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01
  • 无牙颌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
    张雪洋, 黄雁红, 陈沛, 姜盼, 王雅蓉, 苏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1-3.  doi:10.7518/hxkq.2018.01.001
    摘要 ( 986 )   HTML ( 69 )   PDF (3484KB) ( 140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种植义齿的不断普及,种植义齿的咬合设计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就无牙颌种植义齿咬合设计的一些相关方面,如应力改变与颌骨的关系,咬合设计与种植并发症,髁突的水平关系确定,尖牙引导牙合的设计,种植体与天然牙对牙合力反应的异同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张瑞涵, 李小兵, 王丽萍, 刘奕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4-8.  doi:10.7518/hxkq.2018.01.002
    摘要 ( 566 )   HTML ( 24 )   PDF (5265KB) ( 3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DNA分型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龋儿童及健康无龋儿童(n=40)进行HLA-DQB1基因分型,研究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在HLA-DQB1座位均检出5个特异性基因位点。汉族高龋组患者HLA-DQB1*02等位基因频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297);维吾尔族高龋组患者HLA-DQB1*05等位基因频率(37.5%)显著高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829)。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龋病与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LA-DQB1*02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儿童龋病的保护因子;而HLA-DQB1*05等位基因是新疆维吾尔族儿童龋病的易感基因。

    地塞米松对腭胚突上皮细胞PAR复合体和细胞极性的影响
    马利, 石冰, 郑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9-16.  doi:10.7518/hxkq.2018.01.003
    摘要 ( 501 )   HTML ( 36 )   PDF (7629KB) ( 3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是否可以影响腭中嵴上皮细胞(MES)PAR极性复合体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扰乱其细胞极性而影响腭融合。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组,DEX组按6 mg·kg-1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0.1 mL。在E13.5、E14.0、E14.5、E15.5、E17.5断颈处死孕鼠获取腭胚突,观察腭裂的发生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腭上皮的形态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AR3、PAR6、aPK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EX组腭裂发生率为46.15%,对照组腭裂发生率为3.92%,DEX组的腭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4.335,P=0.00)。与对照组相比,DEX组腭胚突发育延迟且短小,腭中嵴上皮为非极性排列,只由单层的上皮细胞组成,腭胚突表面平坦,球状结构减少;PAR3和PAR6蛋白仅在腭上皮中表达,aPKC则表达于腭上皮和腭间充质中;PAR3、PAR6及aPKC基因的表达均减少。DEX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下调PAR3、PAR6、aPKC的表达。结论 DEX可以导致腭胚突的生长发育延迟,并造成PAR极性复合体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下降,从而使MES极性丧失导致腭裂。

    丝素蛋白-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复合取向支架的制备及评价
    滕彬宏, 赵艳红, 王连永, 杨强, 李洪发, 李云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17-22.  doi:10.7518/hxkq.2018.01.004
    摘要 ( 714 )   HTML ( 9 )   PDF (6019KB) ( 40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丝素蛋白(SF)-软骨脱细胞外基质(CECM)仿生支架材料,检测其理化性能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温度梯度热诱导相分离(TIPS)技术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出CECM取向支架,然后将CECM浆料与制备好的SF溶液按照质量比1∶1混合后配制成质量分数6%的浆料,通过TIPS技术制备出SF-CECM复合取向支架。对SF-CECM复合取向支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组织学染色,同时测定支架孔隙率、吸水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 SEM观察可见,支架横断面呈多孔网状结构,纵剖面呈垂直的管状结构。组织学染色显示复合支架脱细胞彻底,有蛋白多糖、胶原成分,与天然软骨成分相似。支架孔隙率、吸水率和纵向压缩弹性模量分别为95.733%±1.010%、94.309%±1.302%和(65.40±4.09)kPa。结论 SF-CECM复合取向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

