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0-04-20
  • 专家论坛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
    周学东 施文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15-11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1
    摘要 ( 1375 )   HTML ( 29 )   PDF (143KB) ( 14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于CT数据的三维配准技术在正畸中的应用
    刘东旭 刘洪 吕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19-12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2
    摘要 ( 954 )   HTML ( 4 )   PDF (628KB) ( 8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目前医学三维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与临床需求,重点从口腔医学尤其是从口腔正畸学角度说明三维图像特征性标志点配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临床研究分类阐述配准技术在探索正畸作用机制和评价正畸治疗效果中的作用。通过治疗前后的CT数据配准,评价正畸治疗后牙齿的移动形式,牙槽骨的改建状况,以及软组织的适应性改变。三维配准技术为研究正畸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手段,对于促进口腔医学临床三维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础研究
    类骨质羟磷灰石和自体骨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
    张卫群 王宜人 巢永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24-12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3
    摘要 ( 937 )   HTML ( 2 )   PDF (403KB) ( 5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类骨质羟磷灰石(SBR)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该替代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实验动物双侧下颌骨内侧形成10 mm×10 mm×2 mm大小的临界性缺损,左侧骨缺损按照1∶1比例植入SBR和自体骨,右侧骨缺损内分别植入自体骨或缺如,术后2、4、8周取标本,进行大体标本、X线、组织学和Masson新三色染色法的形态学分析。结果生物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自体骨混合能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愈合。骨髓细胞很容易在该材料表面黏附,自体骨的加入更有利于新骨长入材料的孔隙中,分化增殖,形成骨基质,并钙化成熟。结论SBR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自体骨的加入更有利于早期成骨和替代材料的自我改建的完成。

    涎腺导管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
    王卫红 王春艳 边莉 夏斌 胡瑶瑶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28-13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4
    摘要 ( 1480 )   HTML ( 4 )   PDF (499KB) ( 6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SDC好发于腮腺,术前多有面瘫表现,复发3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界限不清,可伴有类结晶形成。VEGF、CK、GCDFP-15及C-erBb-2均呈阳性表达,多数病例AR呈阳性表达。结论SDC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肿瘤,类似乳腺导管癌。GCDFP-15、AR及C-erBb-2对SDC的病理学诊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3种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陈蕾 雷慧云 徐国富 梁霄鹏 李继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32-13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5
    摘要 ( 1069 )   HTML ( 0 )   PDF (446KB) ( 5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观察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的粘接界面,比较各种黏固剂的粘接性能。方法将15颗牙分成3组,分别用Rely X luting、Panavia F、Paracore 5 mL粘接纤维桩,实验牙纵剖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纤维桩冠1/3、中1/3及根尖1/3处牙本质黏固剂界面,并分别测量混合层厚度。结果1组牙本质黏固剂界面未发现明显混合层,2组与3组可发现明显混合层,且3组可发现树脂突及粘接性侧枝。从根尖方向冠方,1组粘接界面裂隙逐渐缩小,而2组与3组混合层逐渐增厚。结论全酸蚀树脂黏固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粘接性能较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黏固剂、自酸蚀树脂黏固剂优越。

    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诱导成骨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信号通路研究
    杨谛 仇丽鸿 李任 李子木 李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35-13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6
    摘要 ( 1107 )   HTML ( 1 )   PDF (348KB) ( 4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LPS)诱导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和IL-6 mRNA的影响,探讨根尖周病变牙槽骨吸收的可能病理机制。方法成骨细胞MG-63经PD98059和SB203580预处理1 h后,加入牙髓卟啉单胞菌LPS作用6 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β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D98059预处理后,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表达IL-1β mRNA的水平下降。SB203580预处理后,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表达IL-1β mRNA和IL-6 mRNA水平均下降。结论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细胞表达IL-1β mRNA依赖ERK1/2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表达IL-6 mRNA依赖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
    张璇 龙铟 李红燕 李晓娟 丁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39-14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7
    摘要 ( 1136 )   HTML ( 1 )   PDF (244KB) ( 5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地区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收集陕西地区10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9例牙周健康对照组的颊黏膜拭子,用Chelex-100方法提取全基因组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雌激素α和β受体基因型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在ER-α受体XbaⅠ基因型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慢性牙周炎组XX型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此差异显著,男性患者中未见不同;ER-β受体RsaⅠ和AluⅠ基因型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未见差异。结论慢性牙周炎易感性与雌激素XbaⅠ基因型分布相关,汉族女性群体中ER-α受体XX基因型可能为慢性牙周炎的易感因子。

