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01
  • 专家论坛
    根管治疗术中的疼痛原因分析及疼痛控制
    吴补领 刘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39-442.  doi:10.7518/hxkq.2016.05.001
    摘要 ( 1354 )   HTML ( 70 )   PDF (801KB) ( 19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完成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原因的疼痛。本文对根管治疗术中疼痛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治疗手段缓解患者痛苦提供参考。

    基础研究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的 人口腔黏膜上皮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曾飒 秦晓东 何祥一 车春晓 张潇 解斯羽 孙贵军 王立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43-447.  doi:10.7518/hxkq.2016.05.002
    摘要 ( 657 )   HTML ( 13 )   PDF (922KB) ( 7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慢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OMECs),探索构建高效、稳定的永生化OMECs细胞系的方法。方法 提取293T细胞总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 增hTERT基因全长,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VX-puro-hTERT。包装慢病毒颗粒后感染人正常OMECs,经嘌呤霉素抗 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pLVX-puro-hTERT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到OMECs中;感染细胞与正常OMECs形态相似,呈铺路石 样生长;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hTERT在感染细胞中高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通过慢病毒法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TERT的OMECs稳定细胞系,为构建高效、稳定增殖的人 永生化OMECs细胞系奠定了实验基础。

    牙体充填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常见口腔链球菌黏附力的影响
    郑赛男 蒋丽 张雷 郝丽英 叶露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48-453.  doi:10.7518/hxkq.2016.05.003
    摘要 ( 814 )   HTML ( 10 )   PDF (937KB) ( 9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常见口腔链球菌属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及玻璃离子水门汀(GIC)之间的黏附力。方法  将光固化复合树脂和GIC样本表面梯度抛光,根据最终表面粗糙度不同分为300、200、100和10 nm组,使用AF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先锋菌(血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和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制作细菌改性探针,通过AFM获得力—距曲线测量细菌与树脂和GIC样本表面的黏附力。对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值进行方差分析,细菌黏附力进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同时采用Dunn’s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对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细菌的黏附力增大,4种细菌的黏附力均在300 nm的材料表面达到最大值;在10和300 nm组的GIC表面,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力由0.578 nN增加到2.876 nN。4种细菌在树脂表面的黏附力略大于GIC,先锋菌的黏附力略大于致龋菌,组间差异均在200和300 nm组时较明显。结论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力的影响较大,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GIC对细菌的黏附性较复合树脂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对致龋菌的影响小于先锋菌。

    脾络氨酸激酶-核因子κB调控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中癌痛相关环氧化酶2的机制研究
    林洁 王淼 吉阳 刘乐 高攀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54-458.  doi:10.7518/hxkq.2016.05.004
    摘要 ( 626 )   HTML ( 6 )   PDF (948KB) ( 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体外原代巨噬细胞诱导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究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环氧化酶2(COX-2)上调的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原代巨噬细胞,使用Cal27条件培养基(CM)刺激诱导形成口腔癌相关巨噬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检测原代巨噬细胞的纯度。使用小分子抑制剂分别抑制脾络氨酸激酶(Syk)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 blot检测COX-2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所诱导的原代巨噬细胞均特异性表达CD68蛋白。Cal27 CM刺激能够显著提高COX-2的表达(P<0.001);抑制Syk的磷酸化即能够进一步抑制NFκB-P65的磷酸化,从而导致COX-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抑制NFκB-P65的磷酸化不能抑制Syk的磷酸化但可以显著降低COX-2的表达(P<0.01)。结论  Syk-NFκB信号通路导致COX-2在口腔癌相关的巨噬细胞中高表达,靶定该信号通路可能是控制口腔癌相关癌痛的新方向。

