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 专家论坛
    HX直丝弓矫治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
    白丁 罗颂椒 陈扬熙 赵志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29-23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1
    摘要 ( 1511 )   HTML ( 10 )   PDF (1307KB) ( 11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X直丝弓矫治器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经过10多年的临床研究和试制,在中国正常人牙特征基础上开发的一套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一种直丝弓矫治器,设计包含倾斜、转矩、内外收展、抗倾斜和旋转、过矫正的直丝弓托槽和颊面管,与目前世界上使用广泛的Roth直丝弓矫治器有一定的差异,更适于中国人。经过临床上的长期应用、经验总结和提炼,已形成具有华西特色的HX直丝弓矫治技术,这有助于正畸医生完善矫治技艺,提升矫治目标。

    基础研究
    苦参碱对腺样囊性癌细胞周期阻滞和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影响
    赵军方 谢伟红 李新明 陈万涛 孙明磊 方政 孙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34-23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2
    摘要 ( 1137 )   HTML ( 7 )   PDF (238KB) ( 5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25、0.50、0.75、1.00 mg·mL-1)苦参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苦参碱作用48 h后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改变;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苦参碱作用后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使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苦参碱作用后h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碱对ACC-M细胞有明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同时显著下调hTERT基因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与苦参碱下调hTERT基因表达有关。