    4种不同类型颌间牵引对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胡敏 相亚宁 李洪 郭克峰 王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45-14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8
    摘要 ( 1315 )   HTML ( 3 )   PDF (158KB) ( 6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4种不同类型的颌间牵引(颌间Ⅱ类长牵、颌间Ⅱ类短牵、颌间Ⅲ类长牵、颌间Ⅲ类短牵)情况下髁突和关节盘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Mimics、Ansys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颞下颌关节(TMJ)和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左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4种颌间牵引对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颌间牵引情况下髁突和关节盘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工况一和二作用下髁突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即髁突前斜面为压应力集中区,后斜面则主要为拉应力。工况三和四作用下髁突应力分布规律也很相似,髁突前斜面主要存在拉应力,后斜面则主要存在压应力。工况一和二作用下髁突的位移总体是向前向下移动,同时顺时针旋转;工况三和四作用下髁突的位移总体是向后向上移动,并逆时针旋转。结论颌间Ⅱ类长牵和短牵及Ⅲ类长牵和短牵应力分布规律相似,相同力值牵引时短牵的力量柔和。颌间Ⅱ类牵引总体位移向前下,髁突发生顺时针旋转;Ⅲ类牵引时总体位移向后上,髁突发生逆时针旋转。

    临床研究
    不同质量分数乙二胺四乙酸糊剂对根管壁不同区域玷污层的去除效果评价
    张朝良 高姗姗 李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49-15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09
    摘要 ( 1244 )   HTML ( 1 )   PDF (620KB) ( 6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乙二胺四乙酸(EDTA)糊剂去除根管壁玷污层的效果以及对根管壁的腐蚀作用。方法选择60颗离体单根管牙,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6组,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EDTA糊剂对根管进行处理,分别为5%、10%、15%、17%和20%EDTA糊剂,另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处理时先将EDTA糊剂输送进根管内,作用3 min后以5.25%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次氯酸钠溶液用量为5 mL。处理后将牙根沿颊舌向纵向劈开,用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不同部位玷污层的去除效果和牙本质的腐蚀状况,分别进行评分。结果随着EDTA糊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根冠1/3、根中1/3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加。15%EDTA糊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根冠1/3和根中1/3的玷污层,根尖1/3去除效果稍差;对根管壁无明显的腐蚀破坏现象。17%和20%的EDTA糊剂对玷污层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根管壁的结构造成了一定的腐蚀破坏。结论经不同质量分数的EDTA糊剂处理,根管壁玷污层的去除效果不同;质量分数大于17%的EDTA糊剂会对根管壁造成腐蚀。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周宏志 胡开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53-15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0
    摘要 ( 1437 )   HTML ( 12 )   PDF (477KB) ( 9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第一阶段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1组),分析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建立预先判断牙齿拔除难度的评估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第二阶段另外选择450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第2组),术前判断拔牙难度和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术后疼痛的临床干预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给予术前用药或牙槽窝局部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难度、拔牙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拔牙难度和拔牙时间是与术后疼痛相关最为紧密的因素,手术后期疼痛还与局部感染因素(牙齿龋坏)以及女性月经周期相关。实施临床干预模式后,第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和止痛药服用量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实施基于术前拔牙难度判断的围手术期药物的合理控制,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个体化预防,减轻或避免术后疼痛,有助于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

    超声冲洗对感染根管内毒素的灭活及清除作用
    刘桂香 王青 窦慧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58-16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1
    摘要 ( 1303 )   HTML ( 7 )   PDF (170KB) ( 6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超声冲洗对感染根管内毒素的灭活及清除作用。方法选择因严重慢性根尖周炎拔除的具有双根管的离体上颌前磨牙10颗,常规开髓,用改良双敞法预备根管,将3%过氧化氢溶液30 μL注入根管,行超声振荡,每根管振荡2 min,分别于根管预备后和超声振荡后取样,测量内毒素活性。另外在临床患者中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双根管上颌前磨牙10颗,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后以无菌蒸馏水为介质进行超声冲洗,每根管均冲洗2 min,分别于根管预备前、根管预备后和超声冲洗2 min后根管取样,测量内毒素活性。内毒素活性的测定采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并对超声处理前后根管内毒素活性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离体牙超声振荡前,根管内毒素的活性平均为4.069 EU·mL-1,超声振荡后为16.410 EU·mL-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振荡后内毒素活性明显升高。临床样本中,根管预备前、根管预备后和超声冲洗后根管内毒素的平均活性分别为44.860、4.099、0.116 EU·mL-1,根管预备前与根管预备后内毒素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管预备后内毒素活性明显下降;根管预备后与超声冲洗后内毒素活性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冲洗后内毒素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在模拟临床操作的条件下,采用口腔科超声根管治疗仪进行超声冲洗可以明显增强根管冲洗液清除感染根管内毒素的作用,但不能增强根管冲洗液灭活感染根管内毒素的作用。