    神经营养素3促进人牙囊细胞成骨分化
    雷维, 马玥, 任嫒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23-28.  doi:10.7518/hxkq.2018.01.005
    摘要 ( 854 )   HTML ( 20 )   PDF (5692KB) ( 4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素3(NT-3)对人牙囊细胞(hDF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并培养hDF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来源,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NT-3对hDFCs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检测NT-3对hDF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OCN)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并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情况。结果 波形丝蛋白和角蛋白染色结果表明hDFCs为间充质细胞来源。NT-3对hDF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当NT-3质量浓度为25、50、100 ng·mL-1时能明显增强ALP活性,提高BMP-2、OC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3质量浓度为100 ng·mL-1时BMP-2、OCN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当NT-3质量浓度为50、100 ng·mL-1时矿化结节数量最多。结论 适宜质量浓度的NT-3能促进hDFCs的成骨分化。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玲玲, 王升志,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29.  doi:10.7518/hxkq.2018.01.006
    摘要 ( 589 )   HTML ( 3 )   PDF (4010KB) ( 3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脱矿牙本质基质骨诱导性及对相关细胞鉴定的实验研究
    杨胜银, 陈平, 鲍济波, 丁怡心, 邹晋阳, 谢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33-38.  doi:10.7518/hxkq.2018.01.007
    摘要 ( 981 )   HTML ( 7 )   PDF (5358KB) ( 6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脱矿牙本质基质(DDM)诱导成骨机制的细胞理论框架和成骨方式。方法 在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竖脊肌区制备4个肌袋位点,随机选取3个位点为实验位点,植入DDM,另一位点为对照位点,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8、12、16和20周处死动物,制作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3周时,实验组可见软骨样基质、骨样基质和成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时间点CD44、碱性磷酸酶(ALP)和Ⅱ型胶原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M具有良好骨诱导性和组织相容性,其诱导成骨的主要方式可能为软骨内成骨。

    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2A通过经典Wnt通路影响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
    郭武城, 程洁莉, 杨征毅, 张忆, 何恩亮, 钱钧, 宋晶晶, 孙晋, 袁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39-45.  doi:10.7518/hxkq.2018.01.008
    摘要 ( 558 )   HTML ( 10 )   PDF (7069KB) ( 50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2A(KAT2A)调控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来自健康志愿者的PDLSCs(H-PDLSCs)和牙周炎患者的PDLSCs(P-PDLSCs),比较传代细胞中KAT2A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KAT2A基因干扰H-PDLSCs,检测KAT2A基因干扰对H-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同时检测KAT2A干扰后对经典Wnt通路及其配体的影响,确定KAT2A基因与经典Wnt通路的上下游关系。结果 与H-PDLSCs相比,P-PDLSCs中KAT2A基因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T2A基因被干扰后,PDLSCs成骨能力下降(P<0.05),同时经典Wnt通路被激活,拮抗剂Dickkopf-1(DKK-1)表达下调;加入DKK-1后,被干扰的PDLSCs成骨分化功能恢复,而KAT2A的表达不受影响,仍维持较低水平。结论 牙周炎可导致PDLSCs中KAT2A基因表达下降,激活经典Wnt通路,抑制细胞的成骨分化。

    含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树脂粘接剂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研究
    陈德英, 胡格, 周传健, 葛建华, 吴峻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46-51.  doi:10.7518/hxkq.2018.01.009
    摘要 ( 723 )   HTML ( 32 )   PDF (6647KB) ( 5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合成含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新型树脂粘接剂,并探讨其粘接强度、力学性能、体外抗菌性能等。方法 制备长链烷基季铵盐修饰的纳米抗菌二氧化硅填料,并以0%、2.5%、5.0%、7.5%及1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树脂粘接剂中,生成新型纳米抗菌树脂粘接剂。以0%组作为对照组,用牙本质剪切试验来测试粘接强度;用三点弯曲试验来测试力学性能;建立人牙菌斑生物膜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乳酸代谢分析及活/死细菌染色等手段来评价新型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加入5.0%的纳米抗菌无机填料时,树脂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为28.9 MPa,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86.6 MPa和4.2 GPa,与对照组比较,粘接强度及力学性能明显提高(P<0.05);当抗菌无机填料含量达到2.5%时,新型抗菌树脂粘接剂对牙菌斑生物膜代谢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性能(P<0.05)。结论 含一定质量分数(5.0%)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的树脂粘接剂具有较强的粘接强度、力学性能及抗菌功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化妆技术用于唇裂术后患者唇畸形修饰的效果探讨
    陈丽先, 王华君, 龚彩霞, 郑谦, 石冰, 张碧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52-55.  doi:10.7518/hxkq.2018.01.010
    摘要 ( 761 )   HTML ( 20 )   PDF (3876KB) ( 4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化妆技术用于唇裂术后患者唇畸形修饰的效果。方法 选择35例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需行唇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运用化妆技术进行唇部畸形修饰,分别在化妆前和化妆后为患者拍摄正面照片,由患者及医务人员分别观察照片,采用Visual Analogue法(患者)和Asher-McDade、Mortier PB量表(医务人员)对化妆前后的唇部外形进行外观评价,比较化妆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化妆前,患者的自我评价分数为(56±13)分,医务人员的评价分数为(3.22±1.11)分,化妆后患者评分为(67±12)分,医务人员评分为(2.85±1.03)分,化妆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地运用化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饰唇裂术后患者唇部的相关畸形。化妆修饰在恢复唇峰对称性、唇弓连续性以及凸显人中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椅旁数字化模型上测量牙尖斜面夹角的可靠性研究
    刘星纲, 陈小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56-59.  doi:10.7518/hxkq.2018.01.011
    摘要 ( 580 )   HTML ( 3 )   PDF (4088KB) ( 3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使用第三方软件测量椅旁数字化模型的牙尖斜面夹角的可靠性。方法 21副石膏模型修整出二维截面后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椅旁数字化印模技术获取三维模型,第三方软件测量数字模型上牙尖斜面夹角,重复3次;手工测量实验模型牙尖斜面夹角作为金标准。统计组内相关系数(ICC)和t值,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2种测量方法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两种测量方法的ICC均大于0.9;每种测量方法3次重复的ICC也大于0.9;数字化模型具有更小的变异系数(9.9%)。结论 第三方软件测量数字化模型的牙尖角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骨支持式3D打印导板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
    屈振宇, 王茜, 赵岩, 绳兰兰, 马卫东, 曲卫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60-65.  doi:10.7518/hxkq.2018.01.012
    摘要 ( 597 )   HTML ( 16 )   PDF (6047KB) ( 6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例因上颌发育不良行LeFortⅠ型截骨术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上颌骨三维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上颌骨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骨和再定位导板固定上颌骨块。术后复查CBCT,测量6个标志点到3个基准平面的距离,比较术前虚拟手术与实际手术中上颌骨的位移误差,评估其用于正颌术中上颌骨截骨和再固定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位移误差均值最大为1.35 mm,是左上磨牙点到冠状平面的位移误差;标准差最大为0.85,标准误最大为0.30。位移误差均为临床所接受范围。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和再定位导板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完成上颌骨LeFortⅠ截骨术。