    不同冲洗剂对桩腔预备后牙本质清洗能力及树脂突的影响
    茅彩云 顾新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37-24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3
    摘要 ( 1160 )   HTML ( 6 )   PDF (529KB) ( 7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冲洗剂对桩腔预备后根管内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去除和牙本质小管开放的影响。方法将30个完成根管充填的上颌前牙经桩腔预备后,根据根管冲洗剂不同随机分成A、B、C 3组。A、B、C组分别使用3%过氧化氢(H2O2)、15%乙二胺四乙酸(EDTA)、15%EDTA加3%次氯酸钠(NaClO)作为冲洗剂。冲洗后每组选取8个标本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和牙本质小管开放情况,另选2个标本在粘接纤维桩后用于观察树脂突。结果A、B、C组牙本质清洁效果(Berg值)分别为3.89±0.36、1.77±0.30、1.25±0.21;牙本质小管直径分别为(2.53±0.19)、(3.11±0.23)、(3.83±0.52)μm。3组间牙本质表面清洁效果和牙本质小管开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明显的牙本质过蚀。各组间的树脂突形成有很大差异,以B组最优。结论桩腔预备后用15%EDTA冲洗桩腔能有效去除玷污层,使牙本质小管开放,利于树脂黏固剂有效渗入牙本质小管和胶原纤维网。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和纯化
    李昂 谢红帼 梁平 朱春晖 石建峰 饶国洲 苟建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41-24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4
    摘要 ( 1578 )   HTML ( 3 )   PDF (542KB) ( 6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并鉴定、纯化其表达产物。方法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15b-Fim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感受态细胞;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以抗6×His Tag单克隆抗体为一抗,Western blot鉴定、Co2+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克隆的FimA基因序列及插入表达载体中的FimA序列均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呈现100%同源性;IPTG诱导后Western blot鉴定4.1×104处有目的蛋白表达;Co2+柱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化的高浓度FimA蛋白。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15b-Fim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成功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制备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研制开发预防牙周炎的亚单位蛋白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生存素基因在三氧化二砷诱导腺样囊性癌-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张斌 牟海滨 徐旭光 刘伟 胡那日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46-24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5
    摘要 ( 1132 )   HTML ( 0 )   PDF (595KB) ( 6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体外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类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检测此过程中ACC-2内生存素(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As2O3不同处理条件下对ACC-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观察As2O3诱导的各组ACC-2细胞的凋亡率。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As2O3作用下ACC-2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其抑制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凋亡率也呈相同的趋势。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s2O3作用下ACC-2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抑制程度也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As2O3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使体外培养的ACC-2细胞生长受抑制,受抑制的ACC-2细胞内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推测Survivin基因在As2O3诱导的ACC-2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5种牙体修复材料对L929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王学 章非敏 刘梅 殷雪萌 顾宁 光寒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50-25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6
    摘要 ( 1148 )   HTML ( 0 )   PDF (225KB) ( 4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及临床常用口腔修复材料对L929细胞致凋亡作用。方法提取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及其他4种口腔材料的浸提液作用于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细胞死亡类型进行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对细胞周期均无特殊影响,新型陶瓷组凋亡率与阴性组接近(P>0.05)。树脂组凋亡率最高,细胞坏死水平也显著提高,与新型陶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陶瓷组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与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硅藻土可切削陶瓷无明显细胞毒性,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口腔鳞状细胞癌线粒体DNA高变Ⅱ区及高变Ⅲ区突变的功能意义
    王耀钟 贾暮云 袁荣涛 韩国栋 卜令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54-256.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7
    摘要 ( 1288 )   HTML ( 1 )   PDF (249KB) ( 4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线粒体DNA(mtDNA)复制控制区D环(D-loop)区的高变Ⅱ区(HVR Ⅱ)及高变Ⅲ区(HVR Ⅲ)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为对照,对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的mtDNA D-loop HVR Ⅱ区及HVR Ⅲ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在7例患者的癌组织、旁组织、正常组织样本中共发现82个(56种)核苷酸改变,其中51个(26种)为核苷酸多态性改变;3个肿瘤组织样中共发现31个(30种)突变,其中21个位于HVR Ⅱ区及HVR Ⅲ区范围内;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未发现突变;口 鳞状细胞癌的mtDNA D-loop HVR Ⅱ区及HVR Ⅲ区突变率为42.9%(3/7)。结论mtDNA D-loop HVR Ⅱ区及HVR Ⅲ区的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相关,为寻找新的肿瘤基因诊断和肿瘤遗传易感性的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BcaCD885细胞体外的杀伤作用
    孙明磊 王昌美 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57-26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8
    摘要 ( 1027 )   HTML ( 0 )   PDF (224KB) ( 5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PYM-CH-NP)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颊鳞癌细胞系Bca-CD885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PYM-CH-NP和平阳霉素(PYM)在7个时间点(1~7 d)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杀伤效应,计算各时间点2种剂型的半数抑癌率浓度值(IC50)、抑癌率和药物抗肿瘤作用强度的相对值(RAA),选择药物作用后第5天观察量效关系。结果PYM-CH-NP和PYM对Tca8113和BcaCD885均有较强的抑癌作用,其抗癌效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结论改型后的PYM-CH-NP保留了PYM的抗癌活性,且具有缓释性,作用于肿瘤时可以维持周围有效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氟离子对2种牙科用钛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曹博玮 陈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61-26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09
    摘要 ( 1306 )   HTML ( 1 )   PDF (1443KB) ( 8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模拟口腔环境下,探讨氟离子对Ti-12Zr合金和Ti-6Al-4V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2种钛合金在含有不同浓度NaF(0%、0.05%、0.1%、0.2%)的酸性人工唾液(pH=4.0)电解池中测得极化曲线;然后将试件浸泡于恒温的实验溶液中,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各组试件的表面形貌。结果2种钛合金在酸性人工唾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极化电阻随着NaF浓度的升高而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随着NaF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当NaF浓度高于0.1%时2种钛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极化电阻以及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明显(P<0.05);同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当NaF浓度高于0.1%时2种钛合金表面开始发生严重的腐蚀;Ti-12Zr合金在NaF浓度为0.2%酸性人工唾液中的极化电阻明显高于Ti-6Al-4V合金(P<0.05)。结论氟离子可降低Ti-12Zr合金及Ti-6Al-4V合金的耐腐蚀性,且在NaF浓度高于0.1%时更为明显。