    13~23岁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锥度的初步研究
    潘莉 章润贞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62-16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2
    摘要 ( 1083 )   HTML ( 2 )   PDF (290KB) ( 6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第二前磨牙单根管的初始锥度。方法收集牙体完整的13~23岁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23颗,采用显微CT对标本从根尖向冠方进行断层扫描,将每个根管平均分为3段,通过3ddoctor软件测量根管的近远中向管径及颊舌向管径,计算这3个水平段颊舌向和近远中向根管锥度。结果根管近远中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06、0.08、0.07,颊舌向锥度由根冠至根尖分别为0.32、0.21、0.25。颊舌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远中向3段锥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23岁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锥度变化明显,最小的锥度在根中1/3。近远中向锥度较颊舌向小,但根管上下差别不大。

    成人正畸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
    陆卉 周慧敏 宋晓波 孙境庐 刘红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66-16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3
    摘要 ( 1123 )   HTML ( 4 )   PDF (258KB) ( 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成人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器戴入后,其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早期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11例,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P.gingivalis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P.gingivalis的检出率和构成比。分析牙周临床指标和P.gingivalis的检出率、构成比在不同观察时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在矫治器戴入后均比戴入前明显升高(P<0.05)。探诊深度在矫治器戴入1个月后升高(P<0.05),3个月后下降至基线水平。试验中未发现有探诊深度大于2 mm的患者,也未发现有附着丧失的患者。在3次检测中,P.gingivalis检出率均为45.5%,而P.gingivalis构成比的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引发成人正畸患者口内局部菌斑堆积,菌群中P.gingivalis增殖,出现轻度牙龈炎。

    一种复方消毒喷雾剂对印模及石膏的消毒效果观察
    江帆 于海洋 肖晓蓉 高姗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70-17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4
    摘要 ( 1120 )   HTML ( 2 )   PDF (215KB) ( 6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一种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方消毒喷雾剂对染菌藻酸盐印模及超硬石膏模型的消毒效果。方法在藻酸盐印模和超硬石膏模型表面分别均匀涂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变异链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后,采用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成分的不同质量浓度的复方消毒喷雾剂(实验组)和碘伏消毒液(对照组)喷涂消毒5、10和15 min,然后进行取样、接种、培养后进行菌落形成单位计数,以杀灭对数值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 000 mg·L-1复方消毒喷雾剂作用10 min以上可以有效杀灭印模和石膏表面的所有微生物。在作用时间相同情况下,同质量浓度消毒液对印模和石膏表面的消毒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对印模表面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石膏表面。结论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为主要成分的复方消毒喷雾剂是有效的印模及模型消毒剂。

    压接技术对蜡熔模边缘适合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丁伟山 黄爱玲 胡以俊 杜朝霞 王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74-17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5
    摘要 ( 996 )   HTML ( 2 )   PDF (136KB) ( 4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压接作用在蜡熔模制作时对蜡熔模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制作模拟后牙全冠外形的标准代型及圆管,然后分别采用压接法(实验组)和滴蜡法(对照组)各制作12个蜡熔模,测量蜡熔模制作完成尚未脱离代型、脱离代型0.5 h、脱离代型24 h后蜡熔模与代型的垂直边缘缝隙和水平边缘缝隙,计算完全边缘缝隙。结果蜡熔模在制作完成尚未脱离代型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完全边缘缝隙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0.5 h与放置24 h相比较,实验组、对照组蜡熔模的完全边缘缝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压接技术可提高蜡熔模的边缘适合性,蜡熔模的放置时间会影响蜡熔模的边缘适合性。