    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形态特点及分析
    曾晓华 蔡巧玲 宫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59-462.  doi:10.7518/hxkq.2016.05.005
    摘要 ( 930 )   HTML ( 5 )   PDF (897KB) ( 5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性质。方法 获取健康成年比格犬第二前磨牙近中至第三前磨牙远中牙槽骨颊舌侧下牙槽神经管上方的完整牙槽骨块,制作硬组织切片后进行S100、神经丝蛋白(N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犬牙周膜中的神经分布。结果 犬牙周膜中分布的S100(+)组织呈以下几种形态:密集环形组织聚成不同直径的束状结构;条形纤维状伴行于管腔状结构;游离末梢状或椭圆形片层状深染结构。NFP(+)组织分布特点与S100(+)相似,但形态主要为不同直径条索状纤维结构,呈束状、游离末梢状或分枝状散布于牙周膜胶原纤维束中。结论 S10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初步判断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结构,NFP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比较神经轴突的粗细区分神经类型,从而有助于鉴定犬牙周膜中神经纤维的性质。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生物相容性实验
    赵哲珊 黄华 邱荣敏 韦克珍 李丽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63-467.  doi:10.7518/hxkq.2016.05.006
    摘要 ( 481 )   HTML ( 8 )   PDF (1033KB) ( 5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聚乳酸根管桩膜,进而制备聚乳酸桩膜浸提液,检测聚乳酸桩膜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用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培养HGF,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GF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毒性反应及活细胞率。将HGF接种于聚乳酸桩膜上,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HGF在聚乳酸桩膜上的生长情况。将聚乳酸桩膜植入到SD大鼠皮下,于第1、4、8、12周从动物背部取出植入材料及周围皮下组织,观察切口大体表现,并对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通过观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检验材料对局部组织炎症和异物反应的情况。结果 聚乳酸桩膜浸提液对HGF的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HGF可在聚乳酸桩膜上黏附和生长。皮下植入实验:实验组标本的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似,符合生物安全性要求。结论 通过溶剂挥发成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丹酚酸B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马玥 任嫒姝 付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68-473.  doi:10.7518/hxkq.2016.05.007
    摘要 ( 542 )   HTML ( 14 )   PDF (1069KB) ( 4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SalB)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第3代hPDLCs进行实验,运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酚酸B对hPDLCs增殖活性影响,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染色、骨钙素(OCN)mRNA表达来探讨丹酚酸B对h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丹酚酸B对hPDLCs增殖活性无影响。当丹酚酸B浓度为0.5、1、5 μmol·L-1时均能增加hPDLCs的ALP活性和OCN mRNA表达,与OI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丹酚酸B浓度为0.5、1、5 μmol·L-1时hPDLCs形成矿化结节数量明显高于OIM组。结论 适宜浓度的丹酚酸B能有效促进hPDLCs成骨分化。