    口腔医学生在D55和D65光源下比色效果的对比研究
    熊依箐, 李罡, 林云红, 曹志云, 魏雅楠, 李卫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66-70.  doi:10.7518/hxkq.2018.01.013
    摘要 ( 1002 )   HTML ( 22 )   PDF (4756KB) ( 5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标准化比色环境中口腔医学生在D55和D65光源条件下的比色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市售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2套,其中一套作为比色板,从另一套比色板中选出来10个比色片,分别为2L2.5、2M2、2R2.5、3M2、3R2.5、3L1.5、3R1.5、3L2.5、4R1.5、4L1.5色片,用胶布遮盖比色片下字标,用阿拉伯数字标记1~10号。对49名口腔医学生进行比色方法的培训后,要求其抽取10个色片中的任意两个色片,在D65以及D55日光灯下对所抽取的色片比色,分别计算2种光源下每位参与者选择的颜色和牙面实际颜色的平均色差值Δ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D55光源下每位参与者选择的牙片颜色与牙片实际颜色的ΔE范围为0~6.540,平均为2.501;在D65光源下,每位参与者选择的牙片颜色与牙片实际颜色的ΔE范围为0~6.610,平均为2.5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结论 D55和D65日光灯均可以用于日常的牙科比色,2种不同的色温下比色结果无明显差异。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周附着龈增宽术中的应用
    容明灯, 黄雁红, 卢海宾, 徐格林, 李少冰, 苏媛, 陈沛, 姜盼, 张雪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71-75.  doi:10.7518/hxkq.2018.01.014
    摘要 ( 1425 )   HTML ( 30 )   PDF (4832KB) ( 10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附着龈增宽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或缺失的患者,采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增宽种植体周的附着龈。术后观察游离龈瓣的存活状态,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附着龈的宽度,计算术后1年附着龈的收缩率。结果 20例患者的游离龈瓣均存活,术后1年附着龈宽度为(3.05±0.44)mm,与术前相比增加了(2.56±0.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减小了(2.13±0.28)mm,附着龈收缩率为41.22%±5.04%。结论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应用于附着龈增宽术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能较好地提高种植体周附着龈的质量。

    牙龈卟啉单胞菌精氨酸特异性牙龈素基因疫苗预防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炎的实验研究
    李传花, 王志峰, 朱丽娜, 范欣, 蓝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76-81.  doi:10.7518/hxkq.2018.01.015
    摘要 ( 926 )   HTML ( 7 )   PDF (5727KB) ( 5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牙龈卟啉单胞菌精氨酸特异性牙龈素基因疫苗pVAX1-rgpA,并对成年犬进行免疫接种,观察该疫苗在防治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rgpA。拔除15只成年犬下颌双侧第二、三前磨牙,随机即刻植入种植体。3个月后,实验犬随机均分成A、B、C组,分别接种重组质粒pVAX1-rgpA、热失活牙龈卟啉单胞菌、空白质粒pVAX1,连续接种3次。接种开始前、接种结束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gG和唾液分泌型IgA(sIgA)含量。随机选取一侧采用丝线结扎法构建种植体周围炎,并检测种植体周探诊深度(PD)和探诊出血指数(BOP)。结扎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制作50 μm厚的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染色后观察种植体周骨丧失程度。结果 A、B组动物免疫后,IgG、sIgA抗体较未免疫前明显增高(P<0.05),同时较C组升高(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线结扎第4和6周时,C组结扎侧的PD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扎侧骨丧失量明显小于其他两组(P<0.05)。硬组织切片可见,各组种植体周骨丧失区均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和细菌存在,C组结扎侧最严重。结论 精氨酸特异性牙龈素(rgpA)基因疫苗产生的IgG和sIgA,能有效减弱犬种植体周围炎的骨丧失量。

