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磊, 向中正, 李一, 郭伟, 杨凯, 王军, 孙志军, 任国欣, 张建国, 孙沫逸, 冉伟, 黄桂林, 唐瞻贵, 李龙江. 头颈部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6): 619-628. |
[2] |
岳蔷薇, 徐乐, 张东升. 基于YTHDC2、IGF2BP2和HNRNPC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N6-甲基腺苷风险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评估[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 40(6): 704-709. |
[3] |
冯晓东. 直接或间接靶向YAP/TAZ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策略选择[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9(5): 493-500. |
[4] |
朱震坤, 王羽裳, 徐欣. 沉默热休克蛋白27基因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 38(2): 139-144. |
[5] |
杨利洒,石从郁,梁宇豪,刘曈,侯笑茹,田旭东,王晓毅. 头颈部鳞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共表达基因及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7(5): 516-520. |
[6] |
吴莉玲,高清平,扶琼瑶,耿坤.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龋相关性因素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7(1): 87-91. |
[7] |
崔广学,高晓磊,梁新华.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5): 544-551. |
[8] |
李鹏, 李文鹿, 齐金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通过整合素αvβ3-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和7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4): 398-403. |
[9] |
高晓磊, 梁新华, 汤亚玲. 头颈部肿瘤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6(1): 92-98. |
[10] |
崔广学, 高晓磊, 梁新华. 人乳头瘤状病毒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7, 35(2): 187-191. |
[11] |
陈宏 方庆全 涂金花 蔡巧玲 张素花. 应用细针穿刺制作细胞块技术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意义[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4(5): 483-487. |
[12] |
刘国林 闫威 史炳霞. 口腔颌面-头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4): 452-454. |
[13] |
张杰 张建国 宋铁砾 郑磊 黄明伟. 经CT引导头颈部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的植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6(01): 8-9. |
[14] |
马三成,胡静,赵今,PaulSpeight.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2(05): 423-425. |
[15] |
毛驰,俞光岩,彭歆,郭传瑸,黄敏娴,张益. 144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的临床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0(06): 423-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