    临床研究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陈传俊 陈晓阳 陈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74-477.  doi:10.7518/hxkq.2016.05.008
    摘要 ( 575 )   HTML ( 5 )   PDF (855KB) ( 4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 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 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修复前臂皮瓣供区缺损
    高政阳 蒋灿华 陈洁 吴立萌 任辉 龙富强 贺春瑞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78-482.  doi:10.7518/hxkq.2016.05.009
    摘要 ( 602 )   HTML ( 5 )   PDF (800KB) ( 5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关闭前臂皮瓣切取术后供区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对36例患者行桡侧前臂皮瓣切取后的供区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6岁,皮瓣大小为3.0 cm×5.0 cm~4.0 cm×6.0 cm。术后定期随访,对切口愈合、瘢痕增生及前臂外观等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测量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计算腕关节失能指数,并与术前对比,评估腕关节功能恢复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前臂皮瓣切取后产生的供区创面均采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顺利关闭而无需植皮。其中5例患者术后因切缘张力过大发生缺血性改变,表皮剥脱后色素丧失,但切口愈合未受影响。术后随访6~12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前臂切口均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偏、桡偏角度及腕关节失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桡侧蒂旋转推进筋膜皮瓣能够直接关闭中小型前臂皮瓣切取后供区缺损,术后外观满意且不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应用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技术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意义
    陈宏 方庆全 涂金花 蔡巧玲 张素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83-487.  doi:10.7518/hxkq.2016.05.010
    摘要 ( 963 )   HTML ( 6 )   PDF (831KB) ( 6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在诊断腮腺区肿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超声仪引导下,对285个腮腺区肿块进行细针穿刺,将穿刺标本制成细胞块,以进行病理学诊断。对非肿瘤性肿块采取保守治疗,囊肿与肿瘤性肿块采取手术治疗。对术后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ACC)与多形性腺瘤(PA)对应的细胞块行干细胞因子受体CD11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标本制作满意率为95.1%(271/285),诊断准确率为94.5%(256/271);诊断敏感度为87.0%(67/77),特异度为98.1%(157/160)。CD117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PA中为20.3%(25/123),AC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A,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腮腺区肿块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结合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黏膜下腭裂的形态分类与腭咽功能分析
    尹恒 郭春丽 石冰 李杨 李精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88-492.  doi:10.7518/hxkq.2016.05.011
    摘要 ( 1059 )   HTML ( 6 )   PDF (854KB) ( 12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测黏膜下腭裂患者的多项指标,以了解黏膜下腭裂的解剖形态与腭咽功能,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率。方法对2008—2014年就诊的276例黏膜下腭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术前腭咽功能、腭部形态、是否伴发唇裂、就诊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观察各指标与腭咽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76例患者中,术前腭咽闭合完全(VPC)者96例(34.78%),腭咽闭合不全(VPI)者151例(54.71%),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者29例(10.51%)。单纯黏膜下腭裂者196例(71.01%),伴发唇裂者80例(28.99%),伴发唇裂者较单纯的黏膜下腭裂者有更高的术前VPC率。黏膜下腭裂有不同的形态,完全具备Calnan三联征者仅103例(37.32%)。结论不同类型黏膜下腭裂的构成比和腭咽闭合率不同,需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与腭咽功能间的可能关系,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咀嚼肌肌电活动及咀嚼效率分析
    刘翠玲 杨丽媛 郑政 高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93-497.  doi:10.7518/hxkq.2016.05.012
    摘要 ( 1028 )   HTML ( 10 )   PDF (848KB) ( 8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肌电图及吸光光度法比较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以及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 对10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在适宜的垂直距离条件下,同时制作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3副全口义齿,分别记作义齿A、B和C。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记录患者戴用3副义齿在正中牙合大力咬合及咀嚼过程中的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图,记录肌电幅值,计算左右两侧咬肌和颞肌前束的不对称指数;用吸光光度法评价3副义齿的咀嚼效率;通过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中牙合大力咬合及咀嚼运动过程中,义齿B和义齿C的肌电幅值明显高于义齿A(P<0.05),义齿C的不对称指数最高,明显高于义齿A和B(P<0.05)。义齿B和C咀嚼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义齿A(P<0.05)。结论 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处建立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的肌电活动更强且更加平衡,有利于咀嚼肌功能的发挥,咀嚼效率较高。

    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陈维维 桑婷 黄臻 伍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98-501.  doi:10.7518/hxkq.2016.05.013
    摘要 ( 838 )   HTML ( 5 )   PDF (847KB) ( 5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在Herbst矫治器矫治前两周(T1期)、Herbst矫治器初戴入矫治时(T2期)、Herbst矫治器拆除时(T3期)及二期固定矫治器拆除时(T4期)时进行CBCT扫描,应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相关测量。结果1)14例患者(28侧颞下颌关节)在T3期出现髁突后上区外侧边缘高密度、内部区域低密度类似“新月形”的增生影像。2)T3-T2期、T4-T1期,髁突前后径平均增加了0.62、0.66mm(P<0.01);髁突头高度平均增加了0.54、0.53mm(P<0.01)。结论Herbst功能矫治器能促进髁突发生生长改建。