    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解剖的显微CT研究
    刘成霞 李文 郑庆华 耿宁 孙拓祺 黄定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77-18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6
    摘要 ( 1164 )   HTML ( 2 )   PDF (262KB) ( 6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人离体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选择离体下颌恒切牙拍摄近远中向X线片,选出双根管牙33颗,对距根尖6 mm以内的牙根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扫描层厚20 μm,每颗牙齿获得扫描截面300个。通过三维重建观察牙根管间峡区的解剖形态。记录距根尖1、2、3、4、5、6 mm处各截面根管数目及管间峡区的出现情况,并测量根管壁的最小厚度。结果所有双根管下颌恒切牙都存在管间峡区,完全峡区占49.7%,部分峡区占4.5%。距根尖6 mm内各截面管间峡区的出现率为10.0%~85.5%,卡方检验显示距根尖1~6 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根尖3~6 mm处管间峡区出现率较高,以5 mm处最高,为85.5%。距根尖6 mm以内的根管壁最小厚度均小于0.5 mm。结论下颌恒切牙管间峡区的出现率较高,根管壁最小厚度位于峡部,在临床进行根管治疗和牙髓外科手术时应引起重视。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定位分析
    吴军 王国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81-18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7
    摘要 ( 1200 )   HTML ( 4 )   PDF (304KB) ( 4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牙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的骨桥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方法选取18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对植骨部位进行牙三维CT扫描,将牙槽突裂隙分割后对植入骨进行定位。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近远中向上骨桥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向上唇侧的骨桥数多于腭侧骨桥数(P<0.001);垂直向上,植入骨的骨桥主要存在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而鼻底及近牙槽嵴顶的骨桥数量较少(P<0.05)。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骨桥的位置主要位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处,且唇侧的骨量明显多于腭侧的骨量。

    专栏论著
    人牙周膜细胞群多向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刘娟 赵红宇 轩东英 谢宝仪 章锦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85-18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8
    摘要 ( 1098 )   HTML ( 4 )   PDF (670KB) ( 6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群(hPDLP)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的潜能,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群,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记CD146和STRO-1的表达;利用茜素红、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hPDLP的多向分化标志。结果第1代hPDLP的CD146和STRO-1阳性率分别是27.20%±3.98%和4.23%±4.08%;经矿化诱导可以形成矿化结节,有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可见特异性脂滴形成,特异性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生受体2(PPARγ2)和脂蛋白脂酶(LPL)表达上调。第8代hPDLP相对第1代的矿化能力没有差异,但成脂方向分化潜能减弱。结论体外培养的hPDLP具有向成骨和成脂样细胞分化潜能,第1~3代细胞群明显具有牙周膜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优势。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关同源异型盒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夏辉 李龙江 韩波 潘剑 高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90-19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19
    摘要 ( 1002 )   HTML ( 8 )   PDF (400KB) ( 5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正常腺体中同源异型盒基因的表达差异,认识该基因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设立6组严格配对的腺样囊性癌/癌旁腺体标本及2组腺样囊性癌细胞株/癌旁腺体标本,采用定制的含232条人类同源异型盒基因探针的Oligo芯片进行分析,归纳2组间差异基因信息。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高度可疑的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关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mRNA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找出明显异常表达的同源异型盒基因。结果组织样本出现上调的同源异型盒基因67条,下调基因54条;细胞样本中出现上调的同源异型盒基因12条,下调基因15条;同时出现在组织及细胞样本中的上调基因1条(TGIF);下调基因7条,出现频数较高的为EVX1、PITX1。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TGIF、EVX1在ACC-M与正常腺体组织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同源异型盒基因作为细胞正常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基因,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不同方法制备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对Tca8113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
    郅克谦 徐燕 任文豪 高岭 赵璐 杨勇 张引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95-19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0
    摘要 ( 981 )   HTML ( 2 )   PDF (175KB) ( 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舌癌的可行性,并选择较优的抗原负载方式。方法分别采用弱酸洗脱法、反复冻融法制备Tca8113细胞抗原,并分为3组:弱酸洗脱抗原组、反复冻融抗原组、对照组(不加肿瘤抗原)。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DCs,分离出T淋巴细胞。以不同效靶比将DCs和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测光密度值,计算刺激指数。DCs抗原负载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以不同效靶比加入预先接种了Tca8113细胞的培养板。MTT法测光密度值,计算杀伤率。结果2种方法体外成功地构建了DCs疫苗,抗原致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弱酸洗脱组优于反复冻融组。DCs疫苗可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有效的杀伤Tca8113细胞,并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DCs疫苗致敏T淋巴细胞能够有效的杀伤Tca8113细胞,酸洗脱抗原冲击致敏的DCs疫苗在舌癌的免疫治疗中优于冻融抗原。

