐 丛蔚 王如 肖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62-6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5
    摘要 ( 1085 )   HTML ( 2 )   PDF (490KB) ( 5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筛选与维甲酸诱导腭裂相关的w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分子,观察其在正常腭突发育和维甲酸诱导腭裂形成不同阶段的表达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制作基因芯片并筛选wnt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根据芯片结果选出wnt经典通路配体wnt3和wnt8a、FGF通路配体fgf9和fgf10,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其在胚胎天数(ED)13.5~15.5中表达变化。结果1)ED14.5实验组腭突组织芯片分析结果显示:wnt3和fgf10表达水平上调,wnt8a和fgf9表达水平下降。2)在ED13.5~15.5正常对照组腭突发育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呈现持续性高表达,表达水平呈动态变化。3) 在ED13.5~15.5的实验组腭裂发生的不同阶段,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wnt和FGF信号分子通路参与小鼠胚胎继发腭的正常发育过程,在维甲酸诱导的腭裂发生过程中,存在维甲酸通路与wnt和FGF通路的相互作用。

    沉默DNA结合抑制蛋白-1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培 张向红 胡振生 孙善珍 刘少华 魏奉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66-7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6
    摘要 ( 1463 )   HTML ( 2 )   PDF (607KB) ( 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DNA结合抑制蛋白-1(Id-1)基因在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和ACC-2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检测Id-1基因的表达;用小干扰RNA进行Id-1基因的RNA干扰;于干扰前后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个细胞系Id-1表达情况;于干扰前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ACC-M和ACC-2中,Id-1均有表达,ACC-M表达量高于ACC-2;通过RNA干扰沉默Id-1基因后,ACC-M和ACC-2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在受抑制程度上,ACC-M比ACC-2更为强烈。结论鉴于Id-1对ACC细胞生长和侵袭行为的重要影响,干扰Id-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腺样囊性癌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良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
    申涛 常慧君 简从相 杨彦春 周继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71-7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7
    摘要 ( 2778 )   HTML ( 12 )   PDF (500KB) ( 7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改良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获得人牙周膜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分离得到PDLSC,用含10%FBS的α-MEM培养液培养并传代;测定克隆形成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物STRO-1、CD146的表达;并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实验。结果本研究所得细胞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阴性,细胞周期分析大多细胞处于G0/G1期,STRO-1及CD146高表达,成骨、成脂诱导实验证明所得细胞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改良法克隆化培养可成功分离得到PDLSC,为进一步研究PDLSC奠定了基础。

    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骨缝实体模型的建立
    刘畅 朱宪春 张星 台银霞 闫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75-7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8
    摘要 ( 1271 )   HTML ( 3 )   PDF (487KB) ( 5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建立与上颌骨生长密切相关的4条骨缝实体模型。方法以1名个别正常牙合、牙周组织健康、无颞下颌关节疾病的16岁女性为建模素材,应用螺旋CT扫描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颌面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4条与上颌骨生长有关的骨缝实体模型。结果生成了具有86 575个节点、485 915个单元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包括额颌缝、颧颌缝、颞颧缝、翼腭缝4条实体骨缝。结论获得了生物相似性良好的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鼠双微粒体2蛋白、P53在口腔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韩帮锋 吴平凡 潘剑 李一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79-8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19
    摘要 ( 1283 )   HTML ( 3 )   PDF (389KB) ( 5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鼠双微粒体2(MDM2)和P53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4例口腔白斑(OLK)组织及41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黏膜中未见MDM2和P53阳性表达,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MDM2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5.6%,P53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68.3%,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相比,MDM2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指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DM2与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P=0.018)及口腔鳞癌组(P=0.000)中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结论MDM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显著作用,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表明这二者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姜黄素对口腔舌癌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教文 汤亚玲 刘红 朱志宇 吕迪 耿宁 陈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83-8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0
    摘要 ( 1409 )   HTML ( 5 )   PDF (319KB) ( 4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口腔舌癌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0、5、10、20、30、60、100 μmol·L-1姜黄素处理人舌癌细胞SCC-4 24 h,采用MTT法、侵袭实验、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姜黄素对口腔舌癌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的影响。然后,采用cDNA微陈列芯片技术筛选和实时定量RTPCR验证姜黄素所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MTT法检测显示:超过20 μmol·L-1浓度时姜黄素明显地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实验显示:姜黄素在20、30、60 μmol·L-1时对SCC-4癌细胞的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姜黄素在20、30、60 μmol·L-1的剂量下对细胞周期的分布有显著的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姜黄素(30 μmol·L-1)会造成SCC-4癌细胞的细胞支架中的alpha-tubulin产生聚集的现象。cDNA微陈列芯片分析显示:87个基因可被姜黄素诱导增加;198个基因受姜黄素抑制。结论姜黄素抑制口腔舌癌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使cdc27、EGFR substrate15、PPAR-alpha和H2A histone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从而使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M期,达到抗舌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
    唐杰 戚孟春 胡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87-9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1
    摘要 ( 1017 )   HTML ( 1 )   PDF (451KB) ( 4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旨在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促进神经再生的效应。方法选用3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切除双侧10 mm长面神经颊支,制作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以同侧面后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管道,修复面神经缺损。静脉管腔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A组,n=16)或GDNF溶液(B组,n=16)。分别于手术后当时,及术后4、8、16周诱发面神经动作电位,评价神经功能。于术后4、8、16周每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动物,切取术区神经标本,行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手术后当时,2组实验动物均无动作电位产生;而术后4、8、16周,2组均有动作电位出现。除术后4周时动作电位波宽2组无显著差异外,B组动作电位的波幅在术后4周和8周均显著高于A组(P<0.01),而潜伏期显著短于A组(P<0.01),波宽在术后8周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16周,除动作电位波幅B组显著高于A组外(P<0.01),波宽和潜伏期2组均无显著差异。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组再生神经有更多的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更早出现有活力的Schwann细胞。结论GDNF在自体静脉桥修复面神经缺损中可有效促进神经再生;GDNF复合自体静脉桥为临床面神经缺损修复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途径。