    临床研究
    儿童颌面部创伤及家长对其认知的研究
    苏吉梅 阮文华 叶笑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65-26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0
    摘要 ( 1040 )   HTML ( 1 )   PDF (166KB) ( 4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特点及母亲对儿童颌面部创伤的认知程度。方法选择216例因颌面部创伤急诊就诊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年龄分布、外伤原因、外伤地点、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颌面部创伤的认知程度和担心的预后因素。结果216例颌面部创伤患儿的男女比例为1.4∶1,1~6岁是颌面部创伤的好发年龄;创伤的主要原因是跌落(占83.33%),以软组织损伤最多(占63.43%),牙齿损伤次之(31.94%),颌骨骨折等严重损伤较少;50.00%的创伤发生于家中;97.22%的母亲对儿童颌面部创伤知识不了解,69.44%的母亲认为创伤可以避免;母亲的文化程度与患儿的受伤次数有相关性(掊2=18.16,P<0.05)。结论母亲对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知识缺乏是导致儿童发生颌面部创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预防儿童颌面部创伤的健康教育宣传,防止意外的发生。

    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对安氏Ⅰ类病例上唇组织的影响
    张硕非 林新平 郑敏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68-27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1
    摘要 ( 1038 )   HTML ( 1 )   PDF (192KB) ( 5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对拔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安氏Ⅰ类错病例治疗前后上唇软组织变化的比较,探讨2种拔牙模式的异同。方法选取50例青少年安氏Ⅰ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拔除牙位分为拔除第一前磨牙组和拔除第二前磨牙组,每组25例患者。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上的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1)在上唇各点相对X轴和Y轴的线距上,2组患者治疗后A′-X和UL-X的变化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在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测量项目上,2组患者治疗后上唇长度、UL-EP、A′-EP的变化明显(P<0.05),但2组患者软组织角度和线距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对上唇均有明显改变,但2种拔牙模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2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树脂黏固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刘晓 骆小平 王宁 朱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73-27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2
    摘要 ( 1043 )   HTML ( 2 )   PDF (780KB) ( 8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2种金属表面处理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树脂黏固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直径分别为4 mm和5 mm的钛棒,并切割成长度为3 mm的小钛片。将2种规格的钛片配对,粘接面用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使之呈均匀一致的平面,50 μm Al2O3喷砂。试件随机分成3组进行表面处理:第1组不使用金属表面处理剂,第2组使用Alloy Primer进行表面处理,第3组使用V-Primer进行表面处理。然后每组再分为3个小组,分别使用Super-Bond C&B、Panavia F、Rely X Unicem 3种黏固剂粘接。黏固剂固化1 h后,经37 ℃恒温水浴24 h以及5 000次冷热循环后,测试粘接强度,并观察铸造纯钛的表面形态和粘接面的破坏形式。结果AlloyPrimer、Super-Bond C&B的配伍组合与铸造纯钛获得的粘接强度在冷热循环前、后分别为(31.23±4.86)、(34.08±3.36)MPa,高于其他表面处理剂与树脂黏固剂配伍组合获得的粘接强度(P<0.05)。结论金属表面处理剂和树脂黏固剂的组合不同会导致粘接强度不同,经Alloy Primer处理的铸造纯钛试件与Super-Bond C&B的粘接强度最高。

    红色荧光定量分析法评价釉质早期龋的临床研究
    尹伟 冯岩 胡德渝 Roger P. Ellwood Iain A. Pretty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78-28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3
    摘要 ( 1000 )   HTML ( 2 )   PDF (317KB) ( 5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定量光导荧光(QLF)技术的红色荧光分析法检测釉质早期龋,并监测含氟牙膏促进早期龋再矿化的效果,评价该技术诊断早期龋的能力。方法选择有上颌前牙光滑面釉质早期龋的9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指导其在6个月的时间内使用含氟牙膏(氟离子质量分数为0.145%)刷牙。分析基线和6个月后的上颌前牙光滑面荧光图像,获得红色荧光变量(包括荧光面积Ar、平均荧光量△R、荧光总量R),将其与绿色荧光变量(包括荧光面积Aw、平均荧光损失量△F、荧光损失总量△Q)进行比较,并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使用含氟牙膏后龋损的变化情况。结果红色荧光变量Ar、△R、lgR与对应的绿色荧光变量Aw、△F、lg△Q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54、0.72(P<0.05),具有高度相关性。使用含氟牙膏6个月后,红色和绿色荧光变量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QLF技术的红色荧光分析法能够评价釉质早期龋的严重程度,并纵向监测病变,适用于评价龋损防治措施的效果。