    口腔种植学专栏
    下颌平面角影响种植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邢维斌 郑淑贤 杨适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02-505.  doi:10.7518/hxkq.2016.05.014
    摘要 ( 481 )   HTML ( 11 )   PDF (866KB) ( 4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在不同下颌平面角角度下对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的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下颌平面角角度对种植体受力的影响规律,为临床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集3种不同下颌平面角(低角、均角、高角)CT数据,建立种植复合体有限元模型,设计正交实验方案,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 最优参数组合为:低角,4.8 mm,Ⅱ型骨。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种植体直径、下颌平面角角度、骨密度。结论 下颌平面角角度对种植体的稳固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咬合力的情况下,高角种植体所受应力最大,其次是均角,低角最小。

    新型剥离器与伞形剥离器行羊上颌窦黏膜剥离对比实验
    樊佳东 李岩峰 刘乐 韩奕诗 胡品 张月 包文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06-510.  doi:10.7518/hxkq.2016.05.015
    摘要 ( 444 )   HTML ( 9 )   PDF (853KB) ( 5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羊经牙槽突上颌窦底提升法,对比0.012型号、0.014型号镍钛双级上颌窦黏膜剥离器以及伞形剥离器剥离窦底黏膜的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1.5~2岁山羊24只,配伍组设计随机分成0.012型号组(A组)、0.014型号组(B组)、伞形剥离器组(C组),每组8只。建立动物模型,在上颌窦内提升冲顶后,3组分别向窦底的近中和远中剥离上颌窦黏膜至本器械的最大剥离限度或窦底黏膜穿孔时,测量剥离长度。结果 A组平均剥离长度为12.41 mm±4.35 mm,2例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B组平均剥离长度为23.38 mm±4.84 mm,1例出现上颌窦黏膜穿孔。C组平均剥离窦底黏膜长度是2.61 mm±0.30 mm。经方差分析计算得3组剥离上颌窦黏膜总体均值不全相同(P<0.01)。各组再行SNK法比较后得出,A、B、C组剥离窦底黏膜长度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钛双级上颌窦黏膜剥离器在行上颌窦黏膜剥离能获得较大的黏膜剥离范围。0.014型号弹性及刃适中、安全,能够大面积剥离窦底黏膜。

    龋病学专栏
    龋易感人群健康美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刘涛 程立 杨惠 王沪宁 房宏志 胡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11-515.  doi:10.7518/hxkq.2016.05.016
    摘要 ( 1884 )   HTML ( 36 )   PDF (941KB) ( 5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龋易感人群,提出一种全新的诊疗体系——健康美学管理。健康美学管理旨在恢复牙体美观的同时,考虑牙体、牙髓的保存,兼顾健康与美学,并达到个性化诊疗效果。健康美学管理的策略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龋病风险评估;2)早期龋探测;3)数字化微笑设计;4)微创技术;5)龋病行为管理及医患沟通平台。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健康美学管理的流程和方案进行阐释。

    3D激光扫描显微镜下牙本质龋微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许立侠 徐红梅 朱晓英 孙丽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16-520.  doi:10.7518/hxkq.2016.05.017
    摘要 ( 727 )   HTML ( 9 )   PDF (1004KB) ( 7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3D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牙本质龋的微结构,为临床上龋病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6颗新鲜拔除的有龋坏的第三磨牙,均制备成横剖面标本,在3D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进行光学、激光彩色及3D形貌图的观察。结果  在样本整体结构中,光镜下可见病变组织的轮廓,激光彩色镜下较清晰分辨两层牙本质病变;在微结构中,激光彩色图下可以观察到透明层牙本质小管部分闭合,脱矿层管周和管间牙本质数目较少,细菌侵入层管周和管间牙本质均破坏,相邻小管融合,呈串珠样和椭圆形病灶,坏死崩解层无正常牙本质结构。3D形貌图下可根据颜色的不同观察到四层结构。结论  3D激光扫描显微镜能够分辨牙本质龋的两层病变组织结构,观察到牙本质四层结构中牙本质小管、管周、管间牙本质的不同改变,是观察牙本质微结构的有力工具。同时牙本质龋微结构的形态对临床上龋病的防治及相关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对根面牙本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
    唐成芳 阮建平 朱勇 李子夏 左艳萍 徐红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21-525.  doi:10.7518/hxkq.2016.05.018
    摘要 ( 473 )   HTML ( 7 )   PDF (967KB) ( 5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MNE)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的效果。方法 将根面牙本质块根据pH循环中所用实验溶液随机分为去离子蒸馏水(DDW)组,氟化钠(NaF)组,4%、8%和12%PMNE组,试件进行为期8 d的pH循环。显微CT选区测定各组未脱矿牙本质和脱矿牙本质的牙本质矿物密度(DMD)及两者DMD差值(ΔDMD),扫描电镜下观察pH循环后牙本质表面形貌。结果 PMNE各组和NaF组ΔDMD均显著低于DDW组(P<0.05),且8%PMNE组和12%PMNE组ΔD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4%PMNE组,高于NaF组(P<0.05)。扫描电镜见PMNE组牙本质小管不全暴露,小管开口程度明显小于DDW组,大于NaF组。结论 PMNE可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减缓酸对DMD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抗龋活性。8%PMNE即可达到较好抑制脱矿的效果。