    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口腔优势菌的抗菌活性测定
    李艳红 刘娟 杨丽川 张灿华 李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199-20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1
    摘要 ( 839 )   HTML ( 0 )   PDF (213KB) ( 4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初步确定其在口腔临床的药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厌氧菌药物敏感试验———琼脂稀释法,测定6种云南天然药物对21株口腔临床常见优势菌模式株、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结果6种药物对21株实验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10株致龋菌的MIC值范围:苏木为5~10 mg·mL-1;其他5种药物(丽江山慈菇、滇龙胆、诃子、龙血竭、杜仲)均大于20 mg·mL-1。对11株牙髓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常见优势菌的MIC值范围:苏木均小于等于0.062 5 mg·mL-1;诃子为10~20 mg·mL-1;其他4种实验药物均大于20 mg·mL-1。结论6种药物在口腔细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牙周膜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定向诱导分化实验
    贺慧霞 刘洪臣 王东胜 曹均凯 张海钟 鄂玲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03-20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2
    摘要 ( 943 )   HTML ( 1 )   PDF (540KB) ( 6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潜能,分析其分化过程中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PDLSCs,用成脂诱导液连续诱导21 d,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诱导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分析其表面脂肪细胞特异性标志———低密度脂蛋白(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时相及表达量,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分泌情况。结果诱导21 d,诱导细胞呈脂肪细胞样圆形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胞浆中大量脂肪细胞特征性脂滴。流式分析结果显示,有96.54%的PDLSCs向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表达脂肪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LPL mRNA和PPAR-γmRNA及PPAR-γ蛋白,且随诱导时间延长PPAR-γ蛋白表达量增加。诱导细胞产生油红O阳性染色的脂滴。结论人PDLSCs在适当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样细胞,并具有脂肪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具有可塑性。

    纤维调节素在人类牙周细胞损伤愈合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钱虹 黄群 肖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08-21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3
    摘要 ( 1079 )   HTML ( 1 )   PDF (200KB) ( 5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纤维调节素在牙周细胞损伤愈合中的表达,探讨纤维调节素在牙周损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类牙周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在培养了牙周细胞的载玻片上做损伤细胞的圆形创口,建立牙周细胞损伤模型,跟踪观察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纤维调节素在牙周细胞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结果牙周细胞损伤后第1天,纤维调节素较强表达于损伤边缘新移行的细胞;随后,纤维调节素对损伤区新近移行的细胞的表达强于创口周围的细胞。结论纤维调节素强烈表达于损伤区新近移行的牙周细胞,可能参与牙周损伤愈合的早期活动。

    多次烧结对Cercon饰面瓷磨损特性的影响
    高清平 巢永烈 翦新春 郭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11-21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4
    摘要 ( 1035 )   HTML ( 2 )   PDF (317KB) ( 5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多次烧结对Cercon全瓷饰面瓷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模拟口腔环境,观察多次烧结后Cercon饰面瓷的磨损行为。实验中测量磨斑宽度以比较磨斑大小;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磨斑形貌。结果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加,Cercon饰面瓷磨斑增大;磨斑宽度和烧结次数间存在着正相关(P<0.01);磨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和AFM观察结果发现,随着烧结次数增多,犁沟减少,组织缺隙明显。结论多次烧结可以降低Cercon全瓷饰面瓷抗磨损性能,磨损模式有向严重磨损发展的趋势。

    机械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Oster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
    赵艳红 李洪发 王春玲 郑朝 付雅丽 魏福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14-21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5
    摘要 ( 1041 )   HTML ( 3 )   PDF (490KB) ( 6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在机械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Osterix(Osx)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Osx与正畸牙周组织骨改建的关系。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离心加力装置对细胞分别加载1、2、4、6、8、12 h的机械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Os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人牙周膜细胞中,Osx mRNA表达微弱,蛋白未见表达;在机械力加载4 h后,Osx mRNA表达开始明显增强(P<0.01),蛋白呈现弱表达(P<0.05);加载8 h时,Osx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持续增加至加力12 h。同时,加力4 h后,少量细胞的胞质内开始呈现微弱的绿色荧光;12 h后,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核内。结论机械力可诱导人牙周膜细胞Osx表达增强及活化。Osx可能参与了细胞内生物力学信号的转导,从而可能在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例报告
    安氏Ⅱ类一家系分析
    张晓歌 杨帆 陈琳 陈嵩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19-22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6
    摘要 ( 1498 )   HTML ( 1 )   PDF (237KB) ( 5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氏Ⅱ类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关于安氏Ⅱ类家系的报道较为少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发现1例安氏Ⅱ类一家系(7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

    1例唇腭裂术后心前区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熊茂婧 龚彩霞 周小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21-22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2.027
    摘要 ( 1179 )   HTML ( 2 )   PDF (84KB) ( 5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18岁女性唇腭裂患者于术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运用心理咨询相关理论及技术进行临床治疗及心理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读者、作者、编者
    中国口腔医学大事年表(二)
    付天星 文平 吴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2):  223-228. 
    摘要 ( 659 )   HTML ( 2 )   PDF (142KB) ( 18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