    下腹直肌皮瓣的制备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王卫红 邹智荣 刘宗良 牟象鑫 李国民 许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82-28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4
    摘要 ( 1033 )   HTML ( 2 )   PDF (343KB) ( 5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腹直肌的关系,为临床使用下腹直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0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人成人标本,模拟手术方法制备下腹直肌皮瓣,同时对腹直肌及腹壁下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并摄像,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起始外径为(2.58±0.60)mm,主干长度为(85.87±14.90)mm,穿支血管向脐周方向集中。结论腹壁下动脉走行恒定,起始外径较粗,下腹直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均较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

    不同桩核系统及根管重塑对漏斗形根管下颌前磨牙抗折特性的研究
    刘翠玲 高旭 蓝菁 汲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86-28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5
    摘要 ( 1017 )   HTML ( 3 )   PDF (341KB) ( 6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及根管重塑对漏斗形根管下颌前磨牙抗折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6颗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9颗。A、B、C组设为实验组,预备成漏斗形根管,A组用预成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B组用预成钛合金平行螺纹桩复合树脂核修复,C组用复合树脂根管重塑铸造桩核修复;D组(对照组)采用正常根管预备,行铸造桩核修复。桩核修复后,4组均行铸造全冠修复。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与牙体长轴成30°方向,以1 mm·min-1速度加载至样本折裂,分析4组样本的抗折载荷和折裂模式。折裂模式分为可修复性和不可修复性。对抗折载荷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折裂模式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A、B、C、D组的抗折载荷分别为(1.39±0.56)、(1.17±0.40)、(1.21±0.30)、(1.31±0.56)kN,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产生不可修复性折裂的样本分别为6、8、9、9颗,4组间折裂模式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桩核系统对下颌前磨牙漏斗形根管残根的抗折特性没有影响,复合树脂重塑可作为漏斗形根管残根修复的一种选择。

    高强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的应用研究
    刘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90-29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6
    摘要 ( 1163 )   HTML ( 3 )   PDF (207KB) ( 6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结束正畸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玻璃纤维组和麻花丝组,分别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及不锈钢麻花丝制作舌侧固定保持器进行保持,在粘接后即刻、6、12个月对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和牙周探针深度进行检测,并对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和不锈钢麻花丝的弹性模量和最大抗剪切力进行检测。结果玻璃纤维组和麻花丝组在粘接6、12个月时的牙龈出血指数高于粘接即刻,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周探诊深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即刻、6、12个月时,玻璃纤维组和麻花丝组间的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学性能检测发现,高强度玻璃纤维试件的最大抗剪切力和弹性模量均低于麻花丝试件(P<0.001)。结论在利用高强度玻璃复合树脂临床便捷性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对口腔卫生造成的影响,并适当改进粘接方式,增强其抗剪切强度,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尹恒 赵树蕃 郑广宁 李盛 王 郑谦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94-297.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7
    摘要 ( 1142 )   HTML ( 2 )   PDF (199KB) ( 4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改进大龄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方法对37例年龄大于6岁(含6岁)的腭裂患者进行同期腭裂与腭咽肌瓣咽成形整复术,并对其术后10~15个月的效果进行了随访和语音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完全,15例术后虽仍有腭咽闭合不全,但在鼻咽纤维镜下腭咽闭合度达85%以上;所有患者X线侧位咽腔造影显示软腭与咽后壁贴合;语音检测显示,高鼻音和鼻漏气程度显著下降,辅音清晰度提高。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大龄腭裂患者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为改善其生存质量创造了条件。