    综述
    DNA甲基化在调节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申玉 杨璞 郝晋 经典 唐舸 赵志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26-530.  doi:10.7518/hxkq.2016.05.019
    摘要 ( 640 )   HTML ( 10 )   PDF (800KB) ( 7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细胞分化、增殖、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干细胞在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特异性基因发生去甲基化进而表达上调,而与干细胞多能分化潜能相关的基因发生高甲基化进而表达抑制。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动态变化和平衡,对于协调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和抑制不和谐的分化表型具有重要作用,是干细胞成骨分化的重要保证。成骨分化中甲基化修饰机制的异常不仅会影响干细胞的正常成骨分化功能,并且与多种骨骼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受DNA甲基化修饰调控的相关基因和调控机制的新进展,以及DNA甲基化修饰异常可能导致的骨骼疾病。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中眶下神经损伤的研究现状
    苏佳楠 徐兵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30-533.  doi:10.7518/hxkq.2016.05.020
    摘要 ( 828 )   HTML ( 8 )   PDF (684KB) ( 8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颧上颌复合体(ZMC)骨折是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除了面部凹陷、复视等临床症状外,还常常因损伤邻近的眶下神经导致患侧下睑、颧面部、鼻、上唇皮肤及黏膜的感觉异常。本文对眶下神经损伤的解剖基础、ZMC骨折中眶下神经损伤的诊断和评估、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手术机器人系统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及发展
    朱建华 郭传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34-538.  doi:10.7518/hxkq.2016.05.021
    摘要 ( 525 )   HTML ( 12 )   PDF (702KB) ( 5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以其微创、精准、安全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颅颌面外科传统手术严重影响美观。机器人辅助手术延伸了医生的视觉范围和可操作空间,提高了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文对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上颌第一磨牙远颊双根管1
    崔平平 王晓雅 于建 孙钦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39-540.  doi:10.7518/hxkq.2016.05.022
    摘要 ( 872 )   HTML ( 17 )   PDF (787KB) ( 7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样,近颊根双根管发生率较高,而远颊根少有双根管报道。本文报道1例具有5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其中近颊及远颊根各2个根管)。

    上颌前磨牙腭中缝异位伴颏部多生牙1
    周子琦 罗俊 李志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41-543.  doi:10.7518/hxkq.2016.05.023
    摘要 ( 654 )   HTML ( 8 )   PDF (718KB) ( 5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齿异位的情况临床中较常见,大多数异位牙发生于原牙位周围,牙齿远距离异位罕见。本文报道1例上颌前磨牙腭中缝异位伴颏部多生牙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教学探索
    基于同伴教学法的新型口腔医学教学模式
    刘程程 周学东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544-547.  doi:10.7518/hxkq.2016.05.024
    摘要 ( 530 )   HTML ( 14 )   PDF (811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伴教学法是当前国际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对同伴教学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尝试建立了基于同伴教学法的新型口腔医学教学模式。本文目的在于探寻更加有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培养高水平的口腔医师,以适应新形势下口腔医疗卫生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