    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对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梅杰 杨凯 李志刚 曹雨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92-9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2
    摘要 ( 1031 )   HTML ( 1 )   PDF (257KB) ( 4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s)对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的生长、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用表面连接穿膜肽段最大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QD800)标记BcaCD885细胞(BcaCD885/QD80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QD800对BcaCD885细胞的标记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QD800在BcaCD885细胞内的分布情况;2)用不同浓度的QD800与BcaCD885细胞共培养,观察QD800对BcaCD885细胞生长的影响;3)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和冲刷实验,比较BcaCD885/QD800和BcaCD885细胞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1)QD800对BcaCD885细胞标记后6 h时的标记率为94.07%,QD800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2)不同浓度的QD800均未影响BcaCD885细胞的生长情况;3)BcaCD885/QD800和BcaCD885细胞的侵袭、黏附和趋化运动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肽段连接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BcaCD885细胞后不影响其生长、浸润和转移能力,为利用量子点进一步在活体条件下非侵入的体内肿瘤细胞成像和示踪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研究
    王子娴 徐龙博 祁冬 林雪芬 应王贵 孙圣军 陈彬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96-9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3
    摘要 ( 1101 )   HTML ( 2 )   PDF (233KB) ( 6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最为明显。2)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Ⅰ+Ⅱ)型肌纤维比例升高,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3)CaN活性随Ca2+含量的升高呈钟形变化。4)慢肌纤维比例与CaN活性呈正相关(r=0.876,P<0.05)。结论高含量Ca2+激活了与骨骼肌生长和肌纤维转化有关的信号通路,使肌纤维实现从快到慢的转化。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病例报告
    上颌埋伏第三磨牙与多生牙融合1例
    容明灯 吴慕廉 黄羽 吕影涛 陆晓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00-10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4
    摘要 ( 1516 )   HTML ( 7 )   PDF (271KB) ( 7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合牙是由2个牙胚间的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上颌牙融合多发生在侧切牙和尖牙间,极少发生在第三磨牙和多生牙之间。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左上颌埋伏第三磨牙与多生牙之间的融合牙。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三根管1例
    马林 鱼洁 孙建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02-10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5
    摘要 ( 1781 )   HTML ( 5 )   PDF (288KB) ( 5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三根管较少见,本文介绍1例近中颊根存在3个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3个根管口相距约1.5 mm,根管长度基本正常。

    上颌第二磨牙弯曲单根单根管1例
    王瑶 惠曦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04-10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6
    摘要 ( 1719 )   HTML ( 2 )   PDF (436KB) ( 5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二磨牙单根单根管发生率低,弯曲单根单根管更罕见。本文报道1例弯曲单根单根管上颌第二磨牙,并使用锥形束CT评估其三维根管形态。

    其他栏目
    中国口腔医疗保险发展之分析
    瞿星 王萌 施文元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01):  106-11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1.01.027
    摘要 ( 1229 )   HTML ( 16 )   PDF (178KB) ( 8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口腔疾病的特点、影响口腔服务利用的因素以及国内外口腔保险的现状,着重讨论了口腔医疗保险对改善口腔医疗服务利用率和促进人群口腔健康的积极作用,利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口腔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发展策略。只有发展口腔保险事业,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以及口腔健康与生存质量重要性的认同度,口腔医疗服务才可能成为改善中国人口腔健康的有效途径,中国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才可能全面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