    应用Delaire头影测量法对成人唇腭裂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的研究
    冯露 王涛 王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298-302.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8
    摘要 ( 1250 )   HTML ( 2 )   PDF (183KB) ( 14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成人唇腭裂患者的颅颌面形态,探讨早期修复手术对颅颌面颈整体发育的影响。方法筛选37例成年唇腭裂患者,根据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时机及方式分为A、B、C组,应用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其头颅侧位片,将3组数据与已建立的正常人群数据库进行对比,并分别进行组间对比。结果1)A组与对照组在MP-F7、L1-MP和ANS-F5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对照组在Cp-Oi/M-Oi、Pts-M/M-Oi、C1-C4、Me-Met(v)、U1-C1、U1-L1、L1-MP、Go-Cp-Got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对照组在Cp-Oi/MOi、U1-L1、L1-MP、Go-Cp-Got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结果显示:A、B组在C1-C4、U1-C1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在Pts-Cp/M-Oi、ANS-F5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组各个项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论是否接受过手术,唇腭裂患者均有上颌骨发育不足的表现,下颌骨也有不同程度的顺时针旋转及发育异常趋势;2)疾病本身有造成颌骨畸形的因素,早期修复手术对颅颌面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关节间隙改变的X线研究
    王瑞永 马绪臣 张万林 柳登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03-305.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19
    摘要 ( 1517 )   HTML ( 2 )   PDF (318KB) ( 6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测量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许勒位片上的关节间隙,分析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髁突后移位在关节盘前移位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120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拍摄许勒位片,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采用2种线距测量方法(张震康法和Kamelchuk法)在许勒位片上测量关节间隙,并计算ln(P/A)值,比较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关节盘前移位组的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盘前移位组ln(P/A)值均小于对照组相应ln(P/A)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许勒位片上显示的颞下颌关节髁突后移位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有关节盘前移位的存在;但正常髁突位置也存在变异,单纯的许勒位片尚不能作为关节盘前移位的确切诊断依据。