    蓬乱蛋白2在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早期表达的实验研究
    董晓菲, 王会, 蓝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82-86.  doi:10.7518/hxkq.2018.01.016
    摘要 ( 574 )   HTML ( 5 )   PDF (4798KB) ( 39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蓬乱蛋白2(Dvl2)在高脂血症大鼠种植体周围早期的表达。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脂和普通饲料。8周后,检测大鼠血脂水平并于股骨干骺端植入种植体,术后1、3、5 d处死,获得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采用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察种植体-骨界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蛋白酶K(CatK)和Dvl2的表达,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Dvl2、磷酸化Dvl2和泛素化Dvl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成骨细胞、Runx2、Dvl2和磷酸化Dvl2减少(P<0.05),而破骨细胞、CatK和泛素化Dvl2增多(P<0.05)。结论 高脂血症可能通过上调Dvl2及磷酸化、下调泛素化而抑制种植体周围早期骨改建。

    正畸用热压膜材料现状与展望
    王如意, 赵志河, 李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87-91.  doi:10.7518/hxkq.2018.01.017
    摘要 ( 1005 )   HTML ( 77 )   PDF (5702KB) ( 9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肿瘤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晓磊, 梁新华, 汤亚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92-98.  doi:10.7518/hxkq.2018.01.018
    摘要 ( 661 )   HTML ( 28 )   PDF (8109KB) ( 6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症术后患者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可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现象,近来被人们定义为肿瘤的休眠。尽管有很多文献已报道相关内容,但肿瘤休眠及微小残留病的生物学和发病机制仍然不清。目前,肿瘤休眠的机制大致包括3种:血管生成性休眠、免疫性休眠及肿瘤细胞的休眠。本文主要讨论调控肿瘤休眠的潜在机制,重点探讨播散肿瘤细胞(DTC)及其与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此外,对残留肿瘤细胞的再激活机制进行了阐述,如头颈部肿瘤模型中淋巴结内的肿瘤细胞的再激活。

    炎性衰老在牙周炎中的作用
    王琪, 周欣奕,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99-103.  doi:10.7518/hxkq.2018.01.019
    摘要 ( 942 )   HTML ( 110 )   PDF (5808KB) ( 84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性衰老是机体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慢性、系统性、可控的促炎性反应状态,这种低度慢性炎症与许多衰老相关疾病联系紧密。近年来,炎性衰老在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成为治疗和预防炎症性疾病的新方向。本文就炎性衰老及其在牙周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研究牙周炎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进展
    陈婧, 程磊, 周学东,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104-108.  doi:10.7518/hxkq.2018.01.020
    摘要 ( 1200 )   HTML ( 86 )   PDF (5711KB) ( 106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变异链球菌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菌曾被认为是龋病的单一致病菌。然而,近几十年来,基于传统致病菌的防治手段未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病率,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致病菌理论并不能全面反映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龋病病因学的微生物研究逐步从传统致病菌理论过渡至微生态失衡理论。目前,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大量龋病微生物群落研究陆续开展,龋病“核心微生物组”的概念得以提出,即在龋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组微生物,这将是未来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的方向。

    薄型牙槽骨的重度前牙开病例治疗1例
    卓海亚, 胡洲, 赵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109-112.  doi:10.7518/hxkq.2018.01.021
    摘要 ( 1133 )   HTML ( 28 )   PDF (13849KB) ( 82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1例25岁女性重度开牙合患者的治疗。患者Ⅲ度开牙合,全口牙槽骨极薄,唇舌侧根型明显,采用固定矫治并配合肌功能训练,在治疗过程中上颌尖牙穿出唇侧骨皮质,将上颌双侧尖牙托槽换成HX托槽并进行龈牙合向反向粘接,同时减少唇肌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后,尖牙牙根重新位于骨松质中,矫治后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尖牙、磨牙达到Ⅰ类关系,咬合功能良好,面形得到改善。本病例表明非骨性重度开牙合病例通过固定矫治配合有效的肌功能训练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