    专栏论著
    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的研究
    王忠朝 范丽苑 蒋俊强 蔡炜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06-310.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0
    摘要 ( 1568 )   HTML ( 5 )   PDF (353KB) ( 5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噻唑蓝(MTT)法用于口腔常见细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本实验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测量常见口腔细菌的一系列参数,对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进行活菌计数,并与CFU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MTT法在测量变异链球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10 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5×105~1.0×107 CFU·mL-1。MTT法在测量血链球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45 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5×105~2.0×107 CFU·mL-1。MTT法在测量伴放线菌嗜血菌时,最佳的检测波长为557 nm,最佳的测定细菌范围是1.0×106~5.0×107 CFU·mL-1。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均适用。结论MTT法可以用于检测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等口腔常见细菌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一氢核磁共振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维生素B12对地塞米松诱导腭裂小鼠的阻抑作用
    吴晓华 黄瀚 徐滨 周京琳 孔祥丽 石冰 黄静 李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11-31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21
    摘要 ( 1503 )   HTML ( 1 )   PDF (322KB) ( 5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基于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使用维生素B12后,阻抑本已诱发的唇腭裂发育早期过程的变化,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怀孕17.5 d的C57BL/6J雌鼠,分别是仅注射维生素B12的孕鼠和注射维生素B12后再注射过量地塞米松引起腭裂的孕鼠,处理动物的血浆样本,并且观察B12对腭裂产生率的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浆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确定代谢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根据2组腭裂是否发生,PCA得分散点图产生了显著的差别。结论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深入探索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并且为以后研究维生素B12的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新型多孔磷酸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王磊 李耀俊 章燕 潘可风 黄远亮 刘昌胜 蒋欣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15-31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2
    摘要 ( 1035 )   HTML ( 2 )   PDF (386KB) ( 4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材料多孔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异位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第2代Beagle犬BMSCs,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后与多孔磷酸钙(CPC)复合培养,获得最佳复合浓度,倒置和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观察BMSCs黏附和生长情况,复合体植入裸鼠皮下8周观察异位成骨。结果BMSCs转染GFP与多孔CPC复合培养1 d,细胞从材料中爬出,形态正常,7 d可见细胞伸出伪足,分泌基质;复合体可异位成骨。结论多孔CPC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陈思秀 李小玉 孔祥丽 冯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19-32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3
    摘要 ( 1044 )   HTML ( 1 )   PDF (469KB) ( 6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骨保护素基因修饰联合细胞移植技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周巍 赵春晖 梅陵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24-329.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4
    摘要 ( 1023 )   HTML ( 1 )   PDF (648KB) ( 4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联合细胞移植技术促进Beagle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情况,为探索基因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分泌表达穿梭载体pSecTag2/B-opg瞬时转染第3代自体犬BMSCs后,采用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OPG蛋白的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转染后的BMSCsOPG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的黏附、聚集情况。选用4只成年Beagle犬,将其下颌双侧第2、3、4前磨牙作为实验牙,在每颗牙的颊侧构建牙槽骨缺损4 mm×4 mm×3 mm,并随机分为4组,即BMSCsOPGPLGA(转染后细胞复合支架组)、BMSCs-PLGA(未转染细胞复合支架组)、PLGA(支架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术后6周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测量新生牙槽骨(NB)、新生牙骨质高度(NC)、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CT)量。测量结果以SPSS 15.0软件包进行q检验。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证实,转染细胞内有OPG蛋白的高表达。扫描电镜显示BMSCs可以在材料表面、孔洞中良好地黏附、迁移,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可见转染后细胞复合支架组新生牙槽骨接近正常骨结构;未转染细胞复合支架组可见少量新生牙槽骨,胶原纤维丰富;支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硬组织形成。新生组织测量结果显示:转染后细胞复合支架组NB、NC、CT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BMSCsOPG-PLGA细胞支架复合物联合细胞移植技术能显著促进犬牙周缺损的组织再生,为基因治疗联合组织工程治疗牙周缺损提供可能性。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蒋俊强 蔡炜 王忠朝 丁一 李小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30-333.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5
    摘要 ( 1006 )   HTML ( 2 )   PDF (1313KB) ( 6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内总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骨碎补柚皮苷作用后人牙周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00、10、1、0.1 mg·L-1 4种质量浓度的骨碎补柚皮苷在第3、5、7天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内总蛋白的合成,其中以1 mg·L-1组促进作用最强。骨碎补柚皮苷作用于人牙周膜细胞后,细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明显增多。结论骨碎补柚皮苷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胞代谢更旺盛,功能更活跃。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兔牙周膜细胞的瞬时表达检测
    吴丽萍 刘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34-338.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6
    摘要 ( 1038 )   HTML ( 2 )   PDF (476KB) ( 5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检测含有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NOS体外转染兔牙周膜细胞后的瞬时表达情况,为动物牙周局部导入外源性iNOS基因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质粒pEGFPiNOS转染兔牙周膜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瞬时转染情况。并在转染后12 h与48 h,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NOS基因的转录,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NOS蛋白表达。设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组为对照。结果重组质粒转染后12 h即可观察到荧光蛋白的表达,pEGFP-iNOS转染组细胞中有iNOS mRNA转录及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iNOS基因成功导入兔牙周膜细胞,瞬时转染后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到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在兔牙周组织导入iNOS基因从而诱导NO生成是具有可行性的。

    病例报告
    多颗多生牙合并全口多处隆突1例
    王悦 刘春丽 王静 柳二弼 郑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39-341.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7
    摘要 ( 1066 )   HTML ( 3 )   PDF (301KB) ( 9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生牙在口腔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同时出现多颗多生牙和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比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同时出现5颗已萌出的多生牙且伴有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坏疽性口炎致颌面部畸形1例
    靳路远 欧新荣 贺智晶 谢晓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8(03):  342-344.  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0.03.028
    摘要 ( 1062 )   HTML ( 12 )   PDF (231KB) ( 5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坏疽性口炎是发生在口颊组织的腐败性坏死,具有发展迅速、致死致畸率高等特点。本文报道1例坏疽性口炎致颌面